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AI上半场BAT很忙 为何都盯上同一领域?

2018-12-22 05:04:1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张飞 正和岛 1周前

  岛 君 说

  全球主要香料公司Symrise联合IBM用AI调配出了两款新型香水,后者成为巴西第二大美妆销售商OBoticário史上卖得最火的香水;

  阿里在杭州西溪园区做了第一间无人酒店,整幢大楼没有一个服务员,却比其他任何一间酒店安全、干净、舒适;

  百度展示了无人自主挖掘机,既知道哪里需要挖土,挖掘土方之后的由无人运输车自行卸到指定区域……

  这些和我们过去几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看到的情形完全不同,『万物被唤醒』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作 者:张飞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人们都期待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们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关注未来及科技与创新,无论他们业已构建的商业模式获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功。

  过去一年来,BAT对互联网的看法都发生了转变。

  10月31日,作为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的马化腾发表了一封2000多字的公开信,阐述了腾讯的“互联网下半场”即产业互联网的新目标。

  在腾讯帝国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他不安地察觉到未来的不可充分预知性。10月末,马化腾在知乎上提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技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他上次在知乎上提问是6年前,那年腾讯进行了第二次架构大规模调整。而9月30日这一回则是第三次。新的调整把腾讯面向产业互联网的云业务独立,组建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刘炽平说,接下来的10年,整个社会将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

  马化腾的焦虑之问,1个月后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被放到了李彦宏面前。李彦宏很巧妙,用“AI思维”迎刃而解了“马化腾猜想”。他认为,“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未来应该是AI思维”;“未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宣称他与AI无关。” “过去20年人类社会可能走的是互联网时代,未来大概30年到50年,应该是人们进入了一个人工智能时代。”

  虽然李彦宏和马化腾走向未来的产业的路径可能不一样,但AI的大趋势,还是得到了二人的共识。此前全球最早的信息技术咨询公司之一高德纳就预测,AI的广泛应用将成为2019年产业发展的重点。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先后在今年9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阿里全球投资者大会、云栖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接连4次重大场合谈论智能技术改变传统制造业、服务业,改变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观点。

  紧随腾讯宣布第三次架构调整,11月26日,阿里CEO张勇通过内部员工信中宣布了集团一系列组织体系变动: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由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张建锋兼任总裁。新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以及把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迁入集团创新业务事业群等调整动作,全都涉及智能技术。

  阿里寻求利用AI等智能技术驱动产业互联网的战略思路也日益凸显。

  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进入商用阶段,成本收益情况发生变化,推动BAT前后脚步入互联网下半场。而与此同时,以AI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正式登上互联网企业对抗的中心,AI上半场的竞赛也开始了。

  2019年开始,BAT既要决胜互联网下半场,同时又要备战AI的整个上半场。

  互联网下半场“各就各位”

  上半场后力衰减。根据年初QuestMobile发布的2017年度报告,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总数从2017年1月的10.24亿到12月的10.85亿,增长缓慢,同比增长率逐月递减。

  互联网的上半场,数字信息的深度挖掘和爆炸性流动带来了无数个所谓浪潮中的『风口』,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减和对互联网消费类服务商业模式的竭泽而渔,互联网的推动力明显不足。在寻求更广阔市场空间和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过程中,时机渐成,互联网开启面向更广泛产业的下半场。

  产业互联网,即互联网为包括制造业或工业、金融、零售、医疗、交通、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等在内的各行各业服务。消费互联网的业务主要涵盖电商、社交、资讯等生活消费领域,产业互联网指涉的则是产业领域。

  产业被注入互联网以及前沿AI技术后,产生了质的变化,其中鲜明的表现之一,便是新赛道的出现。以智能音响和无人汽车为代表的全新物种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与驾驶出行所能够承载的社会价值,也创造了全新的商业赛道。如智能音箱重新定义了用户信息入口和内容出口,甚至还承载了人与网络之间新的交互方式;又如无人驾驶技术的日趋成熟,它不仅重新定义了车,更重新定义了出行一整条出行生活相关的生态链。这也是为什么今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宣布将与一汽红旗打造中国第一款L4级自动驾驶量产乘用车时,能赢得满场欢呼,因为在刚刚开启的互联网下半场时刻,这确实是算得上是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相比复杂又艰难的创造出新物种,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升级,则要见效更快。前不久,马云就曾在几次演讲中都举例提到了服装制造行业的未来图景,“以前流水线5分钟可能生产2000件同样的衣服很厉害,今后5分钟要生产2000件不同的衣服是更厉害。”

  马云并未全面否定制造业利用互联网拓展自己的营销,但现在更能让马云提起兴致的,则是产业升级后在生产制造端产生的突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无疑也将会对阿里的电商帝国产生不可估量的活力注入。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美团公司董事长王兴也提到,“餐厅消费者是否愿意去吃,取决于他的菜烧的好不好,味道好不好,而不在于它的IT能力强不强。”

  过往很多年,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我们在信息传递、体验方式、表达呈现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提升,但这也正如王兴所言:过去的只做了很薄的互联网化,美团笼统说起来,也不过是只做了引流的生意。可是如今,技术正在回归产业源头本身,成本、质量、能效等更深层次的介入,才是真正让互联网走进产业的关键。

  如今再去理解互联网,它远非是孤立的一项或几项通用技术,而是以AI等前沿技术为核心的思维和技术体系。在互联网下半场势在必行的趋势下,那些曾叱咤的互联网巨头没有谁是完全做好准备的,但是都迫不及待地站在了起跑线,拼的是谁能先听到AI发哨的枪声。

  BAT的布局:基因决定策略 策略决定战力

  产业互联网需要更庞大的基础设施投入,“云”是当中的关键。AI的产业之争是场长跑,云计算正是这次长跑中第一关键赛段。BAT的云计算之争虽然胶着,但因为各自都有还算分明的底层基因,所以也说得上是各有优劣。结合自身条件的承上启下,成为BAT这三艘大船在面对忽如其来的下半场一致步伐。

  由于“双11”等促销活动产生的庞大服务器需求,以及阿里横向拓展中小企业服务生态的愿景,阿里自建了云。在互联网数据指数级增长的同时,云服务的量级总要做大到有备无患,但如果仅是自用,一定会造成了平日里资源的闲置。阿里因此在2009年成立阿里云,向外输出公有云服务。

  而腾讯云的诞生也是为服务于腾讯内部的QQ、QQ空间等产品,起初的业务规模并不大,也是在随着自身业务的发展和更多生态伙伴的加入,逐步成为了战略级业务的高度。百度是从搜索起步的,百度云则是伴随着搜索、语音、图像等AI技术的驱动力要求成长起来的。

  相对于阿里和腾讯有非常大量的2C业务,发展云业务的布局似乎更为合理。百度云的出发点又在哪里呢?之前,百度总裁张亚勤被问及“百度的AI和云与腾讯、阿里最核心的不同点是什么”时回答,“我们的云为什么叫ABC(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我们是从AB来做C的,别的公司基本上从C开始往上加AB,我们C是为A和B服务的,原来他们都是做C而已,加一些AI,我们更多做上层部分。”

  基因选择命运,这或许在BAT创立之处,就给各家的云计算预埋好的命运走向。

  互联网从不缺少沙场战事,但主将总有先后。虽然如今的互联网疆土中仍然硝烟四起,但未来,互联网企业会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核心技术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家企业的属性,AI则是可预见的悍将其一。

  对于决战AI时代,BAT没有哪家是懈怠的,从各家大佬在外接连的站台表态中也足以看出,拿下AI,是下了相当大的决心。

  当然,决心不能当饭吃,对于人工智能的投入,必须要看到真金白银。BAT的投入也都毫不含糊,皆达到了近百亿的规模。有投入,也一定会看得到回报。在近日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显示,百度、阿里、腾讯在专利申请数量上皆跑进了前十。在专利数上拿下第一名的百度,虽然在整体业务覆盖和营收上不及阿里腾讯,但是在布AI局投入上,确实做到了日积跬步的坚定。早在2013年初就创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IDL),随后又建立了深度学习实验室、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增强现实实验室以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五大实验室。

  李彦宏在今年7月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表示,近几年来百度对AI技术进行了持续的大规模投入,每年营收的15%都用于AI技术的研发,迄今投入超过百亿。基于百度大脑的AI技术,百度也在研发无人车、DuerOS、高精地图、智能金融等应用型技术,以及传感器、芯片、区块链等底层技术。

  虽然心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缺憾,绝不能错过AI时代的百度在布局投入上异常凶猛,但阿里和腾讯也丝毫没有懈怠。这也是外界希望看到的局面,因为中国AI想要强大,仅仅一家两家企业努力是不够的,BAT的你追我赶,才是最好的发展状态。

  2014年,阿里成立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2017年,阿里推出“NASA计划”和计划3年内投入1000亿元、致力于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人机自然交互等研究的达摩院;此外阿里的A.I.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除了从事技术研究外,还承担着研发AI产品的职责。2017年底,阿里发布了阿里云人工智能ET大脑,为的是把分散的技术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环保、金融、航空等产业领域。虽然马云已经宣布一年后退休,但是阿里智能化的大方向,已成定局。

  腾讯虽然在移动时代依靠微信和手游衍生的生态稳居霸位,但在基础技术上的投入也在有序开展。此前腾讯创设的AI Lab、优图实验室和微信AI实验室被认为主要是为自家产品输出技术。马化腾曾经也坦陈:“相比于百度,腾讯已经在人工智能上落后了一点。”不过在此次架构大规模调整中,腾讯宣布将成立技术委员会,通过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AI、机器人(13.69 -0.22%,诊股)、量子实验室等基础研发,企业级的架构调整以及马化腾的深夜发问,足以见的,腾讯也在朝着未来动身了。

  在互联网下半场的战局中,BAT自上半场继承的遗产或会成为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要素。有人总结道,“上半场巨头拼尽全力,腾讯拿下社交,阿里拿下电商,百度拿下搜索,下半场他们得从各自的后院出发,争夺同一块领地。”幸好,那一块产业互联网的领地,相当广阔。

  AI之战不仅是国内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关键,也决定了下一个创新技术的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能否在国际中跑到前面。百度曾凭借自身的核心技术,使中国成为全球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阿里电商也让外媒发出了“黑五”只是“双十一”的一个零头的自嘲;腾讯游戏收入自2013年称霸全球第一还未能有人超越。在AI时代,BAT能否再一次成为中国AI的国际名片?

  (今年1月,李彦宏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当时的封面标题,就是《创新者(The Innovator)》。)

  AI已至,未来可期

  网时消费互联网的时代行将落幕,AI驱动的产业互联代已到来。作为中国AI的头雁,百度在互联网下半场,AI上半场的竞争中,领先半步。

  底层技术看,百度大脑3.0形成了从芯片到深度学习框架、平台、生态的AI全栈技术布局,目前已开放130余项场景化AI能力和解决方案。

  在AI的两大垂直赛道,百度已经成为绝对领先者——Apollo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并快速推进无人驾驶汽车的量产和运营,比如与一汽红旗在明年年底小批量量产自动驾驶乘用车。基于自动驾驶,百度还准备推出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计划,目前已和上海、北京、长沙等18个城市的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DuerOS目前也做到了中国市场规模最大、最活跃、最繁荣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在激活设备、月活跃设备、合作伙伴、落地主控设备、开发者数量等五个方面取得了全国第一。

  今年年初,李彦宏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时代》周刊认为,百度的李彦宏正在帮中国赢得21世纪。不过百度是否能在未来持续领跑?需要经历很多考验。虽然对AI时代的到来,它是BAT中最为渴望的那个。相比于AI所要抵达的星辰大海,百度现在的成绩远达不到所谓的安全地带。

  AI时代的进程才刚刚开始,需要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加入,甚至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但不管怎样,AI已至,未来可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