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打过长江去》:“红色力量”燃动年轻观众

2019-10-18 19:49:0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打过长江去》海报

《打过长江去》剧照

百万雄师过长江!历史上的这一幕,在电影《打过长江去》中得以重现。近日,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的电影《打过长江去》,从小人物的视角、辅以最新的电影技术,还原了这场场面浩大的重要战役。 影片的“燃”、情义的“真”,拍到了年轻观众的心里,“有故事,见人物,很热血。真的不错。”“看完有点不平静,预期之外的好看”。

 立足小人物视角,呈现历史大场面

《打过长江去》致敬战争时代中的平凡英雄,选取渡江战役前一支先遣小分队的视角,讲述他们深入虎穴,跟敌人斗智斗勇,最终配合大部队顺利渡江的故事。

主人公带领的先遣小队,从夺取江防图,到寻找电台,再到发电报过程中顶住敌人袭击,最后还要截住敌人增援,为大部队渡江铺好前进道路……几乎每过一关,原本就人数不多的先遣小队都会牺牲一两名成员,让观众“揪心又痛心”,“残酷的战争下,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但他们却没有留下姓名”。

为了让故事呈现更加饱满,影片还融合了谍战、悬疑等元素。有观众在看片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影片里有很多悬念,让我一直悬着心:先遣小队遇到的到底是敌是友?”他认为,其实从影片名字就能看出故事的主线,但没想到的是,故事的“必然”里藏着这么多惊喜,“节奏很快,一点都不拖沓。尤其是前半部分先遣小队几次突围战,紧张到手心冒汗”“很燃的红色题材电影。这种讲小人物的,对我胃口。从小处着手,描写了解放新中国的一个点。现在的新生活真的来之不易……珍惜当下!”

有观众表示,影片完成度很高,情节推进合理,看得“带感”,“枪战追逐场面拍得很有感觉,巷战很刺激,凌厉的镜头切换,快速的节奏,各种场景里的面对面交锋拍得很有新意”。还有观众对外国军舰被炮击沉一幕印象深刻,“什么‘划江而治’?炮火就是对他们的有力回击!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那个年代的血色浪漫,看得很振奋,热泪盈眶。”

要还原渡江战役,关于这场经典战役的场景自然决不能少。是采取实拍,还是直接用历史资料?《打过长江去》选择了最费事费力的一众做法:将两者结合。一方面,用高科技复原当年渡江战役场面的真实视频资料;另一方面,则用真人真景,将当时的壮观景象又大手笔地重新拍摄了一次,以弥补当年资料镜头尤其是特写镜头的数量不足。最后,再用特效手法将两者结合。从成片效果看,《打过长江去》做到了资料和实拍在视角和色调上做到了高度一致,两者的结合竟丝毫看不出破绽。珍贵而震撼的渡江战役场面,在《打过长江去》中通过“虚实结合”而得以重现。

在影片的广州首映礼上,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总编辑陈家成表示:“《打过长江去》通过宏大的画面生动展现了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场景,并利用精巧的叙事将小人物的勇敢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陈家成表示,在他看来,这部中影和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要用一个好视角来展现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事件”。他还透露:“今年是广州市广播电视台的‘电影元年’,我们也踏出了电影制作的关键一步。”除了《打过长江去》,该台目前还有两部作品也即将问世,分别是革命题材艺术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以及展现花都七星小学“跳绳跳出世界冠军”的本土励志电影。

情感走向自然,小切口折射大情怀

战争题材电影不仅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更体现了人性的多面和复杂,《打过长江去》从细节出发,从人物出发,以情感为内核,在战争中融入兄弟身处不同阵营的复杂情感,以小切口折射大情怀。

《打过长江去》里,身处敌我阵营的两兄弟,再次相遇,要面对同一个问题:“开不开枪?”枪口所指的,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这一枪,能扣动扳机吗?哥哥做不到,弟弟也做不到。但是,不开枪的后果,都很严重——哥哥的战友因此牺牲了,战友的鲜血和同伴的责备让他痛苦;弟弟因此受到“内部处决”的威胁,上司对他不再信任……“你想分家?”哥哥一句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深长的问句,让弟弟陷入沉默,两人都红了眼睛。家与国的关系,是与非的抉择,个人与历史的联结,激烈的矛盾,在短短几天里通过这两兄弟的情感走向展开。事实上,这样的处理显得颇为真实可信,兄弟俩既要面对外部战争的矛盾,又要对抗内心的情感挣扎,视角和风格颇具特色。

片中的弟弟最终选择了民族大义,跟哥哥一起,迎接渡江大军。片末,两兄弟相拥和解,哥哥一句“带你回家”呼应前言,惹哭了不少观众,“片子没有说太多大义的东西,就是很简单,你选择是,还是选择非。道理其实都明白,哥哥的出现只是推了弟弟一把而已。现在的拍法很干脆,情感走向很自然”。

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观众的代入感都非常强,“小人物的人设挺有感觉。每个伟大时刻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个平凡人物。家国情感与个人情义深度融合,角度和拍摄手法都很有新意。”“影片里传递的红色力量非常燃。真正的信仰便是如此:因为深信,因此毫不犹豫,奋勇向前。先烈们的牺牲令人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演员感慨:“拍摄中受到洗礼”

《打过长江去》将镜头对准历史中的普通战士。每个人的出身、阵营、武器、特点都有具体人物设定,主人公身份平凡但不平淡,故事简约但不简单,这样一批青春、热血、充满激情又不失智慧、坚毅、果敢的年轻战士形象,瞬间让历史战争中的人物和故事鲜活起来。

影片由张桐、于越、杨轶、淳于珊珊、洪天照领衔主演,赵滨、许雅婷、姬晓飞、贺宽、闫鹏主演,聂远特别出演,吕小品、赵宁宇、王劲松友情出演。谈到这次创作,演员们透露,虽然拍摄过程艰辛,但他们在拍摄的过程中深受洗礼。

曾荣获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的张桐在采访中直言:“我在片中努力去塑造一个易于引发共鸣的优秀共产党指战员形象,对我而言极具意义。”他认为,影片“有血性、见人性”。

实力女演员于越则表示:“今天美好的生活是这些英雄换来的,希望观众记住这些英雄。”演员杨轶感叹:“这个角色让自己变得愈发厚重,我很爱这个角色。”

淳于珊珊透露,从未见过像《打过长江去》那般“不要命”的剧组。“我们用的都是真枪,里面装的也是没有火药的真子弹——俗称空包弹。其实这些子弹打到人的话也是相当危险的,但拍这部戏的时候,我们没一个人想到危险,也没人要求用替身,每个人都拼了命地往上冲,就是为了追求那种真实感。”

在这部作品中饰演无名英雄的贺宽激动地说:“通过这部戏,无名的英雄在我心中变成了真正的英雄。”贺宽认为,能让自己如此投入的影片,也一定能得到观众的喜欢,“你问年轻的观众会不会接受?当然会,因为我自己就是年轻观众!”(莫斯其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