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堰塞湖”逐渐消除 借壳市场同步升温
2019-04-14 19:39:04 信息来源:财富动力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一届发审委上台后,审核效率大幅提升。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发审委每周审核企业数量在4~6家不等,从申请受理到首发上市平均审核周期进一步缩短,IPO的堰塞湖水位进一步降低。虽然IPO堰塞湖逐渐消退,但严审态势依然保持不变。根据新一届发审委对3家上会企业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来看,审核工作将继续关注企业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核心问题,对首发申请企业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随着A股市场回暖,借壳方案衔枚疾进。进入2019年至今100天内,已有至少6家上市公司披露借壳交易相关预案,明显比去年回暖。
“堰塞湖”逐渐消除 A股IPO过会率暂达80%
相较于科创板正如火如荼地进行,A股IPO市场则稍显得有些冷清。上交所数据显示,自3月22日科创板开闸至今,已有65家企业递交申请并获得了受理。而同时期内,首次披露IPO申报稿的企业只有15家。
从年内数据看,截至4月11日,证监会发审委已审核25家首发企业,20家获通过,1家暂缓表决,4家未获通过。暂缓表决的公司为江苏国茂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4家未通过的公司分别是信利光电股份(13.40 -1.40%,诊股)有限公司;南通超达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天元宠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届发审委上台后,审核效率大幅提升,每周审核企业数量在4~6家不等,从申请受理到首发上市平均审核周期进一步缩短,IPO的堰塞湖水位进一步降低。
新一届发审委IPO发审也发生了三大变化!首先是,审核周期大幅缩短。新一届发审委“首秀”审核并通过的天味食品(-- --,诊股)仅用10天就拿到了IPO批文,而此前创下A股过会最快速度的富士康等待了100天才拿到IPO批文。
2018年大发审委上任期间,明显解决了IPO排队“堰塞湖”问题,从2018年初的500多家,下降到如今的260家。2019年第十八届发审委上任,IPO排队企业数维持稳定。
2019年3月IPO在审企业总数稳定在260家左右。目前,IPO审核保持每周4-5家的速度,“堰塞湖”消退,排队时间将缩减。另外,符合“即报即审”政策的企业,基本不用排队,两三个月就能审完。
IPO审核保持从严态势
虽然IPO堰塞湖逐渐消退,但严审态势依然保持不变。根据新一届发审委对3家上会企业提出询问的主要问题来看,审核工作将继续关注企业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核心问题,对首发申请企业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最为关键的是,“堰塞湖”现象大为缓解。未过会正常待审企业数量由2017年10月19日的478家,减少至2019年3月21日的265家。
以最近首发被否决的惠城环保为例,公司主营业务是为炼油企业提供废催化剂处理处置服务,研发、生产、销售废催化剂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
从业绩增长动力来看,由于国家对环保的越发重视,近几年,惠城环保的营业收入出现稳步增长。公司披露,2015年至2017年,惠城环保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6亿元、1.94亿元和2.67亿元。相较于净利润,公司利润的增长可谓突飞猛进。招股书披露,2015年时,公司净利润仅556.93万元,但到了2016年,虽然营业收入较2015年仅增加了2800万元,净利润却比2015年增加了2640万,达到了3196万元,2017年更是增加到了5019万元。净利润的增幅远大于营收的增幅,这一异常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证监会反馈意见特别提出,发行人净利润增长与收入增长不匹配,要求予以核查。
借壳市场同步回暖
随着A股市场回暖,借壳方案衔枚疾进。进入2019年至今100天内,已有至少6家上市公司披露借壳交易相关预案(包含终止案例),另有1家签署了意向性协议。而2018全年,仅有10余个借壳案例。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被借壳的上市公司市值普遍在三四十亿元左右,而借壳方的体量明显增大,百亿级借壳频现,其中包括私有化的海外上市资产。
4月8日午间,华通医药(12.66 停牌,诊股)发布公告称,公司正与浙农控股筹划股权转让事项,后者将借此控股华通医药,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同时,公司还在筹划收购浙农股份100%股权,本次交易构成借壳。
这是今年来借壳市场升温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8年,以披露预案为口径统计,共有10余家上市公司涉及借壳交易,而今年仅3个多月,数量已达到6家。再看去年上半年,披露借壳交易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
从另一视角看,近期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的上市公司数量也明显增多。“毫无疑问,市场好了,想法肯定会增多。”有上市公司高管表示,目前,部分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较大,通过并购重组进行整合是企业自我输血再造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要掌控好企业自身的诉求与监管机构的政策导向,这之间不能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