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热依扎 对别人随意 对自己够狠

2019-08-13 19:01:4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3岁时,热依扎出演了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宁贵人一角,并因此被人熟知。

  33岁时,她凭借《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檀棋,摆脱了宁贵人的“枷锁”,助她完成了自己的“十年之约”。

  外人看檀棋,是热依扎的新成就,而热依扎自己很清楚,檀棋是自己的救赎。

  大家都在热议其唐妆铁板舞的经典场面,可她最喜欢的却是右相府棺材中求生的那场戏,因为正是那么真实的体验,让她对生死有了新的选择。

 

  《长安十二时辰》

  整个拍摄,都处于自我否定状态

  为檀棋这个角色,热依扎足足准备了一年,“我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所以只能靠努力。”她先是读了大量关于唐朝历史、人文的书籍,又看了两遍小说,然后才看的剧本。

  热依扎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上世纪七十年代从新疆到北京求学,后来从事出版工作。“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跟我爸遛弯,问他怎么能把戏演好?我爸说,你没有那么丰富的人生阅历,就只能多读书,尤其是要演历史人物的时候,连那个朝代都去不了,就凭几句台词,可能会有一些观众喜欢你,但你骗不了所有人。”

  而除了书籍的补给,热依扎也花费了更多时间在体能和身体塑形上。

  即便如此,整个《长安十二时辰》的拍摄过程中,她仍处于一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状态。甚至在拍摄某一场戏时,她一度崩溃,“其实那场戏特简单,就是徐宾和李必说,查到此人是张小敬,然后我也说此人叫张小敬。”她觉得没演好,就跑到一个角落大哭了一场。“我觉得我在一个17岁的少年面前,没演好,太丢人了。”

  现场很多人都以为热依扎是发脾气走了,“他们还问我干吗甩脸走了,我说我没甩脸,是真控制不住情绪了,觉得当着大家的面哭更丢人,也不想影响别人。”

  热依扎觉得,之前和曹盾导演合作《海上牧云记》时演得还挺好的,现在演成这样,不但让人失望,还会被认为之前是凑巧演成那样的。

  患上“精神感冒”,靠求生戏找出口

  2019年春节前后,热依扎在微博发表了一些言论,遭到网友的误解,“我哥那个时候脚踝骨折,很严重,没有医生敢接这个手术。我又拍戏不能回家,爸妈在北京也没亲戚。你能想象两个接近70岁的老人,过年时带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的,去各大医院求医生的场景吗。家里人就觉得你挣那么多钱有什么用?需要你的时候,又不在。所有的事加在一起,我精神一下就崩溃了。”

  她毫不避讳,那时的自己患上了“精神感冒”,“我曾和我哥聊过,觉得我戏也演不好,又给家里帮不上忙,人生太失败了。”那段时间,哥哥很担心她,“只要看我没回信息,就会立刻打电话来。”

  其实,当时也并没有任何外界的声音质疑热依扎,但她却陷入了一个心理上的怪圈,“感觉每一个人都演得特好,只有我演得那么次,还比别人提前准备了很长时间。然后就极度消瘦,几乎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

  所以那场在右相府棺材里的求生戏就像是一个出口,让热依扎切实体会到了求生的感觉,也给了她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檀棋总说一句话:我有用!就是我当时的状态。”

  《长安十二时辰》拍完后去配音,热依扎又哭了,“就是配到最后一个镜头时,因为在那一刻,觉得自己好像也没那么差,我做到了,我肯定了自己。”

  演完唯一想法,从此不再做演员

  结束了檀棋的拍摄工作后,热依扎一直处于休假状态,甚至吃胖了不少,“有次在飞机上遇到一个人,他说:你好像比电视上胖,我说:对,我胖了20多斤。然后他要跟我合影,我还挺开心的。”

  彼时,她觉得唯一能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就是不再做演员了。“当时都不知道《长安十二时辰》要播了,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废弃的智能机器人。”

  而该剧的播出,打乱了热依扎原本的计划,“当初公司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让我接这个角色是对我的信任,戏终于要播了,我应该回馈公司一些东西。”

  但她也不准备马上再开始新的工作,“一是没有遇到我喜欢的戏,还有就是觉得我性格上有缺陷。”

  所谓的性格缺陷,是她认为自己的个性不适合这个行业,“我觉得大众对这个行业是有刻板印象的,努力维持一个十全十美的形象,早晚有一天会破功。”

  曾经,公司也想给她塑造人设,比如性感,结果被直接拒绝了。“一个人连睡觉都保持性感,这不太可能。觉得我好那就好,不好就拉倒,你不喜欢我也没关系,我就是来演戏的,为了赚钱养家糊口。”

  热依扎一直都是个很随性的人,上学时,老师总会在评价手册最后写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但是她喜欢演戏,“如果有一天人家说你哪没有别人好,我也欣然接受,因为有好的就有不好的,他说得对,我就会听。”

  “我想得个大奖”

  拍《甄嬛传》时热依扎23岁,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希望未来十年,能再做出点成绩来。如今《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她正好33岁,也算是完成了自己当年的心愿。“我的人生未来可以有一个新的转变了,一年能演一部戏,一个还不错的角色,赚点钱能维持当下的生活状态就行了,剩下的时间就回归生活。”

  而未来她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就是必须要拿一个特别大的奖,这就不局限于十年了,这辈子吧。我连获奖感言都已经想好了,要感谢谁,要在台上逗逗谁,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时候再改改就行了。”

  生活篇

  异域外形,被老师过早定义

  作为新疆人,热依扎在北京出生、北京长大,三十多年前来北京的外地常住人口并不是很多,更别说是这么明显的异域长相,让她从小就容易受到特别的关注。

  15岁那年,她成了平面模特,拍过杂志封面,也拍过广告,“那会儿杂志很火,有人喜欢你,也有人嫉妒你。”

  她也曾因为自己非黑即白的性格,遭遇过校园霸凌,“在学校我都是低着头,沿着墙边走的那种,一点都不想让别人关注到我,也不想惹事。当然,事来了我也不怕。”

  即便是后来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热依扎依旧因为自己的相貌而过早被老师定义。“有个老师跟我说,你以后可能不会有什么角色‘出来’,但我们还是觉得你有天资,所以把你留在这儿上学。”听到这话时,热依扎心里特难过,她和老师说:“没事,咱十年后看。”

  十年后,热依扎再次遇到了那位老师,那个时候《甄嬛传》播出没多久,她问老师觉得自己行不行,“老师也挺尴尬的,说还行!还行!”

  不和外人争,只和自己较劲儿

  热依扎好像一个矛盾体,讲究随缘,“我从来不会跟别人争。”就连长大后去试戏,她都是躲在角落里不说话的那种,“我就想着完成任务,赶快走。”

  但跟自己较起劲来又特别认真,“比如别人要是说一句我不行,我就必须把这件事做好。”热依扎的哥哥从小就属于高智商人群,“特别聪明,所以我爸妈就狠抓他学习,每天回家写作业都陪着。”

  有一次,妈妈跟热依扎说:你哥以后肯定是要考大学的,你就不用学习那么好了。

  就是因为这么一句话,她默默跟自己较上了劲儿,“就从吃饭这件事上来体现吧,我哥吃多少米饭,我也必须吃多少,虽然他是男生,还比我大五岁。结果,到了小学四年级时,我把自己吃成了一个胖子。”

  长大后,和妈妈聊天她才知道,一切都是误解,“我妈说她可能汉语表达能力不是那么好,她的原意是,她也是女人,知道女人一生会有多辛苦,我哥是男人,自然更要强一点,她希望我一辈子不用有多大成就,只要快乐就好。”

  除了演戏,生活中就是个懒人

  热依扎曾演过一个海上救护员的角色,剧本上有个镜头是脱掉衣服,露出肚子上的腹肌,读到这场戏时,她默默看了看自己的肚子,然后问:“这个能画对吧?”后来她一想,还是练吧,“毕竟生活里,我完全不会去做这样的事”。

  于是,她开始每天锻炼2小时,严格控制饮食,终于练出了腹肌,结果拍摄时这场戏被删了。“不过我觉得也还好,起码当时游泳什么的都学会了。演戏就是这样,你觉得可以骗过所有人,但你骗不了自己。”

  “我是个很懒的人,除了为演戏健身,完全不想动。”

  所以懒到如此程度的她,日常生活中都是靠外卖为生,“我特享受我妈在家的日子。”

  不过她说自己原来也做过饭,还一度沉迷养生,每天给自己煲汤,直到胖了15斤,“我哥说我特像动画片里面的巫婆,天天给自己熬长生不老药。”说到做得拿手的,她想了想说:“方便面?而且,我有个技能,煮饺子从来不会破!”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坤玉 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