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纳入MSCI权重翻倍 A股市场将引来增量外资

2019-05-15 18:06:4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北京时间5月14日凌晨,明晟指数公司(MSCI)的半年度指数审议结果在官网公布,成分股变动将自5月28日交易结束后生效。

  MSCI方面宣布,MSCI中国指数将增加26只中国A股(其中18只是创业板股票),238只现有成分股的纳入系数将从5%提高至10%。中国A股在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分别为5.25%和1.76%。

  公告显示,MSCI中国大型股指数将有26个新增个股并且没有删除,总计产生264个指数成分。MSCI中国中盘股指数将有29个新增个股并剔除5个原有个股,总计173个指数成分股。除此以外,MSCI还对中国在岸指数等指数成分股进行了调整。

  不过,就在此消息公布的同时,美股市场三大股指均出现大幅下跌。标普跌2.4%,道指盘中下跌超过700点,收盘下跌超过600点,纳指则下跌3.2%,创出年内最大单日跌幅。受此影响,5月14日,A股市场开盘振荡下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于2883.61点,下跌0.69%。

  市场人士表示,近期国际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这给本就有调整要求的A股市场增加了压力和波动频率。不过,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发展韧性、很大的发展潜力,这将成为A股市场长期向好的坚实基础。随着市场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资将会源源不断流入,持续增持估值相对便宜的优质公司股票。对此,投资者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无须过度悲观。

  外资仍将持续流入

  “5%的纳入比例的提升,可能带来的增量资金约为200亿美元左右。”中金公司在近日的研究中表示,这包括主动配置和被动配置两类,其中主动资金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配置时点,可以提前也可以推后,而被动资金一般就在生效日附近的几个交易日执行。估算被动资金占比可能在20%左右,也就是本次有约40亿美元即200亿至3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将在5月底左右进入市场。

  实际上,MSCI此次宣布的结果,是既定三步走计划的第一步。今年3月1日,MSCI宣布,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将分三步由5%提高至20%。第一步即5月份从5%增加至10%;第二步将在8月的季度指数审议会议上把指数中的所有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10%增加至15%;第三步则将在11月的年度指数审议会议上把纳入因子从15%增加至20%。

  对此,东兴证券(12.09 +1.17%,诊股)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此前测算,纳入因子如果提高到20%,将有660亿美元外资流入A股。外部资金的持续流入将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当然,张岸元同时表示,纳入因子分三步调整的过程中,外资未必会同步流入,增量资金不会一步到位,而更有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形成对A股的正面支撑。

  就在MSCI不断提升A股纳入比例的同时,其他主要国际指数也宣布,逐步将中国A股纳入相应指数。这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将有更多外资进入A股市场。

  2018年9月,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宣布,从2019年6月到2020年3月,分三步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权重为5.5%。市场预计,届时有望吸引2000亿元人民币的外资流入。2018年12月,标普道琼斯宣布将部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体系,自2019年9月23日开盘前生效,纳入因子为A股可投资市值的25%。有研究预计,这将带来千亿元外资进入。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预计,2019年A股的外资流入量将达到700亿至1250亿美元。未来十年,预计每年都会有约1000亿至2200亿美元的外资流入。国信证券(12.08 +1.85%,诊股)指出,从外资持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看,虽然目前仍是不到2%的水平,但该比例持续上升,说明外资持续布局A股的思路始终没变,其在A股市场上的“话语权”也是与日俱增。

  “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分析,随着外资资金在A股市场中逐渐占据一定的权重比例,外资资金能否改变A股颓势局面,仍然取决于三个因素。”有市场人士指出,一是与其余主要市场指数相比,A股市场是否足够便宜;二是A股市场所处指数位置是否合理;三是A股市场是否具备市场化的趋势。

  对短期回调不必悲观

  5月14日,在外围股市暴跌的影响下,已经快速调整数日的A股市场,再度出现振荡调整。纳入MSCI权重翻倍的“利好”,能否让A股市场迎来新的契机?

  “虽然在黑天鹅的影响下,市场的短期回调幅度超出了预期,但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进程不会发生改变。在短期风险得到充分释放后,建议投资者进一步关注改革开放的中国政策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中长期的经济增长。”中信建投(21.50 +0.89%,诊股)证券策略研究认为,虽然A股短期出现波折,但仍然维持中长期复苏格局不变。股票市场在风险充分释放之后,振荡上行格局将重新出现。

  广发证券(13.91 +0.43%,诊股)相关研究表示,与历次熊转牛首个调整期相比,当前市场调整幅度基本满足但时间尚短,预计市场仍随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有所反复。但与去年相比,去杠杆转向稳杠杆、企业盈利由持续下行转为触底企稳,内部经济环境的结构性与体制性优化仍是未来的“确定性”,建议投资者对市场不宜再过度悲观。

  年初至今,A股经历了一轮快速的估值修复行情。1至4月份,上证综指、中小板创业板指分别上涨了23.43%、28.52%、29.85%。市场人士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本身就有调整的需求,但无论从经济基本面还是市场估值水平,A股市场依然有长期向好的基础。

  当前宏观经济的逐步回稳,在上市公司业绩上有明显体现。据国信证券统计,从2019年上市公司一季报数据来看,A股已经出现了利润增速触底反弹、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止跌企稳的迹象。一季度全部A股净利润单季同比增速从去年的-44.7%反弹至9.9%,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回升,其中主板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由负转正,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跌幅则大幅收窄。

  方正证券(6.65 +0.45%,诊股)研究表示,一季度上证指数最大上涨34.7%,4月下旬的回调中,指数最大下跌幅度达到13.7%,市场基本消化了前期估值过快的上涨。后续估值提升的基础源于多个层面:经济触底不断明确;外部因素短期难以出现更坏的结果,可以谨慎乐观一些;新一轮改革开放新举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