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AI人才储备暗战 中国胜算几何?

2018-12-22 05:06:2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科技指北

  摘要: 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的政策支持以及中国科技公司在AI时代的快速崛起,使得中国对全球AI人才的吸引力度越来越大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在提出60多年后,终于迎来了真正的爆发式增长。放眼全球,人工智能产品正在快速落地、升级迭代,而在某些细分领域,人工智能正在不断的超越人类。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深度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改变与工业革命相比,“速度快10倍,规模大300倍,影响力几乎大3000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下一个“奇点”。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同时,AI人才储备不足、培养缓慢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全球主要科技公司已经开始角逐AI高地,对AI人才的抢夺也是几乎白热化。

  此前,领英发布的首份《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2014-2016年间,通过领英平台发布的AI职位数量从5万飙升至44万,增长近8倍。报告还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基于领英平台的全球AI领域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高居榜首,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刚刚超过5万人。

  不过形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自2017年以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按下加速键。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的政策支持以及中国科技公司在AI时代的快速崛起,使得中国对全球AI人才的吸引力度越来越大,仅百度今年就招募到12名全球顶尖AI人才加入百度研究院。

  即将弯道超车的中国AI

  在多重力量的助推下,中国AI的发展如火如荼,中国与中国企业正迎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

  政策方面,2017年7月国务院公布首个国家战略层面的AI发展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3月,AI首次出现在中国政府报告中;2018年9月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建立世界顶级人工智能合作交流平台,落实国家战略部署,AI在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关于AI政策的落地更迅速。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杭州、武汉、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均在大力推动AI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产业环境看,相比美国,中国有海量的应用场景和受众人群。这意味着中国市场拥有的庞大数据可以使AI得到更好训练,从而快速迭代产品,推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发展。

  在学术和产业研究方面,中国在AI领域的论文和专利数量均已进入第一梯队。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AI学术发表物和高被引论文数量上都位居世界第一,且中国已成为AI领域专利申请量最高的国家。

  各国人工智能论文产出趋势-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

  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显示,企业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上,百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公司机构占据了主流。

  企业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资料来源: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

  而在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TOP20城市中,北京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上海、深圳和杭州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也进入全球Top20。

  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TOP20城市(单位:家)-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 《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

  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4亿元,较2016年增长67%。去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总规模达到395亿美元,中国投融资规模达到277亿美元,占比70%,成为AI领域全球吸纳资本最多的国家。

  全球(含中国)/中国AI 投融资变化趋势-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

  如果说中国AI市场是吸引全球AI人才来华的实验田,中国的科技巨头企业则是AI人才更青睐的战场。

  BAT们更受AI大牛青睐

  据毕马威公司报告称,美国的AI人才主要分布在以谷歌、微软为代表的几家科技巨头公司内。在国内亦是如此,AI人才也主要分布在几家巨头企业之中。其中,又以百度聚集的人才最多。

  据悉,整个百度约有1.5万名工程师(没有披露专项从事AI技术研发的工程师数量),而仅百度研究院在全球便共有逾2000名AI研发工程师。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大师级人物Ken Ward Church、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终身教授,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科学家David Forsyth、卡耐基梅隆大学终身教授、机器人(13.69 -0.22%,诊股)技术领域专家Martial Hebert、计算机视觉和生物特征领域专家郭国栋、机器翻译领域专家黄亮等均是AI领域内颇具号召力的人才,也都是百度研究院的重要成员。

  AI人才更青睐大平台,是因为大平台的“锦鲤池”效应。厉害的不是一条锦鲤,而是背后源源不断培养新锦鲤的活水机制。

  Google、Facebook、百度等科技公司一方面培养了大量顶级人才,也在不断对外输出。

  在BAT中,百度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百度在内部倡导工程师文化,即务实、自驱、负责到底。在此基础上,百度衍生出AI人才吸引和培养的四种策略方案。

  第一,培训+实践体系化培养内部人才;第二,保持技术研发纯粹性,看重长远布局;第三,讲求产学研结合,实现企校联动发展;第四,参与制定行业AI人才培养标准。

  在这种文化下,百度内部已经建立起了很好的人才梯队。据了解,百度技术体系最近一次的高级人才晋升,几乎清一色是在百度工作十年左右的员工。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建立人才培养的文化与机制,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任重道远

  在决胜AI的初始阶段,我们的实力已不可低估,但在人才储备上依旧任重而道远。全球超过十年的资深AI从业者人数占比超过65%,美国目前占据超过7成。中国正面临着资深AI人才严重紧缺的难题。加紧AI人才储备,已经迫在眉睫。

  AI的价值在于未来对时代全方位的改变,而并非某一行业。面对未来挑战,国家和企业应以开放和创新的态度去吸引和培养人才。挖掘中国市场在AI领域未来空间的实力来吸引和培养AI人才,以百度为代表的中国的企业已经踏出了第一条实践之路。

  中国在AI领域,量变已有,由人才梯队建设带来的质变,在国家与企业齐力备战的态势下,未来可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