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百盛集团转型之痛:由盈转亏 7年关店11家

2019-06-03 22:12: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电商高奏的凯歌背后,传统百货业的哀嚎一片,就连被称为“亚洲百货之王”的百盛集团,也不得不以转型应对市场变化。

  近日,百盛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告,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江西百盛中山城百货有限公司收到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出的中标通知书,确认附属公司按投标价约人民币4200万元(首年度)赢得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地铁1号线八一馆站上盖物业的租赁竞标。

  这次看似是非主营业务的一场配角戏,却是百盛向多元化零售业态转型的真实写照。近些年,百盛开始从单一的百货公司,向同时拥有百货、精品超市、餐饮、美妆店、城市奥莱等多元化业态的方向发展,尝试往“时尚生活概念零售商”转型。

  然而,长江商报梳理其财报发现,百胜集团转型也出现“阵痛”期。根据百盛集团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百盛集团由盈转亏,股东应占年内亏损约为11万元。与此同时,同店销售及商品销售毛利率等多个指标不尽如人意。

  为了扭亏止损,百盛集团7年时间里门店未增,还关了11家门店。然而,一位百货从业人士认为,此举治标不治本,如何拥抱互联网,找到资金续金池,挖掘更强的盈利增长点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销售所得款项总额同比下降4.8%

  百盛于1994年进驻中国零售业市场,并在北京复兴门内大街开设首家百货店,定位于中高档消费群体。大约七八年前,还较为风光的时候,百盛在中国的34个城市拥有52家百货店。彼时,公司营业超过40亿元,归母净利润超10亿元。

  然而,2012年电商崛大行其道,传统的百货商业模式不敌市场冲击。百盛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度净利下滑,净利润同比下滑24.24%至8.51亿元。2012年到2015年,百盛集团净利润连年下降,2015年净利润甚至一度亏损1.86亿元。

  期间,百盛集团应对不暇,2016年甚至“卖子”谋生,通过出售其全资中国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权及相关股东债权的方式实现净利润1.47亿元,扭亏为盈。

  根据百盛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了其2017年度的全年显示,2017年公司经营利润8366万元,与上年同期亏损2.01亿元相比扭亏为盈增长2.86亿元。而根据百盛集团发布2018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928.3万元,亏损同比缩小41.7%。

  为了扭转颓势,在营收和净利润均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对于百盛而言,关店可能是最直接的止损方式。从2012年至今,百盛集团多次出现“关店”事件,截至2019年3月31日,该集团在中国30个城市运营管理41家百货店、1家购物广场、2家百盛优客城市广场、超市、服饰及餐饮门店。

  长江商报粗略算了下,号称 “亚洲百货之王”的百盛集团7年时间里,店铺数量不增反减少了近11家门店。然而,却仍然抵挡不了百盛集团下降态势。

  百盛集团表示,2018年销售所得款项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4.8%至151.95亿元(含增值税),主要由于受2017年及2018年门店闭店以及宏观经济不景气而导致的同店销售下降所致。

  多元化转型任重而道远

  不得已之下,留给百盛集团多元化业态布局时间越来越紧迫了。

  为了应对电商冲击,百盛百货也积极谋新。去年,百盛南坪店宣布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转型为吸引年轻女性及年轻家庭消费人群的“百盛 YOUNG MALL”——该模式强调精细化管理,在集团内部被视为2018年百盛“新零售”转型的标杆项目之一。当时百盛还计划对南坪店原项目所有楼面的天、地、墙进行改造,从硬件上做同步升级。不过,才开业不到一年,重庆南坪店便于今年3月31日结束营业,百盛主营业务升级之战折戟沙场。

  除了百货业务之外,百盛还跨界涉足美妆板块、精品超市、餐饮、城市奥特莱斯等。从效果来看,美妆板块在业务中暂露头角,且表现持续出色。从2018年的业绩表现可以看出,百胜集团正在慢慢好转,这主要得益于化妆品与配饰类的亮眼表现。此外,报告显示,化妆品与配饰类别占商品销售总额约48.0%,时装与服装类别占约43.3%,家居用品与电器类别占约3.0%,余下约5.7%则是由食品与鲜货类别所贡献。

  然而,多元化业务在利润上,仍难挑大梁。根据百盛集团公布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一季度财报显示,百盛集团录得收益约为12.7亿元,同比增加8.1%。股东应占年内亏损约为11万元,去年同期则溢利4414.9万元。

  有分析认为,百货业“闭店潮”仅仅是个开始。当深度接触互联网的“80后”、“90后”真正成为消费主体,传统百货的角逐赛将更加激烈。

  就在2018年期间,先后有好几家外资百货退出中国市场,其中包括了美国连锁百货公司的梅西百货,以及英国的玛莎百货。甚至日本的大丸百货和高岛屋等几家百货公司,也因为业绩上的阻力重重,不得不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而百盛集团的转型,也是任重而道远。化妆品与配饰类别正在取代时装和服装类别成为百胜集团商品销售结构中的最大贡献来源,但该类别的电商渗透率正在逐年提高,与这些线上平台竞争并无明显优势。

  在“新零售”带来的大变革面前,线下零售企业应该以“娱乐、互动、体验”为主诉求,将商业环境极大地融入娱乐的主题、艺术的主题、人文的主题等等,将商业嫁接更多跨界的元素,给予消费者人性化的关怀,丰富多元化的体验,形成新的商业空间和氛围。

  对此,上述百货从业人士表示:无论是美妆还是餐饮,都是百盛集团布局零售新业态的创新之举,其定位和盈利模式需要明确目标消费群体,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从百盛集团的布局版图来看,基调还是稳稳的,至于能否奏效,还要看这些调整是否适应市场需求的。

  种种迹象来看,传统零售业正走向末路。零售新业态遍地开花下,谁能赢得市场话语权,还需时间来检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