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回购新规要求下限不低于上限一半

2018-11-26 07:31:5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证券时报特推出"改革开放40年财经40人"大型评选活动,拟于60位候选人中选出40位,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财经领域的代表人物。点击图片进入评选页面)

  周五晚间,沪深两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的征求意见稿,整个周末讨论声不断。行业也从细则中找到了一些关键要点,对上市公司的回购操作会带来实质影响:

  第一关键点是明确了回购时间:公司因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而进行股份回购的,要求公司的回购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第二关键点是明确上下限比例:回购股份方案中,必须明确回购数量或资金总额的上下限,且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不得误导投资者。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10月份以来共有168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是回购方案通过股东大会,以回购金额上限计算,累计回购金额达524.68亿元,若以回购新规细则中“回购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计算,至少有262.34回购资金在路上。再加上中国平安(62.64 -0.79%,诊股)550亿元的回购下限,潜在回购资金下限将达812亿元。

  据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公司已发布的回购方案(包含预案)与上述要求不符合:

  步长制药(27.24 -2.89%,诊股)、苏宁环球(3.10 -4.62%,诊股)、东软集团(10.92 -5.29%,诊股)、渤海租赁(3.92 -4.85%,诊股)、江河集团(7.04 -1.95%,诊股)、盛和资源(9.26 -10.01%,诊股)、连云港(3.15 -3.67%,诊股)、中国应急(6.88 -5.36%,诊股)等8家公司在回购方案中均未提及回购下限,新天科技(2.70 -7.22%,诊股)、百川股份(5.11 -2.85%,诊股)2家公司回购方案中未提及回购上限。

  太龙药业(3.89 -6.04%,诊股)、中储股份(5.69 -3.23%,诊股)、瀚叶股份(3.37 -8.92%,诊股)、柳药股份(28.55 -5.31%,诊股)、东睦股份(6.87 -2.83%,诊股)、金科文化(6.73 -6.27%,诊股)、中设集团(16.99 -2.07%,诊股)、红蜻蜓(7.25 -3.97%,诊股)、时代出版(8.65 -3.57%,诊股)、超讯通信(22.72 -7.11%,诊股)等40家公司回购上限超过回购下限1倍多。

  中国平安的千亿是关注焦点。公司10月29日公告,拟酌情及适时回购公开发行的境内、境外股份,回购总额不超过总股本的10%。以平安1.1万亿市值计算,按照公告中10%回购上限计算,回购资金约1100亿元。按照“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要求,平安回购资金下限将达550亿元。如果平安发布回购预案,显然应该对上限下限做出明确安排。

  回购实锤!新规要求回购下限不低于上限一半,至少812亿回购资金须入场,3个月期限,多公司要改方案

  回购实锤!新规要求回购下限不低于上限一半,至少812亿回购资金须入场,3个月期限,多公司要改方案

  数据显示,2014年-2017年四年间回购股份金额分别为91.99亿元、109.30亿元、50.30亿元、98.69亿元,仅2016年回购金额超过百亿,四年累计回购350.29亿元,而今年回购金额达359.45亿元,已然超过过去四年。

  关键点一:护盘式回购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在回购细则发布之前,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其每股净资产,或者20个交易日内股价跌幅累计达到30%的,可以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进行股份回购,被市场称之为护盘式回购。

  值得注意的是,23日发布的《回购细则》中,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的期限虽然由半年延长至一年,但对护盘式回购进行了严格监管:

公司因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而进行股份回购的,要求公司的回购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上周(19日-23日)至少有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回购预案,其中不少均与护盘式回购有关,如:

  思美传媒(7.03 -4.48%,诊股):鉴于近期公司股票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公司认为目前股价不能合理体现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

  同济堂(5.89 -2.64%,诊股):近期公司股票价格持续低迷,不能合理反映公司的价值;

  广誉远(30.98 +0.26%,诊股):综合考虑公司近期股票二级市场表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基本面的判断;

  永悦科技(9.68 -8.25%,诊股):基于目前二级市场股价持续低迷,不能合理反映公司的价值,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公司股东特别是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推动公司股票价值的合理回归。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司回购期限均为6个月或12个月。

  思美传媒:

  回购实锤!新规要求回购下限不低于上限一半,至少812亿回购资金须入场,3个月期限,多公司要改方案

  同济堂:

  回购实锤!新规要求回购下限不低于上限一半,至少812亿回购资金须入场,3个月期限,多公司要改方案

  广誉远:

  回购实锤!新规要求回购下限不低于上限一半,至少812亿回购资金须入场,3个月期限,多公司要改方案

  永悦科技:

  回购实锤!新规要求回购下限不低于上限一半,至少812亿回购资金须入场,3个月期限,多公司要改方案

  关键点二:必须明确回购规模上下限

  回购新规细则中明确规定:

上市公司在回购股份方案中,必须明确回购数量或资金总额的上下限。

  以10月份以来发布回购预案或是回购方案通过股东大会的上市公司来看,不少回购方案中并无回购上限或下限。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步长制药、苏宁环球、东软集团、渤海租赁、江河集团、盛和资源、连云港、中国应急等8家公司在回购方案中均未提及回购下限,仅明确了回购上限。

  新天科技、百川股份2家公司回购方案中未提及回购上限,仅明确了回购下限。

  此外,中国平安10月29日晚间公告,拟酌情及适时回购公开发行的境内、境外股份,回购总额不超过总股本的10%,平安公告中也未提及回购下限,显然与回购新规细则要求不符。

  回购实锤!新规要求回购下限不低于上限一半,至少812亿回购资金须入场,3个月期限,多公司要改方案

  以步长制药来看,回购方案最为“豪气”,回购上限为20亿元,步长制药已于10月26日通过股东大会,但根据最新回购进展公告显示,步长制药回购股份事项的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尚未开始回购公司股份。

  回购实锤!新规要求回购下限不低于上限一半,至少812亿回购资金须入场,3个月期限,多公司要改方案

  关键点三:回购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

  回购新规细则中还对回购上限和下限进行了明确:

回购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

  以10月份以来发布回购预案或是回购方案通过股东大会的上市公司来看,至少有太龙药业、中储股份、瀚叶股份、柳药股份、东睦股份、金科文化、中设集团、红蜻蜓、时代出版、超讯通信等40家公司违反该条规定。

  具体来看:

  太龙药业回购上限超出下限最多,达11.5倍,回购下限为2000万,但回购上限高达2.5亿元;

  中储股份、瀚叶股份和柳药股份回购上限均超出下限9倍;

  回购上限均超出下限4倍(包含)的还有12家公司,分别是东睦股份、金科文化、中设集团、红蜻蜓、时代出版、超讯通信、东方材料(10.94 -7.21%,诊股)、海兴电力(12.53 -4.79%,诊股)、通威股份(7.78 -1.39%,诊股)、兰州民百(5.92 -2.95%,诊股)、和邦生物(1.66 -2.92%,诊股)、同济堂。

  回购实锤!新规要求回购下限不低于上限一半,至少812亿回购资金须入场,3个月期限,多公司要改方案

  关键点四:至少812亿回购资金在路上

  进入2018年以来,市场行情持续下行,A股整体估值不断下移,面对自家公司股价持续下跌,甚至偏离公司真实价值,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是高管纷纷提议回购股份维稳股价,并以真金白银实施,致2018年成为A股回购大年。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11月25日,A股市场共有586家公司实施了股票回购,累计回购50.86亿股,累计金额达359.45亿元,回购家数、回购股份数、回购金额三大数据均创下A股历史纪录。

  2014年-2017年四年间回购股份金额分别为91.99亿元、109.30亿元、50.30亿元、98.69亿元,仅2016年回购金额超过百亿,四年累计回购350.29亿元,而今年回购金额已然超过过去四年。

  回购实锤!新规要求回购下限不低于上限一半,至少812亿回购资金须入场,3个月期限,多公司要改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以来共有168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是回购方案通过股东大会,以回购金额上限计算,累计回购金额达524.68亿元,若以回购新规细则中“回购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计算,至少有262.34亿元回购资金在路上。再加上中国平安550亿元的回购下限,潜在回购资金下限将达812亿元。

  有分析认为,根据回购细则,回购资金来源可以是“闲置的其他募集资金”,在可以“买卖”自家股票的情况下将很有意义。目前上市公司银行理财的总额超过万亿,且民营上市公司的银行理财大部分都是闲置募集资金,回购想象空间很大。

  关键点五:护盘式回购半年后可再卖出

  回购新规细则显示:

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进行的股份回购,在持有半年并履行必要的决策程序后,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卖出。

  上交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一安排主要是为上市公司平衡好股份回购和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提供更为灵活的市场化手段。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类情形下的回购往往源于市场出现较大幅度波动,难以事先预计。公司在短期内筹集资金实施回购,可以避免股价出现连续非理性下跌,但也可能面临比较大的资金压力。在此情形下,允许后期通过二级市场卖出所回购的股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市公司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公司董事会做出快速反应和决策,以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

  此外,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征求意见稿对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出售回购的股份做了严格限制,公司如想利用此操纵股价并非易事:

  一是回购完成6个月后才可减持,严防出现“短炒”行为;

  二是须提前15个交易日前进行减持预披露,保证股东知情权,确保股东可以提前卖出股份;

  三是敏感信息窗口期不得进行减持,限制上市公司利用信息优势不当减持;

  四是严格限定每日的减持数量,保证正常交易秩序;

  五是限定股份卖出申报价格,避免拉低市场正常交易价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