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百度冲锋阿里腾讯备战 谁能走得更远?

2018-12-22 05:08:1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文 / 金错刀频道

  “不够AI化的企业,注定被新一代企业取代。”

  “AI 技术在未来可能会变成万能钥匙。”

  “企业如果不能从规模化、标准化向个性化和智慧化转型,将很难生存下去。”

  以上三句话,分别是李彦宏、马化腾、马云在今年9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表述的观点。

  以往在拥抱AI的表态中,百度最为积极。但阿里、腾讯关于AI的发声,已越来越不亚于百度。一个盖起了达摩院,另一个声称“AI in All”。

  李彦宏要“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马化腾的产业互联网,刚刚掀开帷幕;马云的新零售,故事才讲到第一章。

  愿景或相同或不同,实现的手段只有一个:人工智能。

  “互联网是前菜,人工智能是主菜。人工智能对于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互联网。”李彦宏曾不止一次强调过该观点。

  AI正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公司的标配。怎么做好这标配,并让它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很多公司将面对的生死问题,包括BAT。

  一、BAT回到同一起跑线

  2009年,3G牌照正式开始发放。2G过渡到3G,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百度当时的判断,大概是认为4G时代不会太快到来,因而当时如日中天的它,押注了阿拉丁平台与框计算技术。与此同时,阿里、腾讯的云计算业务悄然出发。而后移动互联网降临,腾讯成为新的流量巨头,与阿里在各领域对战。相比之下,百度安静许多。

  但2018年,BAT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阿里、腾讯,雄心勃勃地涌入2B业务的新赛道,这些都与AI业务有着极强关联,而最早加注人工智能的百度,第一时间占到了绝佳的位置。

  百度在AI领域的野心,最初显露于2013年1月,深度学习研究院(IDL)的创立。

  后来李彦宏陆陆续续建成了五大实验室,除了深度学习实验室之外,还有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增强现实实验室和深度学习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的研发成果,逐渐形成一个平台体系:百度智能云和百度大脑。在今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高级副总裁王海峰介绍,百度大脑每天的调用次数超过了4000亿次,最新的百度大脑3.0已开放110多项能力,AI技术能力在不断提升。

  基于此,百度对内将AI能力输送到现有的各个产品之中,对外则走上开放平台的道路,主推DuerOS和Apollo,向着最重要的行业突破,构建自己的生态。

  阿里的动作也很迅速。

  2014年,阿里成立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阿里的大部分AI基础研究成果,就出自于此。

  当然,阿里更为著名的,是其在2017年推出“NASA计划”和承载它的实体组织:达摩院。达摩院的研究领域很广泛,如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人机自然交互等,AI在其中占了半壁江山。

  阿里还有个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s。它不止是一个研究机构,还承担着基于AI技术打造平台、推出产品的职责,自动驾驶就是它发力的领域之一。

  去年12月20日,阿里发布人工智能阿里云ET大脑,所布局的领域不再限于原本的城市管理、医疗、工业、环保、航空,走上了“广撒网”的道路。

  腾讯进军AI的时间较晚,但动作和决心不亚于阿里和百度。

  在基础研究上,腾讯有AI Lab、优图实验室和微信AI实验室三大机构。这些实验室的技术,大部分都输送到了腾讯各条产品线中,成了微信里的语音转文字、视频音乐新闻的推荐和排序.....

  腾讯的AI技术还一直寻求在更多垂直领域的落地应用,如医疗、金融、安防、智慧零售等等。腾讯将AI技术与自身的社交、支付等技术结合,推出垂直解决方案。

  另外,腾讯也有类似于百度大脑的“AI开放平台”,供应给开发者。

  百度的计划是提供基础平台,帮助更多机构在垂直领域发展;阿里的人工智能是放在阿里DT大商业体系内,处处指向零售服务业务;对于腾讯而言,在人工智能领域,更关注的是场景、大数据、计算能力和人才。

  尽管各有重点,但在一些重点领域,BAT的较量已经开始。

  (二)技术回归,最高兴的是百度

  当下环境,不论是资本驱动、产品驱动的发展模式,都有一定瓶颈,内容驱动则可能面临多变的政策风险,因此技术驱动成了最普遍的选择。

  这是时代使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原本不在一个次元的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巨头都被拉进了同一条赛道。

  马云在2018阿里投资者大会上说,“9年前阿里巴巴已经转型为一家技术公司”,去年还成立达摩院;腾讯从2005年来的3次内部架构调整,真正保留并发展的就是工程技术事业群;百度一直就以技术闻名,IT互联网圈内向来有“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的说法。

  技术回归,最高兴的当然是百度。这源于对自身技术公司的认同,还源于其在人工智能上的优势,尤其在几个重点领域,谁也不能忽视百度的技术优势。

  1. 智能驾驶

  今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现场连线厦门金龙客车生产车间,直播第100辆阿波龙自动驾驶小巴量产下线的画面,平时淡定的他激动说道:“造车不是造PPT,百度吹的牛实现了。”

  可以说,在智能驾驶领域,入局最早的百度,和阿里腾讯已不在同一个发展阶段。

  去年12月中旬开始,阿里官方网站上开始出现自动驾驶相关的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s)岗位,正式招兵买马。这个月初,腾讯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平台才首度亮相。

  而百度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目前已有131家生态合作伙伴,包括福特、宝马、北汽、Intel、英伟达、微软等等,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全面的自动驾驶生态。

  去年11月,科技部公布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其中自动驾驶方面,便是依托百度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目前,百度已经有了Apollo赋能车企的量产时间表。除了今年的金龙客车,明年是北京汽车、江淮汽车(4.75 -2.06%,诊股)的量产,2020年将是奇瑞汽车的量产。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Apollo甚至有可能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安卓。

  2.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价值链主要包含三个环节,最底层为基础架构与技术,其上是包括交通、安防、医疗等在内的应用场景,最顶端为智能主体,如居民、建筑、道路等。

  城市的智能改造,需要有底层基础设施作为新时代的“水电煤”。谁能率先打造,谁就有巨大优势。

  百度这边,是双管齐下。在基础设施上,力推以百度智能云和百度大脑为主体的平台体系;另外,聚焦重点行业进行单点突破,发挥DuerOS和Apollo这两大优势,在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举足轻重的场景发力。截止10月份,DuerOS设备激活量突破1.5亿,是中国首个激活设备量超过“亿级”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阿里的ET大脑,侧重多行业底层赋能,渗透金融、医疗、工业、城市等多个垂直领域;腾讯更重视以技术优化内部产品,同时也在医疗、金融、安防等领域,寻求技术落地。

  相较而言,百度更专注,不仅在底层技术与基础设施上沉淀深厚,并在与智慧城市关联度极高的智慧交通(自动驾驶)与智能政务等领域有一定优势。支持城市智能改造的技术能力,是它未来的竞争制高点。

  3. 云计算

  目前在云计算业务上,国内占领先地位的无疑仍是阿里云。

  百度发力较晚,2015年才正式入局,但势头很猛,已攀升至国内公有云市场前三的市场地位。最新数据显示其用户数增长3倍,合作伙伴增长3倍,市场营收增长4倍,用户流量实现5倍增长 。

  没有阿里云入局早,也没有腾讯云的社交基因,百度云是如何崛起的?

  作为一家后来者,百度云避开了成为红海的基础云服务市场,选择在服务和产品上打差异化竞争,并发挥优势,主推大数据分析和AI能力的输出,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和AI协同发展。这就是它的ABC三位一体战略(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

  百度云将ABC能力以云服务框架的形式开放给合作伙伴,推出了云农、云制、云服三大产业平台,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接入ABC能力。

  百度云则通过与第一产业的中化农业、第二产业的宝钢技术和北汽集团、第三产业的优信集团、中国人寿(21.28 -1.02%,诊股)、等全产业的龙头企业合作,拥有了第一二三产业庞大的合作链,形成了自己的云生态。

  (三)AI时代,谁能笑到最后?

  过去五六年,阿里、腾讯在出行、本地生活、文娱、电商、社交等多个赛道你来我往,百度显得很安静。现在人们知道,它也没闲着。

  尤其自2016年提出“以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战略后,百度已经从Mobile first转向AI first。

  去年李彦宏就说,“百度公司将不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在百度2018世界大会上,他更是表示:互联网思维已过时,现在是AI思维。

  “AI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是一种全部数据化、全部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实时的反映出来,并且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调整的方式。”

  拥有扎实的技术能力,才撑得起AI思维。所以,百度提前押注人工智能,可以说是基因使然。从BAT的核心业务看,腾讯倚重人与人的沟通,阿里巴巴侧重商业形态的构建,而百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从去年的“All in AI”,到如今频频的“AI落地”,曾起起伏伏的百度,似乎已经回归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

  不论是未来的AI时代,还是过去的PC或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力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顶尖企业的比拼,比的是长年累月的积累成果。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技术的竞争,也将由技术决出胜负。

  谁拥有核心技术能力,谁就有了面对巨变的底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