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好声音》音乐观察:“灰调叙事”缘何流行?

2019-09-22 22:47:2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今年夏天,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歌唱比赛一如继往地举行,如同栏目音乐导师庾澄庆所说:“参加好声音已经成为夏天的一个仪式。”

《中国好声音》栏目已历经8年,从今年获得好评的歌曲来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歌曲中贯穿了“叙事”,在“叙事” 中贯穿抒情与吟唱。在叙事抒情歌曲中,表达惆怅落寞的灰调音乐更为受欢迎。所以,这是一种灰调叙事抒情的流行,我们可以用“灰调叙事”抒情来归类这类歌曲。这类歌曲以李荣浩战队的系列歌曲更为突出,比如《我的酒馆打了烊》《曲终人散》等。因此,在第一轮的战队集体比赛中,李荣浩战队集体胜出,获得去鸟巢唱歌的战果。

之所以这类“灰调叙事”抒情音乐备受崇尚,主要受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影响。我们今日处于飞速变动的时代,现代性给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将人的个性追求推崇到极致。所以这是一个个人可以成为一个自我世界的时代。同时,现代性在推崇个体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中个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结果。现代社会将人抛到人群之海,面对社会的汹涌的浪潮,人的内心难免充满了徘徊,惆怅与孤独便应然而生。尤其是年青的一代,他们的时代情愫中浸染了这个时代的色彩,他们对于这种灰调迷惘的内心叙事,产生强烈的共鸣。比如《曲终人散》《我等你》这类歌曲叙事,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内心,从而获得共鸣。

2019年的歌曲显然从这种力量的激发转变到了灰调叙述抒情的风格,显示了这个时代叛逆已经不新鲜,这个时代的青年群体更注重个人叙事。在现代性的人的流浪之后,听众会在这类歌曲中找到共鸣,比如陈其南的《等你来》,就是一种内心的呼喊;邢晗铭的歌曲《儿歌》表达了对于纯真的向往与迷惘。在叙事音乐中,歌唱技巧不是单纯为技巧服务,而是技巧为了抒情服务,比如刘美麟的歌曲《时候》,可以说声音的技巧完美地服务了歌曲的抒情。

音乐导师李荣浩说,邢含铭的出现代表了一个新的群体及一种新的声音。今日这个群体代表着多元、包容与吸收,这是一个如同海绵一样多元包容、可以吸收很多东西的时代。邢含铭新唱法的歌曲《疯子》与《儿歌》受到欢迎,表达了民众对于多元音乐温和地接纳。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梁博的摇滚歌曲获得冠军,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听众依然存留着对于摇滚的热情。摇滚一般带有迎风而上的那股内蕴的力量感,虽然不同于英雄颂歌的宏大叙事,但毕竟激发了听众内心的奋斗情怀。

《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青年励志音乐节目,自2012年到现在,呈现出观众音乐风格喜好的变化。有的年度推崇摇滚的力量,有的年度推崇音乐技巧,而今年的歌曲,推崇表达个人叙事抒情。这种灰调叙述代表着个体情感的表达,依然是现代性根植于人的内心的表现。李荣浩主张不在编曲上改变,而是注重歌手自己的声音本身特点。这说明听众已经不再追求炫技的音乐,而是回归平常的音乐叙事。比如贾铮的摇滚《就是现在》气势勇猛,听众以大比分去选择了刘美麟的《时候》,选择了柔中带刚的情感叙事。

在2019年备受欢迎的“灰调叙事”音乐中,个人情感的表达分为几类:第一类是爱的情感,比如《曲终人散》表达爱的失去,《等风来》表达爱的追求,用沉默处理伤感。第二类为关于时代情绪的表达,比如《儿歌》,叙事的歌曲中表达了对纯真的怀念之情。可以说是时代的一种集体离愁,人对于过去的离愁,歌曲的共鸣是焕发记忆,唤起这个时代青年对于情感的记忆。第三类为文化的情怀。音乐导师王力宏战队歌曲多为中国风,为东方文化的集体情节共鸣。如刘美麟的东方古风歌曲《时候》,中国音乐带有传统民族文化的歌词画面,以及稍微有点类似中国民族歌曲的戏剧唱腔,激发了中国听者文化的情感认同,听者在自己熟悉的文化中理解音乐并产生同情,这是一种“了解之同情”之后的文化情怀表现。第四类为青春的歌唱与向往。肖蔷的《执迷不悔》同样以大比分备受欢迎,这首歌曲表达了沉默的个性。

灰调在此并非意味着消极的灰,而是作为温和的中性色的沉静的灰。“灰调叙事”抒情风格的音乐史对于时代生活的日常生活及情感的叙述。比如在丰富多样的蓝调音乐中,上世纪40年代逐渐形成独特风格的城市蓝调,歌词多反映都市生活。2019年的《中国好声音》歌曲中,诸多歌曲的歌词带着淡淡的日常生活的吟唱,比如《儿歌》中的“你呢,有个曾经容易快乐的你在哪里呢?许愿就一定会到达的地方,还找不找得到?相爱就一定要拥抱的地方,还找不找得到?他们说话欲言又止的模样,现在看懂了吗?”《儿歌》具有象征性,象征这个时代对于单纯的向往,“相爱拥抱的地方”“许愿可以到达的地方”同样也是美好的象征。“还找不找得到”,表达了对于纯真的追问追寻。《得知平淡珍贵的一天》中“勇敢走向那片长满树的地方”,体现了这个时代的青年仍然在沉默中追问生命及生活的价值。看似平淡,却有隐含的所指。

(作者罗易扉,系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