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刘江: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2019-08-13 19:00: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导演刘江。 记者 和冠欣摄

  2013年3月28日,北京日报文化周刊视界版曾经刊发过一篇特稿,主题为《〈媳妇的美好时代〉火热非洲》。这篇报道记录了导演刘江2012年播出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的高光时刻。

  女演员海清通过这部剧集,直接跃升为“国民媳妇”。而到了2013年,刘江又在其导演的《咱们结婚吧》中,将女演员高圆圆塑造成了至今无人超越的“国民女神”。直到如今,导演刘江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无不与“国民”二字息息相关。对刘江来说,拍“国民剧”是他持之以恒的初心。这份初心陪他度过无数煎熬的“大夜”,也让他在无数次举起奖杯的高光时刻,依然保有入行之初的赤子情怀。年岁刚届五旬,他觉得自己依然年轻,“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婆媳剧打开格局,非洲也热播

  六年后,回忆起2013年的那个高光时刻,比当时又胖了不少的导演刘江,坐在完美蓬瑞影视的办公室里面色平静,但语气依然掩不住地由衷的骄傲,“当时习主席出访非洲,这部剧是被当做‘国礼’送过去的。”而在当年的报道中,刘江揣测过这部剧被选中的原因,“这个戏比较温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应该是一种国际语言。”该剧的女主角海清,当时看到配上斯瓦希里语的毛豆豆,还忍不住在微博里“表态”:“毛豆豆同学的斯瓦希里语说得可真溜啊!《媳妇的美好时代》热播非洲再次证明,生活虽然有国界,但婆媳问题无国界!”

  这句玩笑式的调侃虽然直白,却道出了刘江作品的一大特色——国民性和普适性。在这部电视剧中,刘江虽然是第一次拍摄家庭情感题材,但毛豆豆与余味在生活细节中的你来我往,却道尽了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到了2013年,一部罕见地在央视一套和湖南卫视联播的《咱们结婚吧》,又将刘江的名字从“妈妈粉”打通到了都市丽人圈。他在《咱们结婚吧》中既延续了生活剧的日常喜剧风格,将大龄女青年被催婚的社会话题融入剧情,在不断地抛出话题后给出思考和回答,一时间带动“话题剧”成为国产剧类型的一大热门。剧中人物的婚恋选择,一度还引起过热烈争论。当时的《北京日报》文化版还刊发过一篇形式特别的观点争锋报道《爱或不爱,咱们都有道理》,从正反两个角度激辩剧中的婚恋观。

  2016年,刘江再次执导婚恋剧《咱们相爱吧》,2017年又拍摄了一部以留学生群体为核心的《归去来》。几乎每部剧都紧抓着社会热点问题,每一部也都击中了时代的软肋。对刘江来说,这种抓住普适性问题、直击普通人痛点的创作方式,恰恰是他所追求的,“拍电视剧就是为了给大众看。”

  刘江说,这两年互联网盛行“圈层爆款”的概念,认为只需要在小众门类上做专做深,就能达到当下影视剧有效传播的上限,但刘江认为,普通老百姓关心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问题,始终拥有普适性。他入行的第一部剧其实并不是关于婚恋家庭,反而是刑侦悬疑题材,而让他初露头角的《黎明之前》也是谍战题材,虽然口碑很好,但总归是小众题材,很难在大众领域引起广泛讨论。对刘江来说,兼顾好看、专业与敏锐,才是他所追求的好的电视剧,而大众属性本来就是电视剧的天然使命,他要拍的电视剧,从来都是要让“大家”觉得好看才行。

  表演科班出身,曾步步“踩线”

  在电视剧业内,刘江向来以“好相处”著称,他所在的剧组从来都充满欢声笑语,而经过他“金手指”的调教,不少演员都在他的戏中得到了本质上的飞跃。不管是《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海清,还是《咱们结婚吧》中的高圆圆,她们所塑造的经典人物直到今天都令人津津乐道。

  其实,这种善于调教演员的经验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刘江的“科班出身”。不少人并不知道,虽然出道就是以导演的身份,但作为北京电影学院88级的毕业生,他的专业其实是表演。刘江说,当时考进表演系是一种阴差阳错,而自己用了四年的大学时间认清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不适合当演员。”毕业时,刘江也没赶上好时候,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影视业刚刚起步,并没有成熟的机会让他以演员的身份养活自己。为了糊口,刘江只能去歌厅卖唱,后来签了一家唱片公司,“勉强靠每个月公司发的工资活下来了。”

  “到最后也没出成唱片。”刘江回忆,本来以为当歌手赚快钱更容易,结果一做发现更痛苦,痛定思痛,他想明白了一件事,“还是要当导演,因为我从小就有作家梦。”没有经验,他就从自学开始,自学了几年后开始当编剧。从毕业算起,蹉跎了小十年的时间,他才遇到自己人生中的伯乐、电影界大拿韩三平。2003年,他在韩三平的帮助下拍摄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视剧《铁血青春》。

  《铁血青春》由姜武、梅婷和潘粤明主演,作为刘江第一部导演的作品,有著名演员加持算是幸运无比,但因为题材涉案,这部剧拍完就遭遇了涉案剧的冷冻期。2003年,国家广电管理部门要求涉案剧不准在黄金档播出,《铁血青春》不能如愿上档,连投资成本都难以收回。2005年,刘江的第二部戏《岁月》,由胡军、梅婷、于和伟主演,改编自小说《沧浪之水》,同样因为种种原因遭到雪藏,直到五年后才得以播出。同年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即日启程》,虽然拿到了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但票房也不尽人意。

  回顾这些往事,刘江却十分淡然,“我很感谢这些经历,而且我不认为人生有白走的弯路。每一个弯路,它都会让你有不同的收获。”在他看来,如果当初第一部拍摄的涉案剧能顺利播出,拿到市场的正向反馈,也许自己就不会再去尝试别的可能性。毕竟在电视剧行业,导演们都喜欢在自己拿手的领域做事,而投资方也喜欢“行活”干得好的导演。

  恰恰是因为开头不顺,刘江反而得以在不同的电视剧类型里“畅游”,不受限制地进行各种创新的尝试。2010年4月7日,《北京日报》就在文化版头条,以《〈媳妇的美好时代〉“终结”婆媳战》,夸赞该剧从类型剧的内容突破上给婆媳剧找到了一条新路。2010年10月25日,《北京日报》副刊又发表了一篇头条评论《从〈黎明之前〉看谍战剧叙事》,同样高度赞扬了《黎明之前》在谍战剧类型中的突破。

  刘江坦言,相对于在某种固定类型中打转,他自己也更喜欢挑战不同的类型。在他看来,本世纪头十年里,国产影视剧高速发展,观众对作品的包容性较强,整体评价都在艺术范畴内。对于新生代导演来说,这可以说是有利成长的环境。刘江直言,这些努力都能被“有鉴赏力的观众发现”,也鼓舞了年轻导演的从业热情。从此以后,刘江几乎每次接到新戏,都会琢磨着能“拍出点什么不同的东西出来”。像《咱们结婚吧》这种都市婚恋题材,在刘江拍摄之前多为烂大街的通俗剧模式,刘江却将“欢喜冤家”的人物模式在这部剧中用到了极致,并进一步发挥了“媳妇”的轻喜剧风格,在镜头的运用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影视学院会将《咱们结婚吧》作为拍摄生活剧的范本,人物对话的镜头如何拍摄,欢喜冤家的剧情怎么设计,都还要从中取经。

  现实主义创作,要与生活拥抱

  在刘江的职业生涯中,2013年播出的《咱们结婚吧》,始终是无法绕过的高光时刻。该剧创造了央视、卫视晚间黄金档最高收视率双双破4的纪录,直到今天仍无剧超越。而在拍完《咱们结婚吧》之后,除了又拍过一部同名电影版,刘江已经六年没有再拍情感生活剧了。

  刘江表示,其实一直都有同类型的项目来找,但他始终没碰到感兴趣的故事,反倒是编剧高满堂的“老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老酒馆》打动了他。2018年,他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拍摄,光是在原始森林里就拍摄了20多天。相对于过去比较轻松的生活剧故事,《老酒馆》是高满堂献给自己父亲的故事,也是压箱底的一部作品,对刘江来说,又是新的挑战。

  刘江说,《老酒馆》讲述的是父辈的故事,怀着对历史的敬畏,直到父亲百年祭的那一天,高满堂才将父亲与酒馆的故事带到大众面前。这个故事里有世情、风情、人情,有仁义礼智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也有当下社会所需要的傲骨与忠义。刘江第一次看到这个剧本就被直接击中,“酒馆虽小,却浓缩了百态乾坤。我看到了悬疑,看到了浪漫,看到了人生百味,看到了民族大义,看到了一个多层结构的充满创作空间的新挑战。”

  刘江认为,新作品还必须在价值观上与时俱进。在他看来,电视剧创作需要始终踏准时代的节奏,而要拍好都市生活,必须具备生活的质感,“故事要从生活中来,我们还原的时候也是贴着地面去拍,它一定要跟大家有同呼吸的感觉,才能让人感同身受。”这两年来,国产剧缺乏优秀的生活剧,归根结底还在于类型的重复和套路化。仅从生活剧这一类型来看,刘江作品之后的新剧几乎都没有跳脱出其前作的套路。“剩女”问题被翻来覆去地谈,真正做到题材内容创新的少之又少。

  刘江坦言,如果还在电视剧里做婆媳争吵、剩女相亲的老戏码,观众自然不会买单。刘江说,自己的下一部都市情感剧其实已经在筹备,也算是《咱们结婚吧》的后续延伸,讲述的是都市女性婚恋价值观的变化。

  “现在城市里的女性主流群体,是认为我一定要有了爱才结婚,而不是为了改变生活质量委曲求全去结婚。女性越来越不依赖某一个人,也并不认为女性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刘江说,新的故事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变化。而这份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恰恰也是驱动他创作出优秀现实生活剧的原动力。刘江毫不讳言,虽然时代在变,影视从业者们也常常感慨观众的心易变,但要拍电视剧尤其是大众电视剧的人,必须要对时代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如果不能把握当下时代的脉搏,不跟当下的生活去拥抱,天天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肯定要完蛋。”记者 李夏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