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儿童文艺:莫让“低幼”成“低级”

2018-06-02 22:59:30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儿童文艺:莫让“低幼”成“低级”

 

    艺术粗鄙,只靠噱头吸引儿童看热闹,把“低幼”理解成“低级”,是某些儿童文艺作品的致命伤!

  一项统计显示,中国0—14岁群体达2.3亿人,市场消费规模已达4.5万亿人民币并仍在高速增长。除去生活用品等物质消费外,儿童文化消费也越来越热。蛋糕变大促使儿童文化消费市场产生更为细致的垂直划分。其中,由于幼儿需要大人陪同而形成的“一带二”“小手牵大手”模式受到商家追捧,市场上针对低幼消费者的文化产品不计其数。

  不过,生活中这样的情形时常发生:当你走进影院、剧院中,会发现孩子看得热闹,大人却在一旁索然无味地刷手机甚至酣睡。确实,一些儿童文艺作品叙事结构失衡、人物扁平苍白、故事缺乏新意,只能靠掐着嗓子的奶音和不断出现的噱头吸引儿童,“粗制滥造”“庸俗”“小儿科”成为低幼的标签,低幼着实变成了低级。比如儿童剧中经常出现的大头娃娃人偶剧。演员们戴着巨大头套,穿着厚重卡通造型服装进行演出,角色看上去都很喜人。但演员基本上不可能有细腻动作,只能以蹦蹦跳跳为主;不露脸因此也看不到生动表情和精湛表演。这其中部分所谓“儿童剧”,谈不上艺术感染力,不过是闹闹罢了。在封闭空间里通过表演带来情感冲击,让小小心灵有所触动,本是带孩子进剧场的主要诉求,如果只是为热闹,还不如去游乐场来得更直接。

  有人会说:孩子那么小,哪里懂得艺术审美,看得高兴就好。其实,他们大大低估了儿童的鉴赏能力。有教育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儿童在没有任何背景介绍的情况下“盲听”《二泉映月》,教育学家发现,儿童虽然不擅长进行抽象语言表达,却能通过想象具体情节和场景将体验表达出来,其描述与艺术家创作表现意图惊人一致。“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优质文艺作品不仅能让孩子体悟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情感之美,更教会儿童热爱生活。美在儿童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潜滋暗长,让人受益一生。反之,粗糙和劣质的儿童文艺作品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审美造成长久的负面影响。

  如何让“低幼”不再“低级”?风靡全球的动画片《小猪佩奇》颇有启示意义。这部动画主要针对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这个年龄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前运算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短暂,加之缺乏连续记忆能力和逻辑能力,导致他们不会对事物做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小猪佩奇》每集只有5分钟,一个小小的故事讲述完毕,场景就开始转换。从画面上看,动画构图采用简洁的单线条设计,所有人物、植物、建筑、自然风光也都用标志性的几何形状来表现,比如小猪造型仅突出拱起的嘴巴,鹦鹉波利是一只长着三根彩色羽毛的小鸟,运动场就是一个画着椭圆形跑道的地方,非常有辨识度。最有趣的是其中的故事设计。它展现了5岁以下年龄段儿童的日常生活场景。比如,其中一集,弟弟乔治因为年龄小,不懂得捉迷藏的确切含义。这时爸爸会暗暗帮助弟弟,不仅增强弟弟自信,也让姐姐在陪伴弟弟的时候觉得更有意思。简洁温暖的小型社会形态里,儿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用爱去对待一切。许多家长在陪伴孩子观看中,也学到了夫妻、亲子相处之道。如果总结《小猪佩奇》的启示,那就是:儿童文化产品细分要基于受众智力发育、心理特征与认知能力,只有做到科学、精心,才能更精准地满足儿童需要,实现更突出的艺术和教育效果。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需要最优秀人才、最优秀作品参与到儿童启蒙教育事业中来。曾经我们也不乏以低幼为主要受众的高水准作品,《猴子捞月亮》《小蝌蚪找妈妈》《雪孩子》等动画片牢牢抓住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把自然常识讲述成一个个简单、温馨的小故事,并通过中国传统艺术手法诸如水墨、剪纸等加以呈现,具有中国审美趣味,至今岁月久远,依然显示出经典的力量。

  期待随着儿童文化市场不断成熟,激发创作出更多儿童文艺精品。作者:任飞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