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洗稿”式原创祸害华语乐坛

2019-11-07 18:31:2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在自媒体野蛮生长的时代,“洗稿”被人人喊打,在原创音乐领域,“洗歌”也是一茬接着一茬。近日,一首名为《孤芳自赏》的抖音神曲被指抄袭,其创作者先是否认,后表示自己是不自觉地受到了他人的影响。这不禁让人担忧,创作者自己打自己的脸倒在其次,华语原创音乐又禁得起多少次这样的“打脸”?

《孤芳自赏》被发现“洗歌”过程很有代表性。它在短视频平台走红后,被网友发现旋律与国外某乐队的歌曲高度重合,最后演唱者道歉并给出解释:“这是我脑子里的旋律,我没抄,可是我忽略了我脑子里的旋律其实是别人的。”前脚推新歌,后脚就被网友指出似曾相识,这两年中,因此被推上热搜的音乐人不在少数,草根艺人和有知名度的音乐人都有。

创作的旋律不自觉地受到别人的影响,这种情况固然存在,自己私下里写着玩无所谓,歌曲一旦进入公共流通领域,就必须禁得起著作权的考验。对创作者来说,是态度问题,对行业来说,是底线问题,但无论如何都不是个技术问题。以当今的技术水平和大数据基础,只要想查重就一定找得到办法。一些音乐人在发表作品前会规避重合度高的旋律,以免予人口实;一部分互联网原创音乐平台,在用户上传新作品时也有技术性的查重机制。

但是显然,明知故犯的人瞅准的是侵权代价低的漏洞。原创音乐领域,网络声讨之声虽盛,法律意义上鉴别为抄袭却难,漫长的诉讼官司也让著作权人失去维权信心。更让人担忧的是,粉丝经济时代,偶像艺人靠粉丝“供养”,艺人与粉丝之间自成封闭的“生态系统”,即便被曝涉嫌抄袭,总有自带滤镜的粉丝,抱着“好听就行”的心态,买专辑、抢周边毫不含糊。

可在任何一种艺术领域中,原创都被看做是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最集中体现。创作风格和灵感即便受他人影响,最终都要靠原创作品推动行业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大陆的校园民谣,最初受到了台湾民歌运动的影响,但有了老狼、高晓松等音乐人的作品,才有了属于自己的“白衣飘飘”的音乐形象,成为华语音乐的时代印记。

华语音乐要发展,需要立得住的原创作品,更需要良好的创作环境。增加抄袭与侵权的违法成本,提高创作者乃至听众的版权意识,不仅是对作品的保护,更是对踏踏实实创作者的尊重。若凡事只是事后追责,等华语乐坛劣币驱逐了良币,就真的为时晚矣。(韩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