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电影从追求高票房转为追求高品质

2019-06-20 20:47:5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文化是国家的名片,而电影是这张名片上的身份证照片。”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在多代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的电影大国。而这条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未来之路,中国电影人应当如何走下去?日前,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开幕论坛“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光影七十年 共筑强国梦”正式启动。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于冬等悉数到场,共同探讨中国电影“强国梦”的当下与未来。

  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通力合作类型多样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弘扬主旋律和正确价值观是主流电影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少电影制作方、影视机构推出多部作品回馈观众,为祖国“庆生”。

  记者从论坛大会上了解到,今年的电影种类多样,有刻画革命战争年代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大题材电影,又有描绘普通人和普通英雄的身边故事,还有反映中国人勇攀高峰的壮阔史诗……此外,现实题材、体育题材、军事题材等影片,以及动画片等都在筹备之中,满足了不同审美和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

  记者注意到,今年大部分影片都是由多家机构共同完成的,“这是电影公司、电影人通力合作一起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献礼。”曾茂军总结道。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则认为,“大家都是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一起并肩携手做中国电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明电影已经不是你一个手指头,我一个手指头,而是把所有的手指头放在一起攥成了一个拳头,这就是中国电影做大的原因。”

  强国梦的当下与未来:进步与突破、品质与追求

  在论坛大会现场,中国导演胡雪桦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国家电影局跨年夜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09.72亿元,国产影片占总票房的62.15%。银幕总数已超过6万块。面对电影强国的目标,不少与会嘉宾均认为,中国电影较之以前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中国电影实现“强国梦”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表示,以五年的区间来看,中国电影已取得了很大进步,电影品质得到了全面提升,电影类型也呈现多样化特点,科幻、奇幻、战争、英雄、纪实等新鲜元素层出不穷。另外,中国电影人才也实现了飞速地成长,好的剧本及导演队伍较之前都更为充实。

  2018年,《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无双》等等国产佳作层出不穷,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外,更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思考和讨论。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于冬认为,这些电影的出现不仅让中国电影实现了类型突破,还带来了美学的新突破。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作品开始走出国门,走向全球。万达影视集团总裁兼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称,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海外影片来源越来越多元化,并实现了票房突破。从今年看,《流浪地球》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电影走向海外的规模和类型在量和质上均有所提升。

  在不少与会嘉宾看来,当前的中国电影正处于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调整的阶段,进入稳定发展期。面对阶段性调整的现实,电影产业的参与者应该积极应对挑战的同时,充分意识到中国电影市场后续发展的动能和潜力。

  “要凭良心做电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平强调。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对票房的疯狂追求开始逐渐让位于对质量的追求,这将成为中国电影人未来的重要追求。

  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人口基础,人口红利仍在继续释放。然而,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坦言,中国电影在内容品质层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他看来,电影应回归其本身的价值去思考,不仅要给社会和整个国家和人民带来文化价值,更要不断提升观众对美好生活和优质内容的追求与向往,“这些都将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持续的动力。”

  2018年中国电影各种类型在不断地成熟,随着电影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市场对需求的决策和选择的影响,展现出了整体性的发展特征。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表示,中国电影开始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为中国电影思考自身发展正确路径、树立中国电影发展道路提供了良好时机,“我们要思考在中国怎么形成自己的打法、风格和道路。”他认为,进入新时代,中国应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造精品力作,真正能够让观众喜欢,真正能够产生应有影响力,追求精品、追求中国特色的风格。(记者 刘一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