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动画电影莫把“大朋友”拒之门外

2019-09-22 05:18:4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大,国产电影票房一路高歌猛进。2018年,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国产动画电影票房为16.85亿元,仅占4.4%。而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的电影市场,动画电影票房可以占电影总票房的15%~20%,可见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可挖掘的空间巨大。

低幼化不等于低智商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偏向低幼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举个例子,2019年已上映的十余部国产动画电影中,仅有《白蛇:缘起》《昨日青空》两部成人动画,其他作品几乎均以儿童为目标观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刚开门见山。他分析道,这和儿童独特的观影习惯有关。孩子选电影,往往是哪个熟悉看哪个。所以,近年来票房表现良好的动画电影大多脱胎于播出数年、形成一定品牌效应和观众基础的低幼电视动画。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熊出没》系列、《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系列等,都是电视动画片火了之后创作电影,从而获得电视动画小粉丝的追捧。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则认为,国产动画电影低幼化现象与观众对动画电影的认识存在误区不无关系。“部分成人观众对‘动画’的认知还停留在‘小孩看的’的层面,进电影院消费时往往不会将动画电影列入自己的选择范围。这种观念大大增加了‘白手起家’、缺乏IP基础的原创作品尤其是成人动画电影打开市场空间的难度,也推动着国产动画电影朝IP化、低龄化、同质化的方向越走越远。”

“片方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在生产动画电影时偏向于儿童群体、IP开发,以形成玩具、游戏、乐园等多业态反哺电影创作的模式,本无可厚非。但有些作品看上去很热闹,充斥着玩闹、恶搞、惊叫、碰跳,实际上内涵过于浅白,故事缺乏深度,让小观众傻乐之余留不下多少有益思考。”宁波大学副教授张斌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低幼动画电影创作的根本问题。

应兼顾陪同儿童的成人的观影感受

“一些动画电影在创作上直接把家长拒之门外,这也是其面临市场困境的一个原因。”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朱星辰分析指出,从传播特征来看,孩子必须由大人陪同到电影院看动画电影。而现代社会繁忙,亲子陪伴的时间本就有限,再加上影院观影的便捷度无法同智能电视、移动端等媒介相比,导致大人和孩子的影院观影时间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小手”拉着“大手”进影院,如果只有“小手”开心,而“大手”勉为其难,甚至将这一两个小时的观影时间视为煎熬,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部分动画IP在电影市场的不同走向或可印证这一观点。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该系列电影创作一直沿用电视动画故事低幼、形式单一的套路,过度开发之下很快遭遇了票房“天花板”。自2012年寒假上映的第四部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以约1.68亿元票房创造该IP的最高市场纪录之后,这个系列动画电影的票房开始逐年下降。而《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前三部主打低龄化市场,票房进步空间较小,第三部作品票房收入不进反退。而从第四部《熊出没·奇幻空间》开始,到第五部《熊出没·变形计》和第六部《熊出没·原始时代》向“合家欢”类型转变。创作者在讲述孩子爱看的童真故事基础上,尽量将叙事做得更巧妙,结构做得更完整,视效做得更精美,内涵做得更有深度,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突破增长。

幼儿视角加成人元素就是合家欢吗

今年年初,低幼电视动画IP“小猪佩奇”的大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推出了真人先导片《啥是佩奇》。该短片诙谐幽默接地气,在社交网络上引起轰动,也激发了成人观众的观影热情。然而,当大人带着孩子兴致勃勃地走进电影院,发现影片本身与先导片并无关联,而且电影内容也是换汤不换药,除了增加真人表演串场之外,与电视动画没有太大区别,令人大失所望。“成人观众不是那么容易取悦的。想做到老少咸宜,走合家欢路线,不能借营销、包装等外在花样,还得在作品本身的艺术质量上下功夫。”孙佳山说。

投资2亿元的《妈妈咪鸭》票房3723万元,投资1.3亿元的《小门神》票房7867万元,同样投资1.3亿元的《魔比斯环3D》票房仅为92万元……这些高投资动画电影之所以遭遇市场滑铁卢,有特效、档期、制作等诸多因素。但共同之处就在于创作者对“合家欢”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将幼儿视角和成人元素机械地叠加在一起,结果既丢了儿童观众,也未吸引成年人。比如《小门神》非让神仙体验社会生活,感受当代职场的烦恼;《妈妈咪鸭》则加入了成人笑话和恐怖画面。“总结这些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我们发现,用简单易懂的故事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也就是用简单情节吸引孩子,用深刻内涵打动成人,才能找到儿童与成人观影需求的平衡点。”中国传媒大学教师、编剧武瑶说。

分众化趋势下,“成人向”作品崛起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创作出现了一种新趋势——“成人向”作品崛起,这在市场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如孙佳山所说,目前中国电影银幕总数突破6万块,稳居世界第一,为电影分众化放映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而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人们的观影需求逐渐呈现出分众化、多样化的态势,促使电影创作向多样化的方向探索。“受这一潮流影响,部分动画电影创作者从低幼化的窄巷中走了出来,开始投身全年龄段乃至专门针对成人群体的创作之中。”张斌宁则从厘清概念入手,论证了这一观点:“动画是一种表现形式,因其超越了每秒24帧的运动速率、摒弃了真人表演而在电影家族中独树一帜。它或许形式有些‘低幼’,但它和真人电影一样,可以承载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反映深刻的思想主题。”

张斌宁接着说,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00后”与“90后”成为影院观众的主力。作为“网生代”,他们涉猎广泛,对动画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不仅熟谙各种动画形式风格,还在长期观赏过程中培养了丰富的审美经验,形成了敏锐的鉴别能力。“《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十万个冷笑话》等片取得市场佳绩,便是他们观影需求集中爆发的体现。这证明了内涵深刻的内容、情感复杂的角色之于动画作品的重要意义,也让我们看到了以成年人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电影的市场潜力。”孙佳山补充道,随着动画电影创作理念的成熟与市场机制的完善,“成人向”将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开辟广阔发展空间的重要路径。不过,无论是低幼化、合家欢还是“成人向”,创作者都应坚守故事扎实、制作优良这一创作准绳。唯有如此,国产动画电影才能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记者 李蕾 通讯员 马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