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老酒馆》高开低走 真的是被人“黑”了?

2019-09-21 05:42:0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9日晚,《老酒馆》将播出最后一集。这部由黄金编剧联手国民导演,并有一众国剧台柱加持的大剧,在开播后不久就取得了8.4的高分,但随着剧情推进,网上评分一路下滑,到曲终人散之际,已经跌至7.8分。这让《老酒馆》的导演刘江也坐不住了,前两天他发微博称这部剧被黑了,已掌握实锤证据,出品方已就此报警。客观来看,《老酒馆》7.8分仍是高分剧,体现了作品的精良品质,但口碑高开低走也难掩部分观众的失望之情。

  《老酒馆》开篇剧情融合了悬疑、喜剧等多重元素,剧情充满传奇和神秘色彩,很吸引人。剧中人物除了陈宝国饰演的掌柜陈怀海,很多配角也是一出场就博得满堂彩,电视剧前半部分出场的三爷、老蘑菇、半拉子、雷子、亮子、老二两、白爷、那爷,一个个都是鲜活的人物,让电视剧收获了不少喝彩声。但随着剧情推进,尤其是进入到后半部剧集,人物故事缺乏起承转合、台词“空洞”、节奏缓慢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老酒馆》的构架与日剧《深夜食堂》有相似之处,通过一个开门营业的老板视角,去展现时代背景下的芸芸众生,但《老酒馆》故事的特点在于,所有的人物、细节和故事,都是用来突出主角——也就是酒馆老板陈怀海的气节大义和足智多谋。铁打的酒馆,流水的人物,这样的结构导致很多人物演着演着就没有下文了。比如牛犇饰演的老二两很传神,一出场就吊足观众的胃口,但后面的剧情中,人物脉络并没有展开,角色在完成了“守规矩”的道德言说就落幕了。这样既无返场、也不推动剧情发展的人物让观众看得不过瘾,也会觉得期待落空。剧中一些人物的行事做派在前后情节中缺少合理的解释和铺垫,难免让人觉得人物逻辑线欠佳,故事存在“看不懂”的地方,而主角光环又显得过重。

  《老酒馆》的台词精雕细刻,下了很大功夫,很多台词都可以总结出意味深长的道理来。但另一方面,带有说教意味的台词在剧中反复出现,而且稍显直白,一开始观众听着会觉得有启迪、有道理,听多了就会觉得堆砌、刻意,失了语言的灵气。

  此外,节奏拖沓引起观众的不满。台词的精良讲究、展示演员刻画人物的细节等等,都不是一部作品节奏缓慢的理由。缺乏强烈与合理的戏剧与情节冲突,尤其在后半部剧集中,并未出现观众期待的剧情提速,是《老酒馆》让不少观众感觉缺少“味道”的主要原因。

    剧集抻得越长 缺陷放得越大

  与《老酒馆》类似,今年的年代剧《芝麻胡同》乃至热播剧《破冰行动》也都有着超强的阵容,同样也有过“高开低走”甚至“烂尾”的争议。“开篇了了,久未必佳”已经成为不少热门剧的播出现象,个中原因多种多样。如今越来越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越是投资大、篇幅长、制作班底强大的剧作,作品的缺点也就越容易被放大。

  现在的电视剧制作,“首集弃剧率”是硬指标,甚至有“谁掌握了开篇5分钟谁可能就掌握了叙事的先机”的说法,所以每部戏在开篇上都花了大功夫。但电视剧播出档期长,品相好、阵容强的作品维持口碑不坠,并非易事。这就要求长篇巨制在后期制作上,要尽量减少“注水”,将更多精力放在结构、情节和表演方面,尽可能让前期出现的各个场景,都在后期有所呼应——下功夫把一个故事讲圆,这样的作品,口碑都不会太差。

  回看过去的经典电视剧,十几集、二十多集就可以塑造多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几乎说尽一个时代的潮起潮落。比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兄弟姐妹的酸甜苦辣、街坊邻居的鸡毛蒜皮、时代更迭的人情冷暖,全部融于20集之中,很多镜头过目不忘,不少台词机锋暗藏、回味无穷,相比现在很多靠闪回、靠歌曲、靠植入广告生生“抻”成四五十集的电视剧,正是一小盅浓汤与一盆刷锅水的区别。

  平心而论,现在很多制作精良的热门剧集,如果能砍掉三分之一的篇幅,精彩程度将会大为改观。如此看来,前一阵被舆论热议的电视剧“限集令”,限的不仅是电视剧的集数本身,更是要将电视剧限回到叙事和人物本身,回归精粹,找回初心。本报记者 邱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