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在中国 做一个上市公司的董秘有多难?

2019-05-16 17:29:1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最近,一些关于董秘讨论的消息沸沸扬扬,本来也就引人深思。

  恰巧,一位多年好友发消息给我,说公司有意推荐他是去参加培训,为公司的董秘做人才储备,这事让我不得不注意。

  这位哥们,在一家上市公司任职,一线城市月薪四五万,老婆孩子热炕头,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平时严于律己,也有些钻研精神,对于公司的这一个提议,也有些心动。

  我听完,打开电脑翻查了一下这家上市公司,不禁暗暗叹息——生活事业有滋有味,何苦去跳这个坑呢?

  1

  董秘,全称董事会秘书,是上市公司特有的高管职位,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任免并对董事会负责,是证券交易所与上市公司的指定联系人,可以说是上市公司的“窗口”。

  公司上市前,公司就要设置董秘一职为上市做好统筹和规划,上市后董秘更是身兼数职,是披露上市企业信息的“对外发言人”,是董事会、股东和高层的协调人,也是募集资本运作的参与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外人眼里,董秘职位高,薪酬丰厚,简直就是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的标本,作为一个职场人,混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可以了。

  事实上,董秘确实也风光无限,他们一般穿着光鲜亮丽,穿梭于城市中心的繁华街道,充当企业的“新闻发言人”,而且年薪不菲。

  就以2016年浙江国祥的陈根伟为例,短短几年时候,通过资本运作和经营,从董秘玩到了身家数十亿的董事长,被称为“最牛董秘”,可以说是大出风头。

  在中国,做一个上市公司的董秘有多难?

  根据统计,2018年A股上市公司共给公司董秘发工资21.04亿元,平均年薪为60.77万元,超过100万的有446人,超过200万的有106人,超过300万的有41人,排除绩效奖金在外,万科董秘朱旭年薪达到了849万元。

  在中国,做一个上市公司的董秘有多难?

  与高薪相对应的是,在股民的眼中,董秘一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难以沟通,联系上市公司董秘并能圆满解决问题,是A股市场中让人头疼的难题。

  “上午打电话,董秘在开会;下午打电话,座机没人接;第二天再打,董秘已经出差了。”

  “我们董秘平时较忙,机构来了都未必能接待上,何况是散户呢。”

  “今天有好多股东,只有100股,也来参加股东大会,不知是何居心。”

 

  有人做过调查统计,在100家中国最大市值上市公司中,有近四成的投资者联络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网络平台则是半数样本公司要平均一个月左右才会对投资者问题做出反应。

  尤其是其中与投资者互动情况最差的9家公司,不仅对投资者热线电话置若罔闻,就连网络平台上已经堆积的数十条投资者提问也不闻不问。

  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股吧里,“董秘难找”或许是被广大投资者吐槽最多的话题,个人投资者想要联系到上市公司并解决疑问,沟通成了闯关,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2

  在新闻发布会上无视散户,在股东大会上怼人,甚至是驱赶分析师……光鲜、高薪、高傲,这些都都是董秘的代名词。

  但是,董秘真的这么好混吗?

  评价一个岗位好不好混,最为客观公正的当然是离职率,而这一数据,却令人目瞪口呆。

  2015年,沪深两市有662人位董秘离职;2016年,又有377位董秘宣布辞职;2017年,3400余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多达615位董秘辞职,其中制造业离职董秘超过了一半;2018年,A股市场共有760位董秘离职,相比2017年增加20%,其中有多家上市公司一年更换了3任董秘,董秘几乎成了一季一聘。

  在中国,做一个上市公司的董秘有多难?

  这些辞职的董秘中,海航科技(3.53 +1.15%,诊股)董秘刘亮任职时间最短,仅仅只有29天,高升控股董秘张继红当了35天就撂挑子走人了。

  而在2018年的760位离职董秘中,有13.7%因违规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处分最为严重的被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10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秘、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可以说这辈子的职业生涯也就差不多了。

  在中国,做一个上市公司的董秘有多难?

  好好的,为啥要辞职?

  这个要从它的多重身份说起,董秘这个角色注定既要当监控者,又要为董事会服务,还是投资者利益的代言人。

  如果把一个上市公司看成一栋大别墅,那么董秘就扮演着保安、保姆、保洁三个角色。

  三重身份放在一起,现实中肯定是处在矛盾冲突的漩涡,做好一个董秘,需要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超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人际能力,经验和从业背景,懂得规范运作和资本市场运作,还要懂得世界政治和经济大势,这其中考验的是一个人的专业、智商、情商,能力和从业经验。

  如果这还不够吓人的话,和君集团董事长王明夫的阐述更加详细:

  作为一个董秘应该具备的法律法规、资本市场、公司战略、公司财务、企业价值(估值)、证券投资学、产业史、市场营销、传播心理学、并购重组、金融产品和金融创新、投资银行学、企业投融资、经济学原理、人文审美……

 

  如果该上市公司是多地上市,那么面对三地不同的时差,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内地证券市场和香港、美国市场的不同规则、法律环境,甚至是风格迥异的投资者风格。

  这些知识结构和能力,估计随便挑出一门,都足够在大学设立一个本科学士学位了,简直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事实上,A股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董秘都不完全具备这些能力,但是,如果你认为完全具备了这些就能当好一个董秘,那么还是太年轻了。

  实际上,他们深陷“围城”,日子过得是战战兢兢。

  以2015年为例,6月开始A股进入了一场空前的震荡,出现停牌避险潮,超过1400家上市公司申请停牌,为了停牌避跌几乎不择手段,而后A股又连续强力反弹,理由也令人发指。

  在此期间,各家上市公司的董秘们心情可能比股民还沉重,要整天被股民臭骂,被机构骚扰,还要绞尽脑汁地让自己公司的股票“停牌避险”,而当反弹开启时他们又面临各种复牌压力和股民责难,夹在投资者、老板、大股东、交易所之间,既纠结又无奈。

  江苏一家上市公司董秘道:“你看我这杯子里的茶叶泡得多浓,可我一点也感觉不到苦味,精神太疲惫了。”

  康得新的董秘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接到了大批公募基金经理的电话,哭着哀求尽快停牌,再不停牌就完了。

  世纪鼎立的董秘更奇葩,直接留言道:“暂时找不到真实合理的停牌依据,又处于半年报窗口期不能增持,前期有减持,半年内又不能短线交易……已哭晕在键盘上。”

  对投资者的质疑,董秘们也在申辩,“真的是在忙”,一天下来通常是身心俱疲,一年到头不得安宁,不仅要有“三头六臂”,还得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散户心理崩溃了,去找董秘无理取闹;非理性机构投资者亏了,去找董秘施压;内部大股东要保值,也要找董秘的麻烦……而在信息披露方面,董秘一不小心就会踏进雷区,每天面临很多投资者,不小心就会犯很大的错误,要追查起来是职业风险,一不小心就能玩完。

  比如,有机构问董秘:对公司股价怎么看?

  董秘答:高估了有被打的风险,低估了有失业的风险,估准了有被监管的风险……”

  从这段戏谑的对话中,可以感知上市公司董秘是一个高压力、高风险、左右为难的职群,董秘形容自己的工作如同跳芭蕾、踩钢丝,稍有不慎,就有摔下去的危险。

  一手托三家,中间斡旋难。董秘处在漩涡的中央,做得好,一人之力胜过千人之力,做不好,一人将千人之力化为乌有。

  3

  在A股,董秘是一个艰难的职业,他们处在各方利益的交汇点,稍有不慎就会越过“红线”,走向犯罪的一边,而另一边,“背锅侠”的身份,已成为董秘越来越不能承受之重。

  在股市低迷,全球经济形势跌宕起伏,监管政策频频出台的环境下,董秘的执业风险剧增。

  董秘常常被称为“强势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尽管作为公司高管,身兼企业“窗口”、“新闻官”、“发言人”等诸多角色,但比较尴尬的是,董秘事实上还是游离在上市公司“决策圈”之外。

  有时候,他们还要背一下锅。

  2018年6月26日,贤丰控股(4.09 -0.97%,诊股)董秘张志自杀,据其妻子公开信所说,张志刚是“带着不该带的秘密”跳楼自杀,董秘是“当背锅挡枪子”,如同刀尖上跳舞,是高危职业。不仅工作压力大,“比如个别领导对你的当面斥责和公然辱骂,比如公司眼花缭绕乱的资本运作”,甚至还有一些“提心吊胆的操作手法”。

  如果说,这个背锅事件还没有确切的定论,那么东方金钰(4.56 -2.98%,诊股)的董秘刘雅清,这个锅背得最为难受。

  2017年11月21日,证监会对东方金钰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申请进行了审核,结果未予通过。当天晚上,董事长赵宁及董事宋孝刚就已经获知了审核结果,但决定第二天再披露这一消息,董秘刘雅清被蒙在鼓里,第二天上午又要求刘雅清延后一天,在11月23日再发布。

  就这样,刘雅清受到了上交所给予的监管关注处分,虽说已经给予了酌情从轻处理,但这位年轻的董秘还是于2018年10月30日宣布辞职。

  这是一个很奇葩的现象,折射出来的更是A股的乱象。

  就比如这一次迈瑞医疗(142.20 +0.35%,诊股)事件,从股民的角度来看,我100股也是股民,不能因为只有100股就区别对待,这等于是一个打工者在看不起老板,董秘这么做是犯了原则错误。

  而从董秘的角度上来看,股东大会事情一大堆,时间不仅仅是用来回答那些尖酸刻薄提问的,买100股过来捣乱,不是挑事和扰乱秩序的刁民是什么?不是别有用心是什么?

  于是,针对该事件立即分为了两派,一方认为伤了散户的心,另一方认为董秘实话实说,行事高效。

  但是事实上,这件事情的问题压根就不在这里。

  董秘,是一个各种辛酸苦辣的群体,尤其是在中国,上市公司董秘的难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暴露在阳光之下,这就像是一个人在太阳底下脱了裤子一样,谁能自由自在,没有点心理压力?

  在A股,股民结构是极不平衡的,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50万以下资金的散户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为31.7%,仅仅三成 ,但是股民数量却占了七成。

  在中国,做一个上市公司的董秘有多难?

  股民结构的不平衡、资金结构的不均衡,长久以来潜移默化的造成了上市公司的区别对待,这不是一家公司的问题,是A股公司的普遍现象,很多公司的股东大会压根就不重视,仅仅派出个别代表走一个流程。

  与之相对比的是,A股公司当中遍地都是雷,大部分公司的成色都不咋的,长袖善舞、财务操作、灰色交易……各种上市公司问题百出,而追责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董秘。

  这是A股生态的问题,风险无处不在,在制度、体系、环境的三重夹击之下,董秘一不小心就会有翻船的风险,股民的心态、畸形的散户和大户背景下,在董秘这里都是一群大爷,怎么能带的动?

  4

  小结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十八般武艺,就做不了起灶、烧锅、补锅的董秘,工作的复杂性、背锅侠的重压、市场环境等等,都让董秘这个身处中间摩擦地带的职位,如履薄冰。

  在中国,做一个董秘到底有多难?

  总结出来不过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去做董秘,因为那里有着无尽的荣耀与光环,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做董秘,因为那里无论股市涨跌,他都要崩溃。

  董秘的辛酸苦辣,背后所折射的是中国上市公司的千奇百态,如果上市公司不能够规范治理,中国的市场生态不发生变化,那么这种状况就一直不能改变。(港股那点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