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风吹热并购重组市场
2018-11-27 20:49:39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支持与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还在持续落地。近期,沪深交易所分别就《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复牌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从减少重组停牌情形、缩短重组停牌期限等几个方面,对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予以重点规范。日前,证监会修订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2018年修订)》(以下简称“信披准则”),将有效缩短并购重组过程中信息披露相关文件准备过程,降低由于信息披露导致的并购重组时间成本。
政策的持续松绑助力并购重组市场加速回暖。据新时代证券统计,截至11月16日,仅11月就有16家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涉及并购规模高达1621亿元,是上半年月均规模的3倍多。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鼓励并购重组、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不但给二级市场注入一剂强心剂,同时也为一级市场创投公司拓宽了退出渠道,预计将为一级市场增加活跃度及流通性,也有利于提升优质项目的估值。
鼓励并购重组政策宽严并济
近期出台的信披准则以及对于商誉减值的会计监管风险“接棒”并购重组政策热点,同时也体现出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宽严并济的原则。
据了解,本次信披准则的修订内容主要有四方面。第一,聚焦主要交易对方和交易标的核心要素的披露。不再要求披露交易对方业务发展状况、主要财务指标和下属企业名目;对海外并购、招拍挂等交易允许简化或暂缓披露相关情况。第二,增加中介机构核查要求弹性。允许中介机构结合尽职调查的实际进展披露核查意见。第三,在已明确交易标的的前提下,不再强制要求披露标的预估值或拟定价,便于交易各方更充分地谈判博弈。第四,在充分披露相关风险的前提下,不再要求披露权属瑕疵、立项环保等报批事项及本次交易对公司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的预计影响和相关主体买卖股票自查情况。
此次信披准则的修订配合了11月6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证监会表示,上市公司要进一步落实好分阶段披露要求,相关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筹划推进并购重组方案过程中要严格履行保密义务,切实加强内幕信息管理,做好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工作。任何人不得利用重组预案相关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忽悠式”重组等违法违规行为。
“信披准则减少、简化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预案披露要求,同时,也将严格控制并购重组流程管理,保证内幕消息不被泄露,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政策一松一紧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活动有序、健康、快速发展。”民生证券研究院分析师杨柳认为。
强化商誉减值会计监管
与信披准则同日发布的还有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近1万字内容详细强调了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信息披露和审计评估等诸多事项。监管层对商誉减值风险进行提示,有利于防范潜在“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商誉减值的风险主要是由于被收购方的业绩低于预期,或者是出现业绩下滑可能会影响到商誉的价值,从而需要进行减值。本次商誉减值提示的下发对上市公司防范商誉减值风险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也会引起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2015年是上市公司进行重大重组事件非常活跃的年份,并购重组数量和交易总价值均达到了近年来的顶峰。”招商证券(13.73 +0.22%,诊股)分析师张夏称,但若被收购对象在未来不能完成业绩承诺,则应该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创业板业绩曾受到商誉减值重击,2014年创业板公司中只有8.6%的公司未完成业绩承诺,2015年该比例上升至23.8%。
张夏表示,年报期临近,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对商誉问题。前期发生过并购重组的公司陆续开始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工作,而拥有高商誉的公司则面临着商誉减值的风险隐患。由于上市公司每年末都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因此,部分商誉减值压力已经在之前的年报中进行了释放,同时,也在今年的季报和半年报中做出了风险提示,但仍然应该注意2018年年报中商誉减值压力对于业绩冲击的不确定性。
并购重组市场近期加速回暖
事实上,自今年10月份开始,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便暖风不断,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来做大做强、提升并购重组市场化水平的政策意图明显。
回顾这一轮证监会出台的有关并购重组政策,从“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出台,到进一步新增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豁免/快速通道产业类型,从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配套融资用途的“松绑”,再到试点定向可转债并购支持上市公司发展,这一系列并购重组支持政策激发出了市场活力。
“并购重组的放开对上市公司经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于新经济企业。”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认为,当前我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对于新经济行业的股权融资以及并购重组的支持依然必不可少。
受益于政策利好,近期并购重组市场加速回暖。当前,第一单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已经获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情也在升温。据平安证券统计,截至11月16日,2018年9月、10月、11月3个月的并购重组过审家数分别为10家、20家、13家;实施增发家数也分别为11家、10家、10家。
同时,近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预案规模也在大幅提升。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在2016年“最严借壳标准”出台后持续下滑,不过2018年开始企稳回升。新时代证券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0月份,A股涉及发行股份的并购重组规模为3619亿元,同比增长了24.2%。截至11月16日,仅11月份就有16家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涉及并购规模高达1621亿元,是上半年月均规模的3倍多。
市场人士认为,政策的持续松绑将助力并购重组市场加速回暖。同时,政策松绑叠加科创板预期,并购重组市场开始回暖。相关政策不仅为二级市场注入一剂强心剂,也为一级市场创投公司拓宽了退出渠道,有利于提升优质项目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