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科创板投资门槛不宜“一刀切”

2019-02-24 05:27: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科创板公开征求意见本周三(2月20日)结束,对投资者而言,最关注的首要问题莫过于参与科创板的门槛,如果因为门槛过高而不能参与,那么其他的上市条件、退市标准、信息披露和交易机制等方面,就和投资者本身关系不大了。也正因为如此,科创板草案中的“50+24”的门槛,也就是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50万元,参与证券交易的时间需在24个月以上,让不少投资者感叹“被拒之门外”。虽然目前国内针对一些特定的证券市场和产品都有门槛限制,但站在和国际接轨、市场活跃等多角度来看,科创板的投资门槛不宜“一刀切”,应当考虑采用多元化准入门槛,长期而言需要逐步下修甚至取消。

  靠50万门槛“挡住韭菜”效果存疑

  科创板作为A股全新的交易板块,未来主要上市的公司是高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企业,将进行注册制试点,未来甚至可能有“同股不同权”等更多尝试出现。这些创新对国内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上来说设置一定的投资门槛,是防止盲目入市、“挡住韭菜”的一种方式。相关数据显示,国内个人投资者95%以上的持股市值低于50万元,考虑到许多散户喜好满仓的特性,这些账户的市值加上现金之后,大概率也会低于50万元。因此,设置这一门槛理论上会减少中小投资者参与的比例,降低其投资风险,但在实务中则未必能完全实现。50万的资金门槛说高也不高,许多投资者尽管证券账户的资产不到50万元,但还有如理财产品、存款等其他资产,如果为了冲击50万元门槛而临时调拨,并不是难事;或者向亲朋好友临时借款,也不难实现。

  在50万元门槛“似高实低”的情况下,决定许多中小投资者是否参与科创板交易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创板推出之后的走势。如果科创板有赚钱效应,投资者自然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自己的账户达到开通交易资格的门槛。正如2015年新三板一度火爆,500万元的门槛也未能完全挡住投资者的参与,甚至还出现了“垫资”的服务。而投资门槛在2017年设为30万元的分级基金,却由于市场走低,成交大幅萎缩。因此,单靠“50+24”来减少个人投资者的参与,恐怕效果将大打折扣。

  多元化门槛或可考虑

  事实上,即使所有投资者都不依靠临时追加资金达到50万元,这一投资门槛能否将真正不了解科创板的投资者完全剔除在外,也有疑问。合法的50万元,可以是从薪水中省下来的、可以是做生意赚来的、可以是其他家庭成员赠与的、甚至可以是中彩票的意外所得,但却未必是股市投资赚来的,更和“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无法完全画上等号。这也和设立投资者准入门槛的目的存在差距。

  从目前国内投资者的结构来看,许多中小投资者事实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投资、跟风炒作的倾向,这点不仅在资金量5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身上存在,在100万元甚至更多资金量的投资者身上也并不鲜见。因此,笔者赞成在目前阶段设置适当的门槛,但除了50万元的刚性资金要求外,还可以考虑针对资金量未达标的投资者设置更多参与的门槛。比如,有通过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有较多的认识,也比较容易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不妨考虑对这部分投资者放行。又比如,可针对交易年限在10年以上,交易笔数累计达到一定数量的投资者,取消50万元门槛的限制。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何种情况达到开通资格的投资者,都需要进行答卷测试,并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如此一来,投资者参与科创板前的各项准备都做好,比“50+24”的“一刀切”方式更能实现筛选合格投资者的目标。

  卖者尽责、买者自负:信息透明最关键

  从境外市场的经验来看,不管是香港的创业板、台湾的店头市场还是美国纳斯达克等,都没有对投资者做出资金方面过多的限制。从和国际接轨的角度看,未来科创板准入门槛的降低,也是大势所趋。但如果初期设立门槛太高,市场活跃度会大幅降低,而此后如果快速放松,又可能造成机构投资者低位建仓、高位出货的场景。因此,笔者建议采用多元化门槛作为过渡,在市场稳定的情况下尽快降低甚至取消门槛。

  对投资者来说,市场的风险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并不存在所谓的“无菌环境”,最关键是要信息透明化,通过充分揭示投资风险来让股民自行决策。如果能够借由科创板的建设,打造信息透明的投资环境,让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才是让包括科创板在内的A股市场能够活力永存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