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A股商誉首破1.4万亿 21股商誉占资产超50%

2018-11-12 01:22:55 信息来源:券商中国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年来,上市公司商誉减值致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让市场越来越关注这一话题,而且这一现象仍在加剧:继2016年年底突破万亿元后,A股商誉在今年三季度末再创历史新高。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三季报数据,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8%、环比增长4.05%,在A股历史上首度突破1.4万亿元。

就个股来看,有41股的商誉规模超50亿元,有9股的商誉规模超100亿元。

更重要的是部分个股商誉占资产的比例高居不下。据统计,有149股商誉占资产的比例超30%,64股商誉占资产比例超40%,21股商誉占资产比例超50%,星普医科(9.75 -0.61%,诊股)、顺利办(7.10 -2.87%,诊股)、众应互联(10.21 -0.58%,诊股)、高升控股(3.83 -1.79%,诊股)和迅游科技(24.04 +2.25%,诊股)等5股的商誉占资产比例超60%。

同时,有18家公司的商誉超过所有者权益,4家公司的商誉是所有者权益的2两倍以上。

令市场担忧的是,由于商誉减值测试多在年报中进行,较高的商誉规模或对创业板的年报业绩造成压力。

历史新高!A股商誉首破1.4万亿, 21股商誉占资产超50%,三大行业年报变脸风险逼近

A股商誉首次突破1.4万亿元

与一般商业语言中的“商誉”不同,财务领域的“商誉”并非指信誉、名誉或品牌价值一类,而是一个专有名词,主要是指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合并成本大于标的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商誉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予转回。

就此而言,商誉并非“越多越好”会计科目,而是需要投资小心分析、谨慎对待的项目。

随着这些年上市公司快速发展、并购活动活跃,商誉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越来越大。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以三季报数据为统计维度,A股商誉在2010年以前一直保持在千亿元以下,但从2014年开始加速增长,2014、2015和2016年的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6.04%、74.88%和84.51%。

2016年三季度末,A股商誉达到9272.92亿元;

2016年年底,A股商誉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万亿元;

2017年三季度末,A股商誉达到1.26万亿元元,同比增长35.62%;

2018年三季度末,A股商誉达到1.45万亿元(14483.93亿元),同比增长15.18%。

就上市板块来看,主板市场拥有最大商誉规模,但中小板和创业的商誉份额也较大,合计达到45.12%。具体而言:

主板市场商誉7948.53亿元,占比54.88%;

中小企业板商誉有3774.02亿元,占比26.06%;

创业板商誉2761.39亿元,占比19.07%。

就行业分布来看,拥有最大商誉规模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传媒、医药生物、计算机,对应的商誉规模均超千亿元,分别达到1857.18亿元、1515.79亿元和1133.43亿元。

其次,还拥有较多商誉规模的行业还包括汽车、化工和电子板块。

历史新高!A股商誉首破1.4万亿, 21股商誉占资产超50%,三大行业年报变脸风险逼近

哪些公司在推动商誉增长?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以三季报为统计维度,过去一年新增商誉超10亿元的公司有56家,新增商誉超30亿元的公司有11家,新增商誉超50亿元的有5家。

增量最高的个股是2010年上市的蓝帆医疗(17.32 -0.23%,诊股)。该公司当前商誉为63.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3.28亿元,主要是因为年内并购了一家在美国的企业Omni International Corp。

此外,商誉增加超50亿元的公司还包括中远海控(3.90 -1.02%,诊股)、上海医药(20.06 +0.40%,诊股)、世纪华通(20.25 +4.38%,诊股)和银亿股份(5.63 停牌,诊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59.62亿元、58.23亿元、56.01亿元和55.58亿元,四家公司均是在2012以前上市。

就行业而言,商誉增量主要来自医药生物、化工和机械设备板块,过去一年新增商誉294.89亿元、234.82亿元和148.50亿元。

同时,传媒、房地产和轻工制造的新增规模也较多。

历史新高!A股商誉首破1.4万亿, 21股商誉占资产超50%,三大行业年报变脸风险逼近

21股商誉占资产比例超50%

关注商誉对企业报表影响,除了需要观察绝对规模,更应该关注商誉的资产占比——这代表着,如果发生一旦商誉减值,商誉损失对业绩的冲击力可能有多大。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参照三季报数据,A股共有2070家公司存在商誉,其中558家公司的商誉对资产占比超过10%,149家公司的商誉对资产占比超30%,21家公司的商誉占比超50%,5家公司的商誉占比超60%。

星普医科的商誉占比为A股第一,账面资产超七成属于商誉。三季报显示,星普医科拥有资产26.04亿元,其中商誉就达到19.19亿元、占比73.70%,同时所有者权益规模20.55亿元。

历史新高!A股商誉首破1.4万亿, 21股商誉占资产超50%,三大行业年报变脸风险逼近

截至半年报,星普医科的商誉构成

星普医科在半年报中提示了商誉减值风险。公司称,因收购玛西普、中卫医院、友谊医院和友方医院股权形成较大金额的商誉。未来,如果玛西普、中卫医院、友谊医院以及友方医院的经营业绩与预期出现较大差异,公司将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直接影响公司当期损益。

同样商誉占比超七成,顺利办(此前为神州易桥)的商誉规模甚至超过所有者权益。截至三季报,顺利办总资产为60.64亿元,其中商誉规模达到42.69亿元、占比70.41%,同时所有者权益为31.7亿元。这意味着,顺利办的商誉已较所有者权益高出约35%。

此外,商誉占比规模超60%的公司还包括众应互联、高升控股和迅游科技,三季度末的商誉规模为21.29亿元、24.39亿元和22.7亿元,分别占总资产的68.01%、61.25%和60.31%。

历史新高!A股商誉首破1.4万亿, 21股商誉占资产超50%,三大行业年报变脸风险逼近

商誉对所有者权益的对比更为鲜明。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三季报,有32家公司商誉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在80%以上,有18家公司的商誉超过所有者权益,4家公司的商誉是所有者权益的2两倍以上。

据统计,截至三季度末,紫光学大(21.83 -8.51%,诊股)、凯瑞德(7.04 -6.26%,诊股)、*ST大唐(6.25 -1.11%,诊股)和金宇车城(12.06 -0.90%,诊股)拥有商誉15.27亿元、1.74亿元、7.82 亿元和3.16亿元,分别是公司所有者权益的11.72倍、3.89倍、2.61倍和2.22倍。

商誉如何影响A股业绩?

商誉对业绩的影响,通常不反映在三季报,而是呈现年报之中。

上市公司的商誉科目,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减值测试,通常会在半年报和年报中进行。如果一但确认需要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对当期报表业绩造成直接冲击,且所计提减值损失未来不得转回。

例如,坚瑞沃能(1.71 +0.59%,诊股)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单商誉减值案例。

在2017年报中,坚瑞沃能宣布商誉减值46.15亿元,占该年度总营收的47.78%,该项减值直接促使坚瑞沃能巨亏36.84亿元。

坚瑞沃能称,进行商誉减值是因为子公司沃特玛2017年业绩未达到预测值,后续未来盈利预估与预期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收购沃特玛产生的商誉存在较大减值迹象,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收购沃特玛时所形成的商誉计提了全额减值——简单而言,就是过往收购的公司未能完成业绩承诺。

据统计,在2017年年报中,共有482家公司报告了商誉减值损失;在2018年半年报中,有35家公司报告了商誉减值损失。

历史新高!A股商誉首破1.4万亿, 21股商誉占资产超50%,三大行业年报变脸风险逼近

当前对商誉减值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中小创。

长城证券(12.22 -4.01%,诊股)11月8日发布研报称,创业板公司在2014年到2016年之间大量并购伴随有业绩承诺,由于对赌协议业绩承诺期一般为3年至4年,2018年将迎来大量承诺到期,有可能在2018年底面临大量商誉减值的风险。

国泰君安(14.99 +0.13%,诊股)在11月6日研报称,商誉减值的本质是企业对外投资损失。中小板和创业板许多公司在2013年到2015年参与了投资与并购,资产负债表中积累了大金额商誉,未来几年一旦被投资或收购公司经营业绩不达预期的情况下,商誉减值对净利润下调的预期的影响比较大。

国金证券(7.07 +0.14%,诊股)的11月1日研报也表示,在今年盈利下行的背景下,被并购的标的公司完成业绩承诺的难度大大提升,导致四季度商誉减值仍然是悬在创业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不过,也有分析师持积极看法。

天风证券(6.63 -2.50%,诊股)在一份专题报告中表示,创业板2014年-2015年大量外延并购积累的虚高的商誉资产,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在过去两年的跌幅里;同时,由于2017年已经计提了大量的减值准备,站在2018年往后看,很可能之后两年是要好于预期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