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利刃出鞘》:想致敬阿加莎?

2019-12-13 20:10:4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侦探推理片一直不受好莱坞的宠爱,但事实证明,这个类型的电影存在很多有待开掘的可能性,毕竟谁能抗拒既烧脑又惊奇的悬疑之旅呢?最近上映的《利刃出鞘》,很有底气地打出致敬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口号,吸引了一众“阿婆粉”和推理迷进影院。

《利刃出鞘》的确能看到阿加莎经典IP的影子,可谓“爱过的人都懂”,在诸多细节和路数里我们都能尝到熟悉的配方。同时,一套阿加莎没怎么试过的玩法,也成了这部电影值得讨论的地方。

富豪小说家哈兰·斯隆比在85岁生日的第二天,被管家发现在自家庄园的阁楼书房割喉自杀。一直高度依赖哈兰生存的大家族,除了对老爷子的猝然离世感到悲伤,更挂念他留下的亿万遗产。大侦探布兰克突然被匿名人士雇佣,来庄园调查此案真相,哈兰生前最亲近的女护工玛塔成为案件突破口。布兰克侦探和所有在场成员一一对谈, 看似和谐大家族关系下的残酷矛盾也纷纷爆破,推理揭示的真相也不仅是一桩谋杀。

《利刃出鞘》的主要场景是悬疑片标配的“密林深处+超大豪宅”,连叫个救护车都起码要一刻钟才能赶到。这立马让人想起阿加莎亲自开创的“乡间别墅派”写作——凶案总是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密闭空间中,受害者身上凝聚了众人对其复杂的恩怨,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作案动机,通常凶手就是这种紧密关系里的某个人或几个人。

《利刃出鞘》的故事场域亦很“乡村别墅派”:哈兰遇害的现场,是家宅阁楼密室一般的书房,还藏着神秘的第二入口——“阿婆粉”都知道“黑暗系体质”的阿加莎小时候就忍不住幻想自家宅子里一定藏着几间密室。凶案的诱发原因是阿加莎很爱提到的“遗产风波梗”,一大笔钱的归属,刺激凶手步步设计犯罪方案。

阿加莎曾经当过战时医院的护士,这段经历激发了她后来创作爱用的“投毒“梗。投的是什么毒呢?阿加莎经常提到的致命物是吗啡,例如《外国学生宿舍谋杀案》《遗产风波》等。在电影《利刃出鞘》中,吗啡登场了,作用还很耐人寻味。吗啡不是导致哈兰死亡的真正原因,但它是推动整个悬疑故事走向高潮的重要之物,自以为聪明的凶手试图利用吗啡杀人,善良的好人误以为自己用吗啡杀了人……最后真相揭晓,已经死去的哈兰,才是真正看透了这一切且能驾驭人性的最强王者。

如果仅仅是随处可见的“熟悉的配方”,仅仅是那些“影视剧逃不过的设定”,类似反派话太多就是要下线的标志,话最少最被排挤的边缘人往往掌握惊天秘密,那么这样的“致敬阿加莎”显然不过瘾。《利刃出鞘》算是努力闯出了自己的疆土,让推理迷在知其效仿经典的大前提下,仍旧品到了几分新意,能给这部作品中等以上的好评,“好看到想二刷”。

在阿加莎的悬疑世界里,你需要紧跟着大侦探波洛或老太太马普尔一起打开案件,小心翼翼搜集每条证据,揣测凶杀案背后的人性,不疾不徐等到最后时刻再接受真相的暴击。而《利刃出鞘》这部电影,则早早把案发当晚的一部分真相和很多证据摆在你面前。这仿佛是一种创作者的自信玩法:你知道了这么多事,几乎是半个“睁眼玩家”了,那么你真的能快速、完整地看透最中心的真相吗?即电影中所用的比喻“甜甜圈里的洞”。

观影大半程,恐怕你都不由自主地为生性善良的女护工玛塔紧张,和她一样以为注射的失误是哈兰之死的原罪。但你没想到的是,这种罪恶感是真正凶手在种种伪装和诱导下希望玛塔相信的事实,稀里糊涂以为自己是罪魁祸首,成了他人的替罪羊而不自知。

既熟练沿用了阿加莎的招牌梗,又大胆突破了阿加莎的常规玩法,“推理女王”若是见到这样精巧的致敬大礼包,或许也能欣慰一笑吧。追星的粉丝足够勤奋学习偶像的精神,即使很难再创造与偶像一般的巅峰,但诚意和成果能被市场看见,被观众肯定。

《利刃出鞘》也让我们相信,还有很多原本被好莱坞以及资本市场冷落的文艺作品类型,正在冒出颇有生命力的叶子。比如犯罪悬疑片揭示的复杂人性,会比动作片爱情片传递的程度更入木三分,更触目惊心。阿加莎曾以一己之力建立了推理王国,现在的创作者为何不能勇敢解锁习以为常的“不可能”?

文/沈杰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