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澜起科技抢滩科创板 客户高度集中成隐忧

2019-04-10 00:03:33 信息来源:时代周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摘要]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澜起科技在内,多家半导体企业也普遍面临着客户集中和产品结构单一等风险,这些获得“准考证”但质地不一的半导体企业,将如何通过科创板这场大考?

半导体正在成为科创板的最大热门。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4月4日,获受理的50家企业中,半导体企业已占有9席,除了澜起科技,还有晶晨半导体、睿创微纳、和舰芯片、安集股份、中微股份、乐鑫科技、聚辰股份和晶丰明源;其中,晶晨半导体还拿下科创板001号受理批文;另外,紫晶存储和杰普特光电2家企业也涉及半导体业务。

作为IC独角兽之首的澜起科技尤其备受市场关注。其被称为“中国最牛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曾于2013年10月登陆纳斯达克,一年之后退市。

尽管有光环加持,但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澜起科技在内,多家半导体企业也普遍面临着客户集中和产品结构单一等风险,这些获得“准考证”但质地不一的半导体企业,将如何通过科创板这场大考?

前券商资深保荐代表人王骥跃表示,这些公司最终能否成功登陆科创板,还是要看其本身的质地、技术水平、行业地位等,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型公司上市,但并不是所有半导体企业都可以。

“公司将专注于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科技创新,围绕云计算及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满足客户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澜起科技方面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创新,提升公司在细分行业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曾在美股遭做空

作为澜起科技的创始人,杨崇和有着“大陆芯片第一人”之称,其在1997年创建的新涛科技于2001年与IDT公司成功合并,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之一。

2004年,杨崇和在上海创办了自己的第二家公司澜起科技,其主营业务是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以芯片为基础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津逮 服务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内存模组。

2013年9月,澜起科技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后遭到做空机构阻击,陷入诉讼泥沼。2014年10月,澜起科技公布了审计委员会的调查结果,称做空机构指控不实。

这也加快了澜起科技的私有化进程。2014年11月20日,由有国资背景的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控”)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以6.93亿美元完成了对澜起科技的私有化收购。

从美股归来之后,澜起科技的步伐并没有落下。从全球范围来看,现阶段从事研发并量产服务器内存接口芯片的企业中,除了澜起科技外,仅有IDT 和 Rambus,其客户覆盖思科、英特尔、联想等。

在核心技术支撑下,澜起科技光环也在逐渐增加。

2019年1月22日,上海证监局官网披露,中信证券(25.41 +0.40%,诊股)(13.46 -2.60%)已与澜起科技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3月27日,澜起科技完成上市辅导,拟登陆科创板。

“(科创板)相关制度针对科创企业的特点,给予了一系列政策红利,例如放宽发行条件、市场化发行定价、股权激励制度创新、再融资的便利化等,这些改革一方面给予有发展潜力的科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优质的科创企业在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也将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谈及公司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原因,澜起科技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随着澜起科技成为市场上首家申报科创板的独角兽企业,包括华西股份(10.28 +0.98%,诊股)、中原高速(5.99 +1.01%,诊股)、中信证券、新华文轩(14.51 -0.96%,诊股)(4.80 -1.03%)、东方证券(12.37 -0.08%,诊股)(5.10 -1.35%)、中国华融(1.33 -3.62%)、中国信达(1.83 -1.61%)等多家影子股也开始浮出水面。

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本次发行前,澜起科技股东数达46个,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公司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关联方有7个,而中电控股(85.40 -1.61%)及其关联方嘉兴芯电持股比例最高,合计持有17.98%股。

产品结构单一

澜起科技近三年的业绩颇为亮眼。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8.45亿元、12.28亿元、17.5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约为0.93亿元、3.47亿元、7.3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1.2%、53.49%和70.54%。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来看,对应期内研发投入占比分别是23.46%、15.34%、15.74%。

不过,与其他不少冲刺科创板的半导体企业一样,澜起科技也存在客户集中风险。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70.18%、83.69%、90.1%。

“客户集中主要受行业性质影响。公司的主营产品为内存接口芯片,内存接口芯片下游为DRAM市场,主要客户覆盖了该市场的国际龙头企业。根据相关行业统计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在DRAM市场,三星电子、海力士、美光科技位居行业前三名,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90%,这导致公司客户集中度也相对较高。”澜起科技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此外,澜起科技还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7月,公司对消费电子芯片业务资产进行了转让,转让完成后公司的产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和津逮 服务器平台。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公司内存接口芯片占发行人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6.08%、76.14%和99.49%。“客户集中和产品集中是行业特点,投资者应该考虑这个风险,但这不是上市障碍。”王骥跃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如是金融研究院宏观策略高级研究员葛寿净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对企业冲刺科创板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客户集中、产品结构单一是企业发展前期的正常现象。加上科创板实行注册制,不对企业进行实质性审核,只关注合规性审查,这种预期的未来风险因素只要满足信息披露要求即可,市场上的投资者会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判断。

根据招股书,澜起科技本次拟公开发行拟募资23亿元,用于新一代内存接口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津逮服务器CPU及其平台技术升级项目、人工智能芯片研发项目。

对于未来规划,澜起科技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内存接口芯片业务领域,未来三年将完成第一代DDR5内存接口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在数据中心业务领域,持续升级津逮 服务器CPU及其平台;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公司将研发有竞争力的芯片解决方案,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