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小鲜肉”扎堆 “红色剧”走“抗战剧偶像化”老路?

2016-06-22 14:54:57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解密》导演安建把“小鲜肉”们比喻成“白纸”,“你愿意在白纸上画还是在画了一半的纸上改?我愿意选择前者。”

  “红色”暑期档来临,与往年不同的是,把持这类题材多年的“正剧脸”今年普遍被年轻靓丽的偶像演员取而代之。例如,前晚湖南卫视黄金档打头炮的红色谍战剧《解密》就由著名“小鲜肉”陈学冬以及常年的偶像剧“女主担当”颖儿主演,接下来将陆续播出的《麻雀》由李易峰主演,《胭脂》则由陆毅、赵丽颖担纲。

  对于这样的变化,业内持两派意见,支持者如《解密》导演安建认为此举乃求新,“看看年轻人怎样成为一个战士、一个英雄”,而反对者如刚刚播毕的《三八线》导演梦继则宁可冒着张国强被批年龄感偏大的风险也拒绝由“小鲜肉”扮演“最可爱的人”,理由是无论长相还是气质“都不像那个年代的人”。

  4年前“抗战剧偶像化”多沦为“雷剧”

 

 

 红色剧历来是国剧的重点题材,如何形成突破也承载着观众的期待。2012年,曾有一大波抗战偶像剧来袭,它们是偶像化了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不仅起用偶像派演员参演,对演员的服装造型也偶像化、时尚化,剧情中还加入了三角恋及家斗类的元素。抗战偶像剧也的确吸引了一批年轻观众,但是由于淡化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感,更主要是存在不尊重历史、热衷戏说的过度娱乐化倾向,大多被划入“雷剧”范畴,在舆论批评和政策疏导下很快衰落。

  《解密》导演:使用“小鲜肉”犹如白纸好画图

  与此不同,今年暑期档的红色剧,虽然“换脸”后极大拉低了年龄感、贴近年轻观众的审美,但是在背后支撑的仍是严肃正剧的创作思路和团队,对失败的“抗战剧偶像化”进行了反思和纠偏。例如《解密》其实是麦家最早的作品,《暗算》和《风声》相继被改编且成经典,《解密》却因文学性过强改编难度大而先后七次被“退婚”,这次终于由著名导演安建主持将其兑现成影像,因此麦家非常看重。

  导演安建力挺陈学冬:“我想求求新,看看年轻人怎样成为一个战士、一个英雄。”安建把“小鲜肉”们比喻成“白纸”,“他们很纯粹,与他们合作很开心,你愿意在白纸上画还是在画了一半的纸上改?我愿意选择前者。”

  加盟红色剧,“小鲜肉”们意欲自证实力

  观众呼唤新面孔,市场需要新鲜血液来激活。红色剧“换脸”已然成势,不可阻挡,而且这一次,不仅仅是市场和资本的热追,也是“小鲜肉”们的主动追求——过去,小鲜肉只在偶像剧里如鱼得水、刷流量,跟红色正剧“井水不犯河水”。但是,饱受“面瘫脸”、“零演技”诟病之后,他们也在主动寻求在这些严谨的正剧创作中自证实力。

  在《解密》的开播发布会上,陈学冬就被当面质疑,“你认为‘小鲜肉’的演技能撑起这类题材吗?”陈学冬有备而来,回应说:“小鲜肉这个词冠在所有的演员身上都是在说他们没有演技,这对青年演员来说是不公平的,且是对一个群体的攻击。至于我拍完以后,大家应该不会觉得是一个偶像演员来演一部这样的剧。我就是一个演员,我演什么剧都是正确的——只要这个剧适合我,而且我努力去做。”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