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国产动画电影投资:从无人问津到热钱扎堆

2016-07-06 18:15:17 信息来源:新华网 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新华社长春7月6日专电 题:国产动画电影投资:从无人问津到热钱扎堆

  新华社记者 李双溪

  放眼国内动画市场,以被称为引领国产动画复兴的《大圣归来》为分水岭,之前是动画人“勒紧裤腰带”做梦想,之后大量热钱涌入市场,“凭借一张设计图就能拿到几千万元。”眼下,很多动画人也对这一“繁荣”产生了担忧。

  “打工赚钱做动画” 动画人的典型样本

 

 

 “动画电影融资有多难?”对于这个问题,承载着很多人希望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导演梁旋给出了一个回答。2008年6月样片制作完毕,曾被法国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收录并赞誉为“最杰出的艺术品之一”。但直到2013年才拿到投资。在此之前,整个团队需要不断接各种商业项目来养活自己。

  遇到融资困境的不仅仅是《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曾表示,在筹拍这部电影的8年中,一半时间是在找投资,但屡屡失败。直到2013年,动画完成度已经达到7成,才在香港电影节上找到投资方。

  作为动画电影《龙之谷:破晓奇兵》的执行导演高嵩表示,《大圣归来》之前,动画电影的投资的确非常艰难。“早期的动画人几乎都是靠打工,接商业短片来养活自己梦想的。那时候很多动画人都不拿工资,赚的钱再反哺动画电影上。”高嵩说。

  他回忆自己制作《龙之谷:破晓奇兵》的过程,首期融资只拿到了100万元,这笔资金只够用做前期策划,主创人员不拿一分钱工资,苦熬了4个月,直到做出样片之后,制片人才拿到部分追加资金。

  “这样少的资金投入在好莱坞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高嵩说,中国动画电影在一开始就面对着“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这样动画商业帝国的冲击,“中国动画人几乎是在做堂吉诃德挑战风车一样的事业。”

  投资难几大因素:周期长、工业化低、回报不确定

  制作周期长、工业化程度低以及回报率无法预期等,这些都让《大圣归来》之前的动画电影融资步履维艰。

  动画电影制作周期长。“像《功夫熊猫》这样的动画大片前期设计就需要几年时间,”曾制作过动画电影《魔比斯环》的导演,深圳昂驰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裁邹燚说,“国内的投资人是无法接受这样漫长的制作周期的。”

  部分投资人表示,很多优秀的动画拿不到融资也主要在于前期设计周期过长,确定故事大纲、剧本等花费的时间太久,甚至有的项目胎死腹中,这个阶段投资人一般不会介入,只能由制作方自己承担全部费用。

  一边是一掷千金的投资方,一边是手工作坊式的动画公司,缺少工业化的生产效率,也是影响动画电影融资的一大原因。

  高嵩作为梦东方影业制片人,经常接触到投资方。他表示,目前国内动漫企业以中小型居多,很多新兴的中小动画公司几乎是一夜之间成立的,几个动画师就成立的公司,生产效率低、缺少制作经验、没有稳定的制作团队,这些都让投资人缺乏信心。

  “甚至还发生过投资之后动画公司迟迟拿不出样片,导致最后投资方撤资的情况。”高嵩说。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表示,大部分投资人需要看到明确的市场前景和业绩,很多公司都是以处女作去争取融资,没有之前成功的作品如何说动投资方认可?

  动画片《青蛙王国》的执行导演彭飞表示,很多投资人还没有将动画片当作电影看待,也缺乏足够的投资信心,“近几年的动画电影,真正实现票房成功的其实屈指可数。一方面是质量不过硬、故事性差,一方面也是电影的盈利模式单一,没有开发出周边及IP品牌的商业价值。”

  “一张设计图融资千万元” 过热的投资市场仍存隐忧

  “如果今天还有人说动画电影融资难,那就是前期设计真的不行。”正在参加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的邹燚说。后《大圣归来》的动画电影市场可以用“黄金时代”来形容。

  《大圣归来》的巨大成功,让投资人看到了动画电影的潜力,热钱就此不断涌入。高嵩说:“有时候,一张设计图就能争取到几千万元的投资。”

  今年初,投资1.3亿元的《小门神》野心勃勃地试图称雄春节档,最后却以票房惨败铩羽而归,但投资的热潮却并没有因此减退。甚至一些地产投资人还看中了动画IP带来的二次消费潜力,探索主题公园和周边产品的开发。

  彭飞担心,热钱大量涌入会造成产业的“虚胖”。“成本提高的结果是投资翻倍,制作水平却不见提升。”彭飞说。

  另一方面,随着投资方进入动画市场希望尽快获得收益,一些“快餐”动画也随之出现。制作粗糙、故事生硬、目标观众定位不清,草草完工就进入影院的动画电影,将让整个市场更加浮躁。

  李剑平建议,投资人应该慎重了解项目团队的专业性和持久性,掌握其创作历史和专业基础。同时也应该尊重市场规律,不要让动画电影的创作成为“赚快钱”的工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