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电视剧80集成常态 该如何挤干水分?

2018-01-06 11:42:52 信息来源:新京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根据右表数据,集数比立项时增加最多的前三名电视剧分别为《武媚娘传奇》《龙珠传奇》《那年花开月正圆》。

  根据右表数据,集数比立项时增加最多的前三名电视剧分别为《武媚娘传奇》《龙珠传奇》《那年花开月正圆》。

  根据右表数据,集数比立项时增加最多的前三名电视剧分别为《武媚娘传奇》《龙珠传奇》《那年花开月正圆》。

  不管是之前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楚乔传》还是近期热播的《九州·海上牧云记》(以下简称“海牧”)都被观众质疑注水。新京报记者通过统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相关公示表也发现,目前的电视剧已经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平均集数20集左右,到本世纪初期平均集数变为40集,演变成如今70、80集的长篇剧屡见不鲜,其中不乏好内容、好班底制作的剧集。尽管不能说这些剧集集数多了就必然注水,但从观众的观看体验来说,注水已经成了目前电视剧市场的常见现象。为什么出现注水剧井喷?怎么注水?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诸多业内人士。在他们看来,“注水剧”在短期内很难改善,这不仅是资本市场介入创作的无奈,也需归咎于创作者的能力不足。但若不有所行动,未来短小精悍的精品网剧,或将有望超越电视剧市场。

  原 因

  资方 集数越多,卖的钱就越多

  电视剧注水情况有不短的发展时间。据报道,2016年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相关人士就曾表示,“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大家要压一下每一部剧集数的长度,但是后面……每部剧的集数越来越多。电视剧市场繁荣方式,发展的方式,从部和集之间做了互换。”

  当年已引起重视的情况,现在越演越烈。曾参与多部古装大剧后期制作的Y先生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某知名IP剧立项时定为75集,但剧本很难支撑这样的集数,“可能三四十集,电视剧就拍明白了。所以只能一点点地通过‘闪回’,或者加对话、空镜来撑。说白了,就是为了多拍点,多卖点钱。”他透露,电视剧拍摄成本越来越大,很多大剧的制作费都上亿元,这为电视剧回本带来更大风险。而电视剧不少时候是按照单集来售卖,“如果多剪一集,那就多卖一集。投资方肯定愿意集数越多越好。目前市场中的电视剧一般体量都是80集左右,如果你拍40集,即便主打精良,但资方也会认为不符合市场而不予投资。”

  据悉,《海上牧云记》制作曾出现资金问题,导致有不同资方介入,“不同资方对这部片子的干预也比较大,其实主创团队也挺无奈的,但只能为资方去服务。”

  明星 驻组时间减少,剧组被迫加支线

  《天下长安》的制片人邓细斌表示,“注水”与明星也息息相关,明星高片酬为制作费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现在一些大牌明星的片酬标价都是一个亿,首先这个就提高了投资成本。那资方会想,我们都好不容易邀请到流量明星了,当然也希望利润越大越好。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拍的集数越多,利润越大。”

  除此之外,有些大牌演员很难保证全程驻组,也会导致戏份只能靠“注水”来填充。“一般70集的大剧,主演至少要拍150天以上。但现在很多艺人能给100天就很了不起了,有的甚至只有七八十天。如果拍摄过程中主角镜头不够,为了保证时长,只能靠加配角的戏、加支线剧情来填补,才能稀释这些投资成本。”

  注水方式

  加内心独白、空镜和前情回顾

  那么电视剧注水的方式有哪些呢?或者说观众看到什么情况就可以基本判定这部剧是注水剧呢?剪辑师L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比较常见的是“剧本注水”,“在电视剧拍摄时,修改剧本,例如明明可以一句话带过的情节,偏要再加上十句话的内心独白。”

  还有一种则是“空镜头注水”,即插入大量的自然环境镜头、空镜头来填充时长。“这种方式往往不需要修改剧本,只需要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对现场进行取景,在后期制作过程中,由剪辑师再将这些画面补充进去即可。”

  Y先生透露,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注水”方式,主要依据导演的创作风格和剪辑师的手法。“像《海上牧云记》的‘闪回’就是一种剪辑风格。其实它不完全是为了凑时间而加的,但既能帮助观众回忆,又能增加集数,两全其美。而2017年另一部涉嫌‘注水’的大剧《楚乔传》除了前期剧情回顾以外,在剧中也采用了类似‘剧本注水’的方式,叙事方法更偏向于流水账,一点点顺着往下演,节奏比较慢,以填充内容不足。”

  在实际播出过程中,还有被观众极其反感的一种注水——每集开头加上大量的前情回顾,习惯用这招的某卫视被观众在网上集体吐槽,甚至在听说某大剧未花落该卫视时“奔走相告”:“可算不会被毁剧了。”

  编、导声音

  增加二三十集必然违背创作规律

  创作者对剧本的掌控能力也是“注水”痕迹是否明显的决定性因素。

  《余罪》的导演张睿表示,为了防止自己在“注水”上的被动,他会提前和制片方沟通好集数,“我们不能硬性规定电视剧必须多少集,但我个人会和制作方算好,你投这么多钱,让我创作多少集,在保证故事完整、人物丰满、情节紧凑的前提下,我能讲到多少集。”

  在张睿看来,一般的剧本加10集以内,节奏还是可控的,但增加二三十集必然违背创作规律,“如果是负责任的创作者,就早点退出吧,别惯资方的毛病。剧本没法创作,剧只能注水。从远景走到近景,再走到远景,耗时5分钟,但这有什么戏呢?观众也一眼就看得出来。”

  《大秦帝国之崛起》的导演丁黑对这种现象的总结是,“(注水)有它的历史原因,电视剧没有一定长度,广告不太好播。但各个剧具体情况不同,凡参与电视剧制作、播出,包括观众都是原因中的一个因素。多说无益,作为创作者,只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大家共同成长。”

  精品网剧会倒逼市场改变

  据统计,2018年待播的电视剧中仍有不少长篇大剧。这些剧是否注水,目前还很难判断,但改善电视剧越拍越长的现象已迫在眉睫。

  编剧宋方金表示,最直接的方式是改变目前电视剧的收购模式和播出方式。“这不是一个环节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认为需要有关行政部门来介入,指导和监督制播双方协商解决。”在他看来,如果还持续制播长剧,短小精悍的网剧或将一统江湖,“我想电视台和制作方都不想看到这个局面。”

  而张睿则认为,“注水剧”对于制片方来说,并非长远保持自己口碑的聪明之举,“普通观众的审美已经远远超过几年前。他们大量看美剧、英剧,能看出哪些是从创作规律出发的。”但目前国内电视剧市场已形成恶性循环,很难去彻底杜绝该现象,而只有一个环节强硬地做出改变,才有可能推动行业改善。“例如创作者去做斗争,当市场上出现很多短小精悍的精品剧时,观众会发现,原来这样的剧才是好看的,才有可能逐渐平衡市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