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京剧大师梅葆玖突发疾病

2016-04-03 12:34:18 信息来源: 成都商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A95934518179163D1B30035B6E2F29B7

 

原标题:京剧大师梅葆玖突发疾病 消息称目前仍无知觉

艾森网消息:梅葆玖很注重身体保养,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他说“戏比天大,但这需要健康身体支撑”。

《成都商报》报道,3月29日是著名京剧大师梅葆玖82岁的生日,可是没想两天后,他就因突发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院抢救。

成都商报记者从一位前往医院探望梅葆玖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梅葆玖目前有血压心跳,但神志尚未清醒,没有知觉。

梅葆玖先生和川剧界有着非常深厚的交情,和川剧大师阳友鹤是老友,2004年还收下川剧演员刘萍为徒。去年9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的“京川剧合演”,正是当年梅葆玖提出的建议。

以己之力 推广京剧艺术不遗余力

梅葆玖的弟子胡文阁3月29日发文写道:“以此博祈祝师父师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2016年亦是我拜师十五周年!回往岁月,家师恩德,万语千言,感激不尽!一愿先生康泰!福寿绵长!二愿梅华香韵,弥玖流芳!”图中梅葆玖正在亲自点蜡烛,精神看上去不错。没想到仅仅隔了两天,就传来了梅葆玖入院的消息,有剧迷听闻后纷纷为他祈祷。“玖叔是多年哮喘,(3月31日)中午吃午饭时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院抢救,住紧急病房。目前有血压心跳,但神志尚未清醒。”紧接着,北京京剧院表态梅葆玖暂无大碍。昨日下午,刚到医院探望梅葆玖的相关人士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目前梅先生还在昏迷中。

梅葆玖1934年出生于上海,是梅兰芳先生的第9个孩子。梅葆玖是梅派艺术传人,目前是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代表作《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等。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18岁开始与其父同台演出。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梅派艺术的弘扬来讲,梅葆玖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甚至对当今的京剧界来说也是举足轻重。他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传人,其中有几十位弟子现都已成为了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其中有李胜素、董圆圆、张晶、张馨月、田慧、谭娜、尚伟等。前不久,梅葆玖还参加了两会。虽已是耄耋之年,但老爷子身体依然十分硬朗。独立完成报到后,面对记者的提问,梅葆玖从容应答。他透露,今年他的提案依旧与传统文化、民族戏曲保护有关,希望孩子们多听京剧、爱京剧、练书法、认识繁体字。

为了梅派京剧艺术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被更多年轻人熟知,梅葆玖先生曾经给予电影《霸王别姬》《梅兰芳》极大的支持。电影《梅兰芳》首映时,导演陈凯歌曾给梅葆玖先生深深鞠躬,感谢他对电影《梅兰芳》所表现出的大度、包容与帮助。

以情见义 专门来成都为好友祝寿

虽然梅葆玖是京剧大师,可是他和川剧界有非常深厚的交情,从最早的川剧大师阳友鹤,到后来的“二度梅”得主刘芸,和他们均是好友。2004年还收下川剧演员刘萍为徒。而去年9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的“京川剧合演”,正是当年梅葆玖提出的建议。“我父亲(阳友鹤)与梅兰芳先生关系非常好,梅先生不仅是他的良师益友,更是他从小学艺的偶像。”昨日,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阳友鹤的女儿阳荣秀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梅兰芳先生去世后我父亲非常悲痛,用‘初相见,永难忘’来形容两人之间的友情。而这份友情也在我们两家的后代中延续,葆玖与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每次来成都都要与我们相聚。”

据阳荣秀介绍,在1998年举行纪念阳友鹤诞辰85周年活动时,梅葆玖还专门从北京赶到成都致辞。“后来几次我父亲的诞辰纪念活动,葆玖即便人没有来,都会录视频、发传真来表达对我父亲的敬意。”在阳友鹤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演出时,梅葆玖给阳荣秀及家人发来了贺电传真,并传来《忆念友鹤先生》文章。“友鹤先生是杰出的有创意的川剧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艺术不仅是对川剧,而且对京剧旦角的表演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记得是一九五二年,友鹤师兄首次来到我家看望我父亲。虽说他来是向我父亲、向老师求教。但同时,我父亲也向他请教了一些川剧的历史、结构和川剧旦角的表演手段……我印象最深的是友鹤先生的川剧《秋江》,真所谓轻盈妙曼,婀娜多姿。友鹤先生的特技,如踩跷, 一只脚站钢栏杆上,滑下去,倒卷过来的绝技,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梅葆玖情真意切地写道:“父亲生前说得好,川剧有戏情戏文戏理,剧本文学性高,富有生活气息。我长期的艺术实践,也深感友鹤师兄的艺术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以小见大 爱惜观众送的鲜花

昨日,一位成都的资深京剧迷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梅先生的故事。“记得有一年上海昆曲团在北京演出典藏版《牡丹亭》,老梅先生(梅兰芳)与昆曲的渊源,小梅先生受邀参加,并在谢幕之前登台献唱一段昆曲,然后发言,在掏发言稿的时候,包里的梳子落出来了,先生并不着急,还是继续发言。”在这位京剧迷记忆中,那天的北京非常寒冷,小梅先生西装革履,化了一点点淡妆,整个人看着非常精神。“当先生从台上下来,手里捧着一束鲜花,很多人找先生合影,先生把花递给我,并嘱托道:‘请帮我抱好,我要带回家的’。合影结束,送先生回贵宾休息室,将花放下,我便在后台又找了几束鲜花交给先生让他带回去,先生忙忙道谢。期间还谈到他父亲与川剧的渊源,与阳友鹤的交情。生活中的先生非常节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