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王潮歌:以艺术找寻更好生活

2020-10-27 20:52:19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17年前《印象·刘三姐》带火了一座城,十万人仰仗它生活。而后《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普陀》《印象大红袍》《印象武隆》,王潮歌一部部气势恢宏的实景演出,让天地山河皆成舞台框架,地域文明、非遗明珠亦被戏剧语汇赋予动人生命。

  在《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又见敦煌》系列,王潮歌又一肩挑了编剧和导演双重角色。不只如此,她团队的推进速度是难以想象地迅捷凶猛,2019年9月《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开启“只有”系列,2020年夏天第二部作品《只有爱·戏剧幻城》已经在江苏盐城荷兰花海旅游度假区完成了。屈指算来,她的作品已在10个城市持续上演。

  近些日子,王潮歌才坐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会议桌,《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又已经在廊坊剧院等她。“实景演出”开先河者的名号至今无人撼动。

  “我自己就不能做出独特的好作品吗!”“我是我的王潮歌。”所有既往都不适用于王潮歌,反倒是她磅礴恣肆的能量,畅快飒爽的本真率性,把笔者带上身不由己的过山车。

  每次面临一个地域的创作,王潮歌不去提取典故做肤浅僵化的符号,而是关注那里的人们此时此刻的精神状态。她创作《印象·刘三姐》选取了老渔民划竹筏打鱼的印象,歌颂山水人间劳作,那是人生真正的关怀和共鸣。做《又见敦煌》的时候,王潮歌把自己埋在了敦煌学典籍中。

  来盐城大丰“荷兰花海”考察,3000万朵鲜花让王潮歌听到了爱的心跳。当她看到花丛中一个穿婚纱的胖姑娘跳来跳去,男朋友的注目不离左右,泪水涌满了她的眼眶。“这片花海感动了一年7000多对恋人,结婚登记处都从政府机关搬来了,这得是多吉祥的地方啊!”

  主剧场大门两旁写着王潮歌对爱情的昭示:“只有爱,是千年不朽的”“只有爱,是不可捉摸的”“只有爱,是超越生死的”“只有爱,是无孔不入的”……爱一个人爱到颠三倒四,爱到疼、爱到伤及生命,都是老天爷对你的眷恋,远比一辈子没动过心的苍凉结局幸运得多。不知道王潮歌是否知道自己认真起来有一种威压盖顶的能量,论起爱情自带排山倒海的气场。

  王潮歌请来了建筑设计师王戈,2019年4月盐碱地上破土动工了。这是在刚刚完成了《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云之上剧场、云之中剧场、云之下剧场的排练之后,没有间歇,完成了如月剧场、如心剧场、如花剧场、如歌剧场、如故剧场和如意剧场六大剧场的创作。“荷兰花海”《只有爱·戏剧幻城》于2020年6月19日首演,成为了当地最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

  1.和技术人员蹚盐碱地烂泥

  建筑创造本身是抽象和理想、理性和感性并存的。王潮歌回母校演讲,有句话特别打动建筑师王戈,她做这个戏剧要人不知不觉地进去,让人不知不觉地出来。“王潮歌一起和我们做建筑设计。她反复讨论‘色彩’,石墙上涂料的颜色、彩色玻璃的颜色、金属板特殊涂漆的工艺,都试图表达爱的复杂性。很多当代导演习惯沉浸在文学交流层面,或和演员交流。王潮歌不仅在文本上达到了举重若轻,也能和所有非专业人员传达最深刻的东西。”

  王潮歌和技术人员深一脚浅一脚蹚着盐碱地上的烂泥,在灰土扬烟里共同画草图,处理数据问题、高度问题、成本问题,尝试金属板的喷漆效果,共同克服了承重地下防火等级、声音尺度、材料标号的难题……王潮歌认为导演就该熟悉这一切——这一切关系着空间,“戏剧最重要的是它在什么地方演,它几乎决定戏剧的命运。”

  “一直以来排演都受到剧场的局限。你只能把戏塞到镜框式标准舞台上,但我认为舞台也许是没有边界的。”《印象西湖》三千平方米的水下平台是他们一点点搭建的。到了《印象丽江》,她在3100米的高原借了一个人家残破的墙,竖了360度环形的一个剧场,想让马跑过去。而在《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里,又做了一个能俯视人间的带云彩的剧场,50万片玻璃瓦和灰瓦每一片都是被螺丝拧上的。“那个漂亮的建筑本身已经成为剧本和一首诗歌,成为雕塑一般的语言。”

  在如梦如幻的大丰花海剧场群中,徜徉于他人的故事,邂逅平行世界的自我,分不清物象和本我的迷离牵绕。随时坐下听当地素人演员带着口音讲故事,发现自己的曾经。这正是王潮歌想要的——她希望观众走进剧中、不只为戏鼓掌:“因为我想让你沉浸在这个情绪里,你在内心里的感叹比鼓掌重要得多。等观众出去,你再去看他的表情,就特别不一样了。”

  一个个花色不同的坐垫,被床单被褥带围割起来的空间,传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男女观众不同动线进入的观众席,对折了镜像般的空间。以床来表达性和爱的纠缠困惑,热烈隽永,诗意骀荡;初恋的呐喊如同剑光火石;永别恋人的肝肠寸断,电影大片般的乱云飞渡。这一切让观者深藏心底冰冻三尺的热泪,被猛力翻卷起来,黑暗中哭得像个孩子。《养老院》人物造型夸张,明快喜感,两个反击舆论压力的老人意外成为了荒芜背景上的爱情图画,而眼见别人恩爱温馨的老人们则倍感孤独。王潮歌在结尾并没有去粉饰大团圆,而是遵循生活的真实,表达对命运馈赠的珍视。

  2.有一支好笔的天才童年

  王潮歌的才思敏捷随处可见。深夜采访结束,下一个会议在等她。几个小时后天亮了,当她走上台发表荣誉市民感言,不禁为她微微担心。“……我的思绪是纷乱的。我抬头看到了灯架,上面居然有个鸟窝,连他们都把家安在了这里……就像我从此是盐城人了,感谢盐城的父老乡亲对我们的信任和厚爱,让我在这里也获得了家的感觉。祝愿你们每个人的生命如同这个鸟窝一样,健康的生活,愉快的繁衍。在百年千年之后这里依然有花的盛开……”台下掌声雷动。一个个悬念迎刃而解,就是王潮歌的日常,就如同王潮歌从小到大的考试成绩出人意料。

  王潮歌童年对父母的印象,就是两个秉烛伏案的背影。父亲任职教育报社总编,母亲当了十年总编的《纵横》杂志是全国政协唯一的综合性文史期刊,在上个世纪具有极高的声誉。一到父母单位的发稿期,家全然没人管了,乐得沉浸在文学世界里的王潮歌读完的小说论堆儿撮。从小到大严重偏科,成绩不是一般差,父母直跟王潮歌商量:下学期咱能减掉一门不及格吗?半学期了课本跟新的一样,王潮歌被老师叫起来站着,窗外的景色跟小说场景很融合,于是继续替主人公补充内心独白。走神这事没让妈妈压住火,王潮歌的代价是心仪很久的白连衣裙被剪了。守护着内心的诗歌,暗恋着高年级的小哥哥,王潮歌一点也不着急沮丧。家长会上老师不知道上半段批评和下半段表扬怎么分配好。

  父母有底气的是王潮歌有一支好笔——字都认不全的时候,她写出的诗歌想象瑰丽,文采粲然。作文课上她的名字总是花团锦簇——老师拿着一摞作文进来,毫无悬念最上面的范文一定是王潮歌的。老师越念越激动,数不清的惊叹号要冲出教室。王潮歌上的是重点中学,作文比赛从全校到全市,第一名除了她没有悬念。14岁她的诗歌接连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尽管寄出的稿件中不会写的字用了别字替代。少年出版社出获奖文集,打开第一篇文章还是王潮歌的。过目不忘的天资让王潮歌在高考前用两三个月把一路不及格的数学分数飙升到80多分。

  她顺利地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那个时候,还叫北京广播学院。大学三年级,王潮歌已经导演了自己编剧的上下级电视剧《暑假里的故事》,电视剧的主角是巩俐。

  3.“闭门造车式”创作

  花田绿荫,熏风拂面,在由5大表演空间组成的“如月”剧场,9个空间组成的“如心”剧场,“圣劳伦斯”教堂里的“如歌”剧场,几十台小戏或淡婉轻盈,前卫实验,或浓烈深情,诙谐机智,变化之迥异跳脱,样式风格大幅跨越。

  王潮歌的创作是“闭门造车式”——除了为写爱情剧上上微博,不用电脑,不借鉴任何经典,鄙视能给自己带来捷径的所谓“学习”。艺术家基本的职业道德就是不抄袭,创作必须是原发的。书和电影纯粹为休闲娱乐,没有开拓思路的功利目的。模仿别人的怎么都会有痕迹,会让她不舒服,认为那是侮辱投资人。对当代欧洲剧场的大师作品几乎不看。既没时间,也不需要吸取。一切因为学习而导致的结果,都不是一个天才的必由之路。人类五百年出一个巨细无遗的达·芬奇,他的贡献缺乏正式教育,与生俱来,自有万有。

  艺术创造是打破陈规的过程:大海天空是倒置的,星空是密集成团的。这个世界混乱芜杂着太多的同质化,重复意味着死亡,跟自己顺撇也同样是耍流氓。曾经有人在微博上批评她的艺术做得不太地道。为什么呢?看不到大师经典的影子啊!王潮歌倒乐了:“兄弟,夸我呢!借鉴经典我真不想。人家都做出来的东西,你还敢再做嘛!我怎么就不能再做更新更好的呢!创作不能学习,只能是原发,一万年不知道能不能出来个艺术家。因为人类出过贝多芬,我就要再造出一个芬多贝吗,就不能再有一个周杰伦吗?非要让他俩比吗?”

  只要是创作,每一天都在痛苦挣扎,王潮歌也一样。遇到难题怎么办?苦思冥想,不断试错。脑子被掏空了怎么办?王潮歌说才不会呢,想法多得快溢出来了。如果观众真没感觉,王潮歌绝不嗤之以鼻。“艺术家的作品不是与所有人为敌的,艺术语汇是会和人共振出气场的。”

  4.素人成为角色

  本以为王潮歌在排练场是狰狞强势的。这又错了!对待素人演员,王潮歌是一位温情的导演。“第一个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在江上演的,我要的演员一定是渔民,只有脚和身体勾着的本地人才撑得了五根竹子绑成的筏子。”《印象丽江》里的素人演员大声问观众:“你们还会再来吗?我在这等你!”简直成了催泪弹。

  排练素人演员的时候,是否遇到更多的困难?是否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答案是肯定的。但王潮歌说没关系,她认为只有不合适的角色,没有不合适的演员。多达数千次的排练让王潮歌找到了培训素人演员的好多方法。“再试试,再给一次机会!我知道他们能行。”她有信心、有耐心、有办法,能使这些从未登过舞台的农民、工人、学生成为合格的表演者,使他们从一个素人蜕变成角色。

  每次重回故地,演员们神采飞扬地大声向她表达重逢的喜悦,张罗家人来看他们自己的戏。和初来乍到时缩在剧场一角、不声不响判若两人。很多次王潮歌躲到角落里,偷偷擦去畅快的热泪。获奖的时候她不哭,崩溃危机的时候她不哭,父老乡亲让她忍不住飙泪。“让卑微者昂首挺胸站立在阳光下,让父老乡亲的日子过得有尊严,让艺术陶冶每一个普通人,这是我工作的最大意义。”

  碰到不洗澡的乡民,城市人会有种想立即躲开的侵犯感,但她早不介意了。老乡回答“我一袋烟的工夫准到”,她就铁定相信他们。一袋烟就是他们的钟表,不洗澡就不洗澡呗,丝毫不影响她真心真意喜欢他们。“有人觉得他们讨厌,但那个讨厌的人其实是你。”有一位男主角曾经进过监狱,他格外珍惜演出机会,王潮歌都怕他嗓子喊哑了。有一位老伯怕记不住台词,使劲背诵……王潮歌从心里愿意更多人加入演出,让艺术给他们一个生计,让他们的夕阳开始升起,振奋起精神去越过越好。“这是我工作的意义,是我最大的光荣!”这是王潮歌给自己的誓言。

  荣誉市民奖牌在家里排成一长溜,老爸看得直乐,问这有啥用啊?“城里的人们不可能给予我更多,要不你来我的‘家乡’做我的家人吧。这奖牌标志着永远的寻找,为更多的人寻找更好的生活。”王潮歌回答。

  5.累到能躺着绝不坐着

  累劈了的王潮歌把买衣服当休息——不光给自己买,也爱给周围人买。她喜欢酒店楼前盛开的小粉花,没几天300株花浩浩荡荡被运到了北京的家,惊得家人一愣一愣。想家人了,干脆让先生带着父母孩子全家来探班。王潮歌经营家庭的方式也是那么大手笔。喜欢的衣服跟昂贵的大牌没关系,那是自己超好玩的小游戏!优异的审美驾驭力让王潮歌永远在百变场合耳目一新,得体考究,细节亮眼。标志性的淡咖色麦穗烫好似和空气擦出火花,随意挽起又是一番飒爽妩媚。变态级海量衣服当然需要一个超大的家来存放,如同对待创作一样丝毫不凑合,一件找不到都跟家人急半天。

  爱情至上的王潮歌竟然没有过婚礼,没穿过婚纱,也没有带过鸽子蛋钻戒。没遗憾吗?她说:“这算个什么!我不需要一个仪式,也不需要戴个大玻璃碴子。我一毕业就嫁给了后来留校担任班主任的徐东,他没出过轨,没想过潜规则谁。一想到过几天能和徐老师坐在一起,吃点零食水果聊聊天,还挺激动!”

  王潮歌也经常有崩溃的时候:“我动不动就垮,但是恢复得很快,趴了一秒钟就再上,这是职责所在。”常年的航空母舰般超大项目,每天工作时间不止于18个小时,王潮歌最怕睡前听到助手们的手机铃声,脑子里还会强迫性回响。长年累月高强度的打拼节奏下,能躺着绝不坐着。加上天生饭量小,吃一点就够精神抖擞撑一天,所以她肆无忌惮地打击年轻助理们吃得太多、浪费粮食。助理给她端来两小盘水煮青菜加一筷子梅干鱼,然后到朋友圈控诉。

  北京人的精气神是直来直去的,刚说完声泪俱下的人生至理,紧接一句骗你是小狗,舞台所有部门没踩点到高潮,想骂你大爷的,跟心爱的人逛逛小衣服摊,还磨磨唧唧的——王潮歌的对话全是痛痛快快的真性情。

  天凉了,王潮歌给爸爸老王系上了新丝巾,“小伙子照来照去很高兴”。好几个月不沾家,家人每天吃什么她可都知道,还知道在哪个摊子能买到老人专用的松口袜子。出差之前把超大包的零食面膜送到女儿的校门口。微信圈也和普通人一样满是绕着弯的揶揄:老王酿的葡萄酒,徐老师的猫,张助理干巴巴的营养餐……小情小趣一样不少。

  这精神头一般人真够呛。

  张向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