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构积极发声:A股估值优势明显
2018-10-14 03:04:2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0月12日,A股市场探底回升,主要指数全部收红。受外围市场继续大跌影响,上证指数当天开盘后,一度下跌超过40余点,此后,市场情绪逐渐回稳,各指数迅速反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重新站上2600点,收于2606点,上涨23点;深成指收于7558点,上涨34点。
此前一天,同样受隔夜美股市场大跌影响,A股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探,上证指数当日跌幅超过5%,跌停个股数量较多,市场信心一度严重受挫。
在A股市场大幅下跌之后,众多市场机构发布相关研究报告,看好当前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呼吁投资者理性对待。有机构表示,受欧美市场全线下跌影响,A股盘中点位创今年以来新低。但总体而言,前期A股的连续下跌已经释放了大部分风险,当前市场估值优势明显,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因此维持对市场走势谨慎乐观的观点,配置上以逆周期、低估值等相对稳健的行业或子板块为主。
受外围因素拖累
外围市场的大幅下跌,是拖累近日A股市场下挫的主要因素。
10月10日,由于科技股大幅下挫和市场对利率迅速上升的担忧,令华尔街股市遭遇数月以来最糟糕的一天。当天,道琼工业指数下挫820点,英特尔和微软各跌逾3.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4%;标准普尔500指数则下跌3.3%。其中,标普500指数走出连续5天的跌势,为自2016年11月以来最长的一次下跌,并跌至50日和100日移动均线之下。
实际上,从9月底以来,全球金融市场进入新一轮的风险释放阶段,美债收益率飙升,新兴市场货币急贬,全球股市普遍下跌,风险偏好全面下降。
对此,中银证券策略研究认为,美股调整源自估值偏高、利率攀升、经济前景预期恶化等因素。从估值来看,不论是PE(TTM)还是席勒PE,均显示美股目前主要估值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中期有回调的压力。从利率来看,美联储加息的负面作用逐渐显现,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突破3.2%,未来或冲击3.5%,对于股市形成负面抑制。从盈利来看,美国通胀连续处于目标水平之上、失业率处于历史底部,经济过热的担忧开始蔓延,长短端利率倒挂也暗示衰退的可能性,经济前景预期恶化打压盈利预期。
在全球市场弱势且美股暴跌的情况下,A股很难独善其身。本来情绪面脆弱的A股,在本周四出现了集中调整,各指数下跌明显。
市场机构认为,A股调整主要源自外围市场普跌带来的短期冲击。尤其是此前A股处于底部区域,情绪较为脆弱,未能抵御外围市场的大幅冲击。因此在本周四,A股出现放量下跌,三大股指跌幅都在5%以上,显示市场情绪再次陷入恐慌之中。
前海开源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美国股市的大跌会拖累欧洲股市以及亚太股市的走势,这是难免的。目前A股短期之内受到外围市场下跌的冲击,肯定会出现下跌。但是下跌之后,市场的恐慌情绪释放,会吸引一部分抄底资金入场,从而可能会带来估值修复的机会。
交银基金研究指出,美股的本次调整提示全球经济周期已经步入最后的过热阶段,流动性环境将由紧转松,典型的过热周期将出现大宗商品领涨大类资产、新兴市场跑赢发达国家且债券与风险资产同涨的资产组合。该研究表示,参考2006年7月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至2007年12月美股见顶期间,以A股和港股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资产进入加速上涨阶段,建议把握2018年年内的机会,抓住亚洲股市在美股逆风中的修复行情。
市场机构看好未来
实际上,不管从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还是流动性情况以及市场的估值优势看,当前A股的投资价值值得重视。
从经济基本面看,尽管当前我国经济“稳中有变”,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但整体上中国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当前中国经济韧性总体较强,已连续12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的区间,就业形势较好,工业生产总体平稳。
市场机构认为,今年以来,由于外围市场不确定性、信用风险事件频现等因素,导致投资者信心低迷,市场表现不佳。但从我国经济基本面看,各项指标依然表现较好,特别是近期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公布,稳定了市场各方预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加速,A股相对较低的估值优势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未来市场行情值得期待。
中银证券策略研究表示,虽然短期因素致使市场走弱,但是中期的变量趋好程度或好于市场预期,中期走势不必过分担忧。近期有关方面不断强调,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不会转向,税费改革的让利已经在路上,不管外部环境如何中国都将继续坚持开放,进一步的改革政策在四季度或将集中颁布。基于此,该研究指出,虽然市场悲观,但客观世界是在变好的,市场将逐步跟上这一变化,四季度后市走势不必过度悲观。
中信证券(15.21 +0.26%,诊股)研究认为,A股的基本面并无变化,而全球共振和受迫性卖出导致A股明显超跌。该研究表示,无论是基于稳定市场预期还是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政策都会积极而及时应对,防止受迫性卖出出现连锁反应。在这之后,市场的超跌背后才是真正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加速,外资从年初至今持续净流入。外汇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际收支中证券投资差额由去年的逆差转为顺差。这意味着外资在不断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对此,外资机构也对A股市场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惠理基金表示,横向比较而言,A股估值较低,且中国经济的整体稳定性强于其他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目前A股整体的风险溢价率已经处于较高位置,与国内其他大类资产相比,性价比也具有较强吸引力。A股里面不少企业能提供的现金流回报率,从目前来看非常有吸引力。
何时将迎来转机
本周五,A股市场收红,投资者情绪有所修复,这是否意味着市场“不破不立”后转机的到来?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与全球股市估值相比,A股基本面依然稳健。因此美股大跌对A股只是短期影响,对于公募基金等长线配置资金来说,短期A股市场的振荡调整是非常好的配置机会。在A股完成探底之后,不排除四季度A股出现一定幅度的技术性反弹。随着经济下滑压力在今年四季度末或明年一季度缓解,之后可能会迎来市场拐点,当然市场的拐点还需等待实体经济数据和政策预期的进一步确认。
招商基金研究认为,A股市场风险持续释放,估值经过连续大幅下跌之后更具吸引力,杀估值过程或已接近尾声。当前国内经济政策底在确认,央行降准及财政部的积极表态均再次验证了这一点,预计后续仍将继续出台其他积极政策。该研究表示,但当前压制A股市场的因素未来或仍有反复,更明确趋势需要看到美国经济见顶或国内经济见底,在此之前仍需关注结构性机会,包括盈利向好、股息率较高、估值合理的标的。
长城证券(-- --,诊股)分析师汪毅表示,短期保持谨慎,中期相对不悲观,对应中期筑底很难一蹴而就。短期看,如果没有新的刺激因素,市场是难以有明显反弹的,关注近两天是否出现积极信号。目前市场向下的基本面支撑不够强,市场普遍担心美股下跌对A股的共振和国内经济下滑的影响。但从中期来看,市场底部特征越发明显,政策底也在持续显现,当前点位对长线资金来说已具投资价值,调整过后的估值修复行情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