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主创与观众 谁更需要“解释”?

2019-07-02 11:54:1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一旦一部影视作品遭到质疑,便会有主创,诸如导演或者编剧通过一些渠道进行解释。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近些年在影视剧创作领域的一种现象。

  但这种事后解释是否有利于扭转观众对一部作品的主观印象?

  而观众对一部影视作品的评价,尤其是批评是否真的就是不懂艺术,不懂创作,毫无可取之处?

  艺术创作者到底应该如何在自己的创作思维和观众接受思维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这些或许才是各种“解释”之后所值得人们思考的。

  毕竟,创作者可以通过解释或者回应表明自己的“不凡”,

  但观众是否需要解释或者回应给自己“添烦”呢?

  内存

  观众吐槽《带着爸爸去留学》,都在吐槽什么?

  由姚晓峰执导,孙红雷、辛芷蕾领衔主演,刘敏涛、涂松岩、杨玏特别出演的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正在热播。主创本身的演技饱受认可、海外留学与亲子关系的话题正中下怀,剧集一播出引发热议。但随着剧情的展开,不合逻辑的事实、经不起推敲的细节、夸张的人物塑造,偏离现实的故事结构,该剧目前的豆瓣评分已经掉到了3.6分。

  1.违背常识

  《带着爸爸去留学》刚播出几集时,网友已发现了不少漏洞。例如,黄成栋(孙红雷饰)带着宝贝儿子黄小栋(曾舜晞饰)出国面试,过海关时工作人员怀疑黄成栋企图“非法滞留”决定将其原机遣返中国。明明会英语的儿子一言不发,老父亲在旁边中文夹杂着生硬的英文连说带比画地解释:“我是他爸,Daddy,这孩子是我从小一口一口喂大的,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现在大了(big),长翅膀硬了,现在我送他来上学,就在你们这儿待7天,only seven days。”说完还唱起了“鸿雁向南飞,对对排成行”。也不知道是否听懂抑或是看懂了黄成栋的表演,上一秒严肃的外国海关人员成功被逗笑,黄成栋顺利入境。有网友调侃:“原来瞎说还真有用?”

  2.逻辑混乱

  随后出了机场上了大巴,一车人正在相互寒暄彼此熟络之际,一名未交待身份的女子(猜测可能是没有家长陪伴的留学生)开始疯狂地泼冷水,“到这边融也融不进去,自己的文化也没学明白,跑这来缺少父母管教,最后还不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台词和嘴型对不上也是大写的尴尬。话音刚落就发生了车祸,她因为没系安全带被甩出车外领了盒饭。

  本该惊魂未定的父子二人下一秒坐上了豪车,与诚邀他们上车的武翰祥(涂松岩饰)、武丹丹(蒋依依饰)父女谈笑风生。黄成栋有模有样地对豪车进行了一番点评,当武丹丹问黄成栋开的什么车时,黄成栋回答,“开车的最高境界就是手中无车,心中有车……”听不惯老爸吹牛皮的黄小栋愤然下车,此时是美国的深夜,黄小栋迷路了。在找儿子的过程中,不会英语的图书管理员黄成栋在全英文界面的笔记本电脑上帮助外国人远程修车,该国际友人非常感激,热情地帮他找回了儿子。有人吐槽说:“这个图书馆管理员爸爸懂得可真多!”

  3.强行煽情

  当黄小栋回去找同学时,迎面撞上了枪手,跟在儿子后面的黄成栋主角光环护体,躲过了子弹,直接赤手空拳上去抢枪,制服歹徒,成为英雄。

  黄爸爸成为英雄的同时,刘妈妈(刘敏涛饰)也不甘示弱直接开车闯进了警戒线,被带到了警察局。一番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说辞让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观众泪眼婆娑,“孩子就是靶心,父母就是子弹,我想这世界上没有哪件防弹衣能够阻止这颗子弹。”这番话能让美国警察动容并放人,看来刘妈妈的段位也不低。

  4.广告植入

  除了剧情逻辑饱受诟病外,剧中的广告植入也是槽点多多,甚至被网友调侃,“《带着爸爸去留学》是广告里植入了个电视剧吧。”

  从第一集开始,感冒药、学校、培训机构、奶粉、汽车、辣椒酱、电动牙刷、手游、零食等广告无处不在。车祸发生后立刻叫车,植入汽车广告;吃饭的时候介绍辣椒酱,台词相当多;收拾行李的时候发现了一罐奶粉又开始介绍;错过面试给某教育机构打电话,教育机构轻而易举地给推荐了另一个学校…… 整理/实习生 宋豆豆

  动态

  编剧刘珂认为该剧里没有谁是完美的

  家长和孩子都属于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人受到“挤压”才会暴露更多问题

  由姚晓峰执导,孙红雷、辛芷蕾领衔主演,刘敏涛、涂松岩、杨玏特别出演的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目前正在东方卫视热播,该剧讲述了留学陪读背景下,几个不同类型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实现互相陪伴,最终收获成长的故事。

  针对该剧牵强的情节和戏剧化痕迹明显,以及由此引发的诸多关于学校教育、家庭关系、留学态度等争议,编剧刘珂近日接受媒体采访表达初衷。她说:“人一旦离开舒适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当他受到一些压力的‘挤压’后,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如果能够深入地去探讨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本质,这才是我们这部剧的创作初衷。”

  “部分剧情源于真实事件”

  在编剧刘珂看来,这部剧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对留学生活的剖析和呈现,更深入地探讨了家庭教育方面的种种问题,“这部剧主要反映的是原生家庭的教育问题,通过对剧中四组家庭教育问题的集中展现,让观众看到家庭教育的症结所在,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引起大家的反思和注意。”

  在写这部剧之前,刘珂不仅从一些纪录片中找寻灵感,还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对留学生人群进行采访,收集了很多真实案例,作为这部剧的素材使用。该剧部分剧情源自于导演姚晓峰的真实经历,“剧中黄小栋因突发意外错失了去理想学校面试的机会,这部分剧情是在导演的亲身经历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编剧刘珂表示,目前播出的剧情中每个人物的经历,都是有出处和原形可循的,“这些经历不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但经过我们的艺术加工,将掌握的现实素材进行分类,最终合理融入到现在的剧情里。”

  “这部剧里没有谁是完美的”

  “如果让我给这部剧加一个标签,那我更倾向于教育题材,因为它探讨了原生家庭关系。”刘珂强调。

  剧中,从黄小栋、武丹丹、陈凯文和朱露莎四个留学生的人物性格上,都能清楚明显地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子:黄成栋的“巨婴式”教育方式让黄小栋心生“逆反”心理,“黄成栋对孩子过度的爱,交织在一起,由此就形成了黄小栋的叛逆性格”;武翰祥的“放任式”教育方式,无形中让武丹丹丧失安全感,“看似是富养,实际上在时间、经历上的陪伴又有很多缺失,从而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陈凯文和朱露莎则“同病相怜”,“她们在原生家庭所得到的爱,都是有条件的,是一种变相的控制”,但这两人的原生家庭环境又有些微的区别,刘若瑜更倾向于让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轨迹成长,而朱露莎则要背负起整个家庭的未来,“她父母给她的每一份爱,暗中都是标好价格的,但这个价格很贵,贵到让她不堪承受,最后误入歧途。”刘珂认为,这部剧真正关注的是这些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教育会导致孩子在行为上有这样的倾向。”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孩子人格的塑造,功不可没。父母应该更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带来正向健康的家庭教育,与孩子建立一个平等、成熟的良性亲子关系。

  《带着爸爸去留学》同时也探讨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刘珂认为,这部剧的核心是“成长”,“这部剧里没有谁是完美的,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他们都始终属于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正如该剧片花中武翰祥的那句,“父母不能为了陪孩子一阵子,而牺牲自己的一辈子,”剧中无论是黄成栋还是刘若瑜,最后都得到成长,他们意识到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不要放弃对人生和梦想的追逐。

  “留学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起点”

  《带着爸爸去留学》中,陈凯文和朱露莎因“同病相怜”而走到一起,他们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在父母缜密规划下按部就班的成长,小小年纪就来到异国留学,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重。

  在编剧刘珂看来,“很多家庭完全忽略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也忽略了出国留学具体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甚至还有些家长将留学作为一劳永逸的终点,但在我看来,留学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对此,她表示,“留学热的当下,大家不要盲目跟风,而是要辩证和理性地看待留学这件事。”

  在采访中,刘珂还呼吁观众,“希望大家把关注点放在‘带着爸爸’四个字上,而不单单关注‘留学’,这四个字传递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原生家庭模式,它提醒我们这部剧所探讨的题材范围是家庭教育。”

  在她看来,理想的亲子关系建立在父母双方人格独立的基础上,“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父母在孩子的身边,以一个独立人格的形象,这种存在本身对孩子就已经是一个最好的导向。”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相关

  这些年编剧们发过的“声”

  如果说影视剧赋予了人们一个天马行空自由徜徉的平行世界,那么编剧便是这个平行世界的缔造者与筑梦师。相比于明星的光芒万丈,幕后的编剧似乎处在行业的边缘。影视剧声名大噪时,他(她)们不在;观众不满时,他(她)们出现:不满改编,怪编剧;不满人设,怪编剧;不满剧情,依然怪编剧。近年来,“某某编剧回应质疑”多次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

  同为近期热播剧的《少年派》,7月1日,编剧六六在微博发布长文《谁的青春没荒唐过》回应剧情争议。她借由自身经历指出:“绝大多数人都是青春荒唐过的林妙妙,中年还在荒唐着。你们希望电视里的妙妙可以摆脱你的命运,变成你心目中最美好的自己。可我不是写青春偶像剧的,我是写现实题材剧的!”

  2018年的热播剧《香蜜沉沉烬如霜》在开播后收视一路高升,但随着剧情的开展,观众发现男女主戏份越来越少,质疑男二加戏,引发剧迷不满。A组编剧团队成员马佳凌晨3点发出声明《致香蜜女孩的一封信》,首先对观众的热爱表示感谢,其次对男女主角戏份少做出回应,由于现阶段播出剧集中几条故事线的并行让观众产生了男女主被弱化的感受,最后希望“香蜜女孩”耐心看完就会更加理解编剧们的创作初衷。但随后,B组编剧团队的张鸳盎承认自己剧本遭“注水”,开播后才知43集剧情拉长到了60集。连续一周,双方对剧集注水各执一词。

  2017年《我的前半生》播出,多数观众接受不了闺蜜对女主这么好,女主抢了闺蜜的男朋友这一走向,编剧秦雯在接受采访时回应称结局修改了6次,“唐晶和贺涵情感关系是一种比较现代、又比较纠缠的情感关系,这种情感关系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后面真正看到结尾的时候,是很舒服的,他们并不是要刻意地做什么事情,不说道德上的谴责,或者道德上的评判,但是他们最后的那种选择其实是忠于自我,就是剧本所说的那种,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只是一种很豁达的对待感情的态度。”

  2015年,网剧《盗墓笔记》播出后,吴邪由原著中的古董店小老板变成了德国留学生、“把文物交给国家”、与原著有所区别新增人物High少和陈丞澄等问题引发网友们几乎溢出屏幕的吐槽。对此,编剧白一骢在微博发表《于尔肩头——吊打编剧时记得喊上我》,针对网友的吐槽一一回应,对于High的加入,他表示,“在和小哥、胖子结伴而行之前,吴邪有太多的心理活动……所以就找一个人来帮他说话。”关于那句把网友憋出内伤的台词“把文物交给国家”,他回应称“是我让天真把文物上交给国家的”。(文/实习生 宋豆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