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影展树”枝繁叶茂

2019-06-24 19:18:3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王晔的手机中存着一棵“影展树”。树的顶端是“金爵”与“亚新”,左侧依次是“特别策划”“经典放映”“大师回顾”等枝杈,右侧枝杈则聚焦“华语”“地球村”“多元视角”等主题。不难发现,这棵硕果累累的大树,每一根细枝都对应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个展映单元。

  10天,47家影院,500余部中外优秀影片,上千个放映场次……影视节期间,无数汇聚在上海的影迷依据展映单元按图索骥,来回奔波于影院间,享受难得的视听盛宴。每年的这份展映清单如何出炉?哪些中外影片能最终亮相上海电影节?作为电影节内容部分负责人,过去几个月,王晔与策展团队、征片团队一道,从数千部报名的影片中过滤、筛选,细致策划了本届电影节所有展映单元。

  策展人就像“建筑师”

  长宁区番禺路400号的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紧挨着上海影城,从上海电影节开幕那日起,王晔就住进了这里,忙得一直没时间回家。电影节短短10天,佳作迭出的影片展映一直是重头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影迷今年能看到哪些“好戏”。

  每年电影节一结束,下一届的选片、策展就安排上了。换言之,本届电影节展映单元的设计从去年夏天就启动了。“电影节不是专为电影人服务,更要为影迷服务,给大家呈现最值得看、最难得一见的影片。”王晔说,团队共6人,常常聚在一起“头脑风暴”,有人在办公室的黑板上形象地画了一棵“影展树”,它的长势、枝杈分布及走向随着策展的进行“一变再变”,“今年3月,60%的片单确定了,4月小冲刺后,到了5月,就只等戛纳零时差了。”

  在王晔眼中,策展人就像建筑师,需要预先搭好房子的框架,再由选片团队一一把内容填满。电影节的片库有多个来源,一部分来自网上自主报名,一部分来自定向征集及海外选片人的推荐。规模不大的策展团队,脑中常年“绷着一根弦”,一看到国内外佳作就闻讯而动,一封封邮件、一次次对谈、一个个电话,力所能及地把影片收入囊中。“每天都在积累,走访‘一带一路’沿线电影节,去国外出差,我们都利用机会和很多国家的电影机构合作,看到好的片子就赶紧定下来。”策展团队甚至练就了独特的“追踪”技术,在上海电影节提名、拿过奖或当过评委的电影人,全在“跟踪”名单中。“郝蕾主演的《春潮》入围今年金爵奖,她之前就是上影节的评委。”王晔说,关注评委及演员的最新动态,为展映单元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为了好的影片、好的评委,王晔愿意等。本届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演员、导演苏有朋终于松口答应做评委。“三年前就邀请他,因为他做演员很成功,转型导演后拍的处女作也很成功,足足等了三年,终于实现了。”

  怀旧经典与首映新作兼备

  《海上花》《辛德勒的名单》《雾中风景》《虎口脱险》《月球旅行记》《登月第一人》《大闹天宫》……翻开本届电影节展映单元目录,除了保留向大师致敬、SIFF经典、4K修复、戛纳新片等传统单元外,今年还特别策划了SIFF狂想曲、亚洲传说与现实、飞向月球、霓虹映画、万花筒等全新板块,既有数量庞大的首映片,也有经修复的经典电影;有华语新风,也有异域风情;有女性的细腻关怀,也有气势恢宏的商业大片;有美影厂的童年怀旧,也有日本动漫的别具一格。“今年策展的特点是更细分,有多个特别策划单元,希望每年给影迷带来不一样的东西。”王晔说。

  票务与上座率是影迷对片子的直接反馈。每一年的策展,都在上一届基础上有所调整与侧重。开始策展前,团队先拿到上一年的数据分析,一一比对哪个单元策展没有得到影迷的高度关注,哪个本以为会“爆”的单元却曲高和寡,以便今年在策划新单元时扬长避短。王晔说,挑选影片有多个标准,质量要优中选优,内容要吻合单元主题、气质相搭,同时也要考虑到国别的均衡,类型的多元,“片子是不是够牛?能不能引起关注?商业片、文艺片的比例多少?都要考虑进去。”为了策展,她个人一共看了约170部影片,行程最密集时一天五部,挨家挨户拜访北京的制片公司。

  “万花筒”是今年首创的全新展映单元,汇聚了全新修复的20周年纪念版《菊次郎的夏天》、西部片《碧血烟花》以及《穿越世纪的客船》《一分二》《触不可及》《五尺天涯》等全球优秀电影。单元中大多是新片,有些片子甚至从未在任何影展亮相。不比戛纳、奥斯卡或好莱坞、SIFF经典等单元有奖项光环,初出茅庐的万花筒单元推广起来最困难。不过,王晔说,这却是策展团队最喜欢的一个单元,因为片子都很好,“值得我们花力气去推广”。

  在今年展映单元中,“SIFF狂想曲”是全新设立的音乐单元,《奇异恩典》《我心愚钝》《瓦格纳的情人》等片单,不仅遴选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音乐电影,更以经典老片向杰出音乐人致敬。距离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过去了50年,团队又特别策划“飞向月球”单元,用《天文学家之梦》《宇航员》《登月第一天》等呈现人类对太空浪漫奇趣的幻想。

  与版权方“斗智斗勇”

  为了让每部影片如期亮相上海电影节,和版权方“斗智斗勇”是常事。去年展映单元第一时间引入刚刚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评审团奖的《小偷家族》《冷战》与《迦百农》,过程颇费周折。今年同样在版权上下了很大力气。“有些影史上的经典作品,版权复杂,要绕一大圈才找到;女性单元有一部片子,版权始终定不下来,最后只能遗憾放弃;也有的版权费不合适,很多片子就差临门一脚。”联系版权的事务既多又杂,王晔说,“我们不怕麻烦,只想把最新最好的电影作品带给观众。”

  有趣的是,今年展映单元还实现了“每日一加”。从开票那天起,每天都发布“加场”快讯。展映影片《天书奇谭》《大闹天宫》《以恩宠之名》《霓虹灯下的哨兵》《六连煞》《辛德勒的名单》等都增加了排片场次。“电影票各种‘秒杀’,是影迷对策展的最大认可。”王晔说,开票一结束,策展团队立刻行动起来,与热门影片版权方“讨价还价”,讨论是否能够加场、加几场,以便让影迷尽兴而归。“原来的做法是谈成合作就加场,今年变成每日一加,非常有形式感。”

  看着枝繁叶茂的“影展树”与上海影城门口熙熙攘攘的观众,王晔想起了一句歌词——暑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上海国际电影节我们准备得很好,希望你能到”。

  亮点

  上海国际电影节始终秉承“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的办节理念。在近两年的展映单元中,亚洲元素、亚洲电影看点十足。去年,上海电影节曾推出“亚洲当代作者群像”单元,管中窥豹地探看个体写作如何呈现亚洲世界。今年延续对“亚洲电影”的关注,又推出“亚洲传说与现实”特别策划单元。

  片单中,华语名作《大轮回》接续古今,是以生命观念、戏舞元素点睛的三联画;亚美尼亚诗篇《吟游诗人》审美独特,在一千个日夜里传颂民族故事;马来西亚式的乡愁故事《无夏之年》以传说缝合错落时空;印度尼西亚当代典范《爪哇安魂曲》以现代姿态演绎传统史诗;菲律宾伦理题材《你的子宫》则在现实奇景中观察被传统统治的部族生活;不丹新锐《红色欲望》不仅以文化符号呼应现实心理,更将民俗美学大开大合碰撞当代议题。

  在这些电影中,传说与现实交相呼应,它们是关于大写神灵的故事,更是关于小写人间的故事。亚洲的电影工作者们,用大银幕讲述各自民族的传说、神话、故事,构成了亚洲电影的璀璨图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