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被光抓走的人》 期待“硬核”的观众要失望

2019-12-14 19:39:5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以科幻之名的爱。

  今天上映的《被光抓走的人》是一部会引发热议的电影,一方面在于对它类型的讨论,另一方面则是它情感观念的呈现。如果只看故事简介和预告片,很容易把它视作科幻片,但事实上全片仅用了一个超现实核心推动情节,除此之外与“幻”字再无关系。

  在电影叙事的层面,有一派电影常常使用这样的叙事手法。它们并非通篇的“第二世界”设定,基于现实世界映照创作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如《星球大战》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指环王》系列,仅仅创作一个核心推动情节,后续发生的一切故事都是基于这个情节的影响,但这个情节并不用时时刻刻渗透在后续情节中。

  华语电影中其实已经有不少这样的影片,尤其体现在重生喜剧方面,例如《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主角因意外获得一次重生的机会。也有科幻元素更为明确的《超时空同居》,包括大量穿越题材的影视剧。这类故事并不用着重描绘核心情节发生的前因后果,纠结在科学真实性上。放在好莱坞,这样形态的电影也更多了。

  这种看似无法归属传统类型片范畴的电影,其实侧面印证的是商业电影整体产业层面的高度发达。但是中国电影的产业并没有达到这样的一个高度,成功的同类影片还是以喜剧或其他类型比重为主,让观众尽可能忽略它的“幻”设定。因此,对于《被光抓走的人》蜻蜓点水般展现的科幻情节,观众也许会有水土不服感,甚至觉得是故弄玄虚。

  商业电影到最后比拼的并不是砸多少钱做出多惊人的特效,而是概念。毕竟电影走了一百来年,阳光下早就没有新鲜事,技术再前沿如《双子杀手》,所讲的故事依然是他人早就讲述过的。重点是如何打造一个超脱的核心概念,以这个概念诠释作者希望倾注的思考。

  《被光抓走的人》里的“光”就是个概念,它在电影里也没有一个实际的解答。如果是一部硬科幻作品,那么必然有一个类型的公式剧情。先是出现了这道“光”,带走了部分人,然后科学家不断寻找“光”的来源,解释“光”,并破解这道“光”,最终把“光”带走的人找回来。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商业片编码方式,“光”的出现是制造恐惧,最终恐惧被消解,故事结束。同时,这个恐惧必须有现实意义的指代。在电影里也是如此,舆论认为“光”带走的人是相爱的人。但这样的解释其实并不适宜硬科幻的设定,情感的虚无性,往往只适合用来成为最终武器,呼唤英雄完成绝境逢生的最后一击,而不是恐惧产生的原因。

  本末倒置,使得这部电影有了不同的叙事质感,也是一种反商业类型性设定的呈现。对于现代人情感的探讨才是电影的主旨,“光”这一核心推动情节只是为了把幸存者们推入一个绝境之中,逼迫他们思考眼前爱的状态。进入到具体情节中,像是黄渤和谭卓饰演的中年夫妻,王珞丹饰演的离婚女人和黄璐饰演的小三,这样的角色都不以典型性、陌生化为创作基底,而是尽量真实和生活流。

  因为他们不是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要尽可能地代表某一类大众。换言之,他们日常行为越稀松平常,越能解释创作者想传递的生活之爱。但对银幕来说,这样的故事就缺乏了受众渴望在这个设定下看到的惊心动魄。

  笔者认为本片中相爱之人被抓走的设定,可以和欧格斯·兰斯莫斯2015年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的《龙虾》对比观看。《龙虾》也有一个近未来的科幻设定,没有恋人的人会变成一种动物。但相比更纯粹的艺术片《龙虾》,本片显然存在一种尴尬的两面性,它想进行严肃的人性探讨,却缺乏一定的艺术高度,也缺乏作者风格,影像语言偏向商业性。因而,对于这部电影讨论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影片提出的人性、爱情问题值得思考,只是并没有找到最为适合的表达方式,让人觉得略微差一口气。

  □耳朵(影评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