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刘亦菲版花木兰引热议 南北朝女子流行妆容长啥样?

2019-07-08 08:53:57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8日电(袁秀月) 8日,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首次亮相,预告片一公布,刘亦菲的妆容就在网上引起热议。

片中,花木兰被家人安排去相亲,从衣服到妆容都经过了精心打扮。不过,花木兰的妆似乎有点不符合现代审美。红红的脸蛋,涂黄的额头,黑黑的眉毛,眉间画有红色花饰,有网友评价,这样的妆容,连“神仙姐姐”也撑不住。

点击进入下一页

 

《花木兰》视频截图,刘亦菲饰演花木兰

那么,在南北朝时期,女子到底会怎样化妆,她们又有哪些流行的妆容?

《木兰诗》中有云:“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其中,“花黄”指的就是额黄妆。南北朝时,受佛教文化影响,女性以佛像妆容为美。一些女性还从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为黄色。在诗文中,额黄还有鸦黄、蕊黄、约黄、花黄之称。

比如李商隐《蝶三首》诗中有:“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梁简文帝萧纲的《美女篇》中也说:“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

除了把额头涂为黄色,还有把黄色硬纸或金箔剪制成花样贴于额头。由于可剪成星、月、花、鸟等多种花样,所以又称为“花黄”。陈后主的《采莲曲》中,就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

点击进入下一页

 

《花木兰》视频截图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女性就开始涂粉化妆了。汉代以后,涂红妆者日益增多。在《木兰诗》中就有“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的原料多为胭脂,和铅粉、米粉并用,涂在脸颊上。有涂得比较艳丽的晕红妆、桃花妆,也有斜红妆。

南北朝时还有梅花妆,即在额头贴梅花形的妆饰。据说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仰卧在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正好落在公主额上。额间被染成花瓣状,怎么也洗不掉。宫中女子见此纷纷效仿,剪梅花贴于额间,后来梅花妆逐渐形成一种风尚。

点击进入下一页

 

《花木兰》视频截图

南北朝时期,女性对面妆非常重视,并且发展出了多种样式,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白妆、紫妆、佛妆、啼妆、半面妆等。

白妆就是拿白粉敷面,不施胭脂,追求素雅之美。紫妆,顾名思义就是在脸上涂紫色粉,紫粉由米粉、胡粉和葵子汁调和而成。佛妆和额黄妆类似,只不过是把整个脸都涂黄。

南北朝时,还流行一些比较怪异的妆容,比如啼妆、半面妆。啼妆就是在眼角下施粉,就像啼痕一样。半面妆则是只化半边脸,源自梁元帝的妃子徐妃。

其实,不管是额黄妆还是红妆,都侧面反映了当时女性对于美的追求,为中国化妆史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笔,也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