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找到好电影 八部作品入围“一带一路”电影周

2018-06-20 23:36:45 信息来源: 新华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我的女儿》剧照。

  《亦真亦幻》剧照。

  从2015年的“丝绸之路”展映单元,到今年的“一带一路”电影周,上海国际电影节逐步成为一个实现“文化包容”的平台,体现了国际A类电影节的担当

  ■本报首席记者 柳青

  设立“一带一路”电影周,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策展中的重要创新。这个单元展映的26部影片来自26个国家,每一部都由“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择优推荐,最终八部影片被选定为“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入围影片。在今晚的“一带一路电影之夜”上,“最受媒体/观众关注的电影和电影人”将从这八部影片中产生。

  从2015年的“丝绸之路”展映单元,到今年的“一带一路”电影周,上海国际电影节逐步成为一个实现“文化包容”的平台。这些电影并不是让中国观众看“西洋镜”的奇观,它们首先是非常出色的电影。其中有新人新作,也有相当一部分参与过戛纳、柏林、洛迦诺、圣丹斯等电影节,却因欠缺明星效应或没有足够强势的欧美发行方而无法得到与电影质量相匹配的关注度。如今,藉由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展映、评选和推广,虽不能断言这些作品将踏上远大前程,但是,它们确实在这里被推向了更广阔的受众群。

  把“传统”和“套路”拍得好看,是很不容易的

  “一带一路”电影周的开幕影片是中国电影《柔情史》,围绕着一对生活在经济压力下的母女展开。她们针锋相对、互相刺痛,但在金钱和感情双重匮乏时,彼此是对方唯一的依傍,维持着伤痕累累的亲密关系。影片的内容部分地来自导演杨明明的私人经历,她在母女“相爱相杀”的糟糕日常生态中,拍出了女性之间无奈又辛酸的关爱。导演自觉抵制了影像的修辞,而用一种简陋、粗粝的表达去强攻现实,拍出了一股子又生猛又生动的锐气。类似的还有意大利影片《我的女儿》,也是对“母女关系”这个母题所做的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表达,都有作者导演一目了然的锋芒。

  对现实的关切,是这次“一带一路”电影周很多影片的共性。波兰电影《平安夜》开始于一个外出务工青年的返乡之旅,平安夜不平安,暗流汹涌的大家庭内部矛盾逐一爆发。青年试图在离开之前,用一台DV留下家族亲眷之间的温暖瞬间,而现实炎凉,父辈与子辈、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裂缝无处不在。电影在视听层面的手法很传统,但剧作对当地乡村的贫穷匮乏、青年一代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有着洞彻的观察。俄罗斯影片 《心律失常》和《平安夜》类似,以剧作和表演见长,都是在社会系统性缺陷或矛盾的背景中,刻画主角的个人困境。《心律失常》的男主角是个救护员,电影开始于他和妻子的情感危机,随着剧情展开,他的个体困境叠合了俄罗斯当下医护行业的生态,以及社会的世情百态。男主演亚历山德罗·亚申科把消极、脆弱、愤懑等情绪融为一体,演出了一种带有“灵魂惰性”的心理症候群。

  在探讨八部入围影片各自得失时,来自意大利的评委表达了他对 “现实主义传统”的珍视。他说,像意大利电影《我的女儿》这样叙事视角和拍摄手法都求新求异的电影确实是难得的,导演劳拉·毕斯普里因此成为欧洲当下很被看好的一位女导演。对比《我的女儿》,《平安夜》和《心律失常》显得太传统也太规矩了,但“传统”和“现实主义”不应该被视为电影的弱点。事实上,稳扎稳打地拍好一部“传统”的电影,让电影扎扎实实地呈现现实的戏剧和现实的人性,是很不容易的。他的这番观点得到了观众的回应,在几场放映过后,口碑榜上领跑的确实是《心律失常》和《平安夜》。

  拓宽电影的边界,观众也许比想象的更爱冒险

  评审们有这样的共识:“八部入围电影部部让人惊喜,每一部都有很高的完成度,选出‘最受关注’的作品或创作者是艰难的,因为它们每一部都值得关注。”如果说 《心律失常》和 《平安夜》以扎实的质感胜出,它们是很 “亲民”的,大部分观众能感知到影片真诚、动人的优点,那么印尼电影 《亦真亦幻》和格鲁吉亚电影 《少女娜姆》是能带来挑战感的那类电影。

  《亦真亦幻》很有东南亚风土气息,导演用童真的、梦的双眼,展开了一段迷幻的少年记忆,叙事在现实、梦境和幻想之间自由滑动。这部作品里表现出来的影像的自由度和丰盈感,十分难得,这些诉诸于感性的影像带着温度和湿度,让人感受到热带岛屿的风雨、泥土和禾苗的气息。《少女娜姆》是一部有着高度隐喻色彩的影像寓言,少女生活在现代和传统、传奇和谎言的拉锯中,剧情的设置固然有过分符号化的嫌疑,但惊人的影像之美掩盖了这个缺陷,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画面都端庄肃穆如古典主义时期的油画,整部影片宛如流动的美术馆。

  这两部看起来很“高冷”的影片在实际的放映中并未遇冷。这些极有原创精神的电影表达,尝试着把电影的边界推得更远。这样的冒险固然是“艺术家的疯狂”,但观众也是认可的,以映后谈和观众选票的回应,相当数量的观众认为这些“冒险”的电影给了他们新奇且充实的感受。

  这就带来一个严肃的问题:电影节选片的思路和视野是要不断开阔的,“选好电影”是一场持久战,总是未知的多过已知的,被遮蔽的多过被看见的。几乎每一个评委都迫切希望本国电影能被 “再发现”,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肯定上海国际电影节 “一带一路”电影周的策展思路,让人们看到很多在电影的版图上被忽视了太久的国家,其实能拍出有锐气也有底气的好电影。这是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应有的担当,因为太多的电影和电影人需要“被发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