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游戏分类阻不良 限制时长防沉迷

2020-10-28 18:06:0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VCG/图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设“网络保护”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网络不良信息、网络不良社交等问题一直以来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如何保障和引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日前,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法”),专门增设了“网络保护”一章。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等网络服务提供者,都应当针对未成年人的使用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新法”将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新法细化诸多管理功能

  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直播等网络产品和服务不能自拔造成悲剧的事件时有发生。新法规定,由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避免提供可能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提供便利。

  在网络游戏方面,新法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实行时间管理,每日22时至次日8时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苑宁宁表示,新法对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网游沉迷等问题,作出制度性设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网络游戏产品进行分类,有利于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信息分类管理制度的形成。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则表示,由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平台掌握大量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造成的隐私泄露问题,还可以更好地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主流游戏厂商欢迎新法出台

  事实上,在未成年人保护和游戏防沉迷这件事上,国家一直在探索。早在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等8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在所有网络游戏中开发设置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并严格按照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加以实施。

  对于新法的出台,主流厂商持欢迎态度。因为主流游戏厂商早已推出了自律性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例如,网易游戏推出了“家长关爱平台”,允许家长查询子女游戏资料、进行游戏时间和消费管理;腾讯游戏的“成长守护平台”不但允许家长监督子女,而且允许老师监督学生;未满13岁用户每日限玩1小时,13-18岁用户每日限玩2小时。

  有业内人士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越是大型的游戏公司,就越重视提前适应监管趋势、避免违规操作。如今的技术水平,早已经能够让游戏厂商和服务商做到有效限制未成年人接触游戏的机会与时间。以某游戏厂商为例,其游戏产品的防沉迷措施趋向于覆盖全年龄和全产品,并积极与手机厂商联动,通过限制时间、采用人脸识别等高科技辅助手段多角度落实防沉迷机制,无形中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

  当然,游戏厂商的自律措施,其严格程度肯定无法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比。在现实中,未成年人盗用成年人身份证、以技术手段绕过实名认证等现象时有发生;没有采用自律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的游戏厂商也不在少数。而新法的实施,将从法律层面对这些进行规范,迫使更多的中小游戏公司尽快实现全面合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