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亿元减持计划来袭 A股市场行情受考验
2019-04-12 18:41:46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发布者:isen点击量:
A股市场走暖之际,也正迎来一波大股东减持潮。
4月9日晚间,创业板上市公司同花顺(112.11 +1.31%,诊股)发布了一份巨额减持计划。公告显示,公司董事叶琼玖、浩淼、王进及股东石狮市凯士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士奥投资”),计划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7.76%。按照同花顺在4月9日127.8元的收盘价计算,这份减持计划金额上限高达53亿元。4月10日开盘后,同花顺股价大幅低开并很快跌停。
这只是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大幅减持的案例之一。有数据显示,2019年1月1日至4月10日,沪深两市共有64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1300份减持计划,合计最高减持股份逾150亿股,估算减持市值近1600亿元。
超千亿元减持计划来袭
随着近期A股市场行情走好,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减持公告也更加密集。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后,已实施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均有明显增多。有分析人士称,3月份减持公司数将有望达到近4年以来的高点,减持规模也有望达近2年以来的高峰。
从已经发布的公告看,上市公司减持计划已经远超去年同期。减持公司数量方面,2019年年初至今,披露重要股东减持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600家,为2018年同期的2倍左右。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沪深上市公司数量约3600家,600家发布减持公告,已经意味着今年以来,有超过总数1/6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正在和准备减持。
数据显示,大股东净减持公司股份119亿股,净减持市值超过1000亿元。而2018年全年,A股减持数量为209亿股,减持市值为2599.97亿元。
西南证券(5.94 +1.37%,诊股)分析师张刚表示,3月份A股市场主要指数出现上涨,沪深两市单月的日均成交金额环比增加五成,为2015年12月份以来最高水平。与此同时,3月份产业资本减持市值为2月份的3倍多,为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深市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仍为被减持的主要群体,占公告减持公司家数七成多。
与此前几年同期相比,今年大股东净减持已经接近2015年同期高点。2015年一季度,共有700余家上市公司减持,合计减持市值约1500亿元。而2016年、2017年、2018年同期,则分别有335家、462家、490家上市公司出现净减持,净减持市值分别为461.43亿元、578.57亿元、480.61亿元,无论是上市公司家数还是净减持市值,均低于2019年同期的净减持数据。
在今年数百家公布减持计划的上市公司中,另一个引起市场关注的现象是不少公司公布了巨额减持计划,比如多家公司股东抛出了超过10亿元的减持公告。除了近日公告的同花顺外,中小板公司顺丰控股(35.05 -0.85%,诊股)的多家股东将合计减持不超过3.5亿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估计市值超过120亿元。此外,交通银行(6.26 -0.48%,诊股)、云南白药(89.78 -1.12%,诊股)、京东方A(3.82 -0.52%,诊股)、网宿科技(13.22 +1.69%,诊股)等多家公司,若按照公告的相关股东减持计划,减持金额也都在10亿元以上。
对于当前市场的密集减持公告,东北证券(10.26 +0.49%,诊股)研究总监付立春认为,大股东减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大股东的资金链会比较紧张,特别是2018年下半年的时间里,是比较集中的现象。特别是在目前股权质押风险还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不少产业资本会有减持的需要。二是股价上涨,为产业投资和财务投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三是有些股东认为目前的投资达不到投资预期,转而投资其他的机会。
股东减持考验公司股价
上市公司股东巨额减持计划,无疑会对二级市场股价产生不小的影响。
从同花顺股价看,今年以来,同花顺股价一路走高,自年初的36.41元起步,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股价涨至134.56元,一度逼近2015年牛市的最高点,最高涨幅超269%。
就在各方感慨同花顺股价涨幅惊人之际,同花顺披露了公司股东新一期减持计划,计划减持的股东包括持股11.91%的大股东、董事兼副总经理叶琼玖,持股10.04%的凯士奥投资,持股5.14%的大股东、董事于浩淼和持股4.51%的董事王进,以上股东拟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170.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76%。此前,凯士奥投资已累计减持约2667.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4.96%。
减持计划公告次日,同花顺股价大幅低开9%并迅速跌停。此后的4月11日,公司股价再跌3.79%。
同花顺并非典型之一,在此轮减持潮中,不少市场表现抢眼的大牛股,都出现了“越涨越减持”现象。比如此前市场上的5G概念股、最高涨幅高达10倍的东方通信(27.92 +1.12%,诊股),在大股东发布“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合计不超过2512万股股份”的减持计划后,股价开始持续盘整下行。另外,顺灏股份(18.60 -1.95%,诊股)、龙津药业(20.78 -5.33%,诊股)、风范股份(8.53 +3.65%,诊股)等多家公司,均在股价出现不少涨幅后,大股东或高管抛出了减持计划。
毫无疑问,重要股东减持计划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有分析人士表示,通常来说,重要股东是公司的内部人士。重要股东减持公司股份,不排除是对公司发展前景不乐观所致。
太平洋(4.21 +0.48%,诊股)证券分析师周雨认为,减持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号层面,减持或增持公司数往往会领先于沪指见顶,出现显著高于历史均值水平的骤升。减持潮的出现并不会马上导致市场走弱,其后至少需持续1至3个月的大规模减持才会出现市场见顶。
“参考历史经验,并综合本轮减持潮出现的动因,我们认为目前的减持信号存在被夸大的可能,后续需要相对更长的时间窗口来确认市场见顶的信号,若4至6月份每月仍存在较大规模的减持,从减持信号的角度,5月份和6月份开始需关注市场是否已见顶。”周雨表示,进入2019年二季度,仍需关注“大小非”解禁回升带来的短期资金面冲击,尤其是电气设备、传媒、公用事业行业,受解禁冲击相对较大,而食品饮料、采掘、地产、农林牧渔受此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