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桂浩明:要降准几次股市才会涨?

2018-10-14 03:02: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实际情况是,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不但没有上涨,反而大幅下跌,指数回落上百点,逼近2700点。次日,虽然上证综指勉强以红盘报收,但创业板却在盘中再创本轮调整以来新低。显然,降准的利好,并没有产生出一些人预期中推动股指上涨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很多投资者虽然寄情于山水之间,但内心还是忐忑不安的。尽管9月的最后几个交易日,沪深股市表现不错,上证综合指数还重返了2800点,但进入十月份周边市场先后开始大跌,特别是香港股市,走势十分疲弱。很多人不由得担心:A股躲过了10月的第一个交易周,但是否真的能够躲过这一劫呢?

  有人说,“央妈”是最贴心的,这不在长假的最后一天放出大招:宣布自10月15日起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举在对冲了要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之后,还将释放7500亿元资金。

  在理论上这7500亿元属于基础货币,根据货币乘数效应,可望给整个市场带来30000亿元以上的增量资金,这对于当前苦于流动性紧张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消息。所以,市场上也就有人说,尽管周边市场不行,但既然央行有大动作,股市应该不会跌,相反会逆势上涨冲击2900点。

  但实际情况是,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不但没有上涨,反而大幅下跌,指数回落上百点,逼近2700点。次日,虽然上证综指勉强以红盘报收,但创业板却在盘中再创本轮调整以来新低。显然,降准的利好,并没有产生出一些人预期中推动股指上涨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种状况的出现很正常。客观来说,央行降准是为了应对当前实体经济运行中所遭遇到的具体情况,是为了体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着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化解部分商业银行流动性偏紧的困局。而不是着眼于化解股市资金缺乏、成交量不足的矛盾。

  事实上,长假期间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继续下行,就已经提示出有关部门需要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现在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基本不存在降息的空间,而存款准备金率则还是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加上现在外汇占款持续回落,这就使得降准具有相应的可操作性。所以,面对实体经济在运行中所遭遇的严峻局面,央行果断降准是完全必要的。至于把此举视为帮股市纡困,那恐怕只能说是某些股市被套者的自作多情了。

  事实上,长假期间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继续下行,就已经提示出有关部门需要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现在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基本不存在降息的空间,而存款准备金率则还是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加上现在外汇占款持续回落,这就使得降准具有相应的可操作性。

  所以,面对实体经济在运行中所遭遇的严峻局面,央行果断降准是完全必要的。至于把此举视为帮股市纡困,那恐怕只能说是某些股市被套者的自作多情了。

  明眼人都清楚,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三次宣布降准(在去年年底时也宣布过一次),到目前为止也实施了三次降准,到了本月中旬就将进行年内的第四次降准,其力度不可谓不大。

  而作为一种数量型的金融调控工具,其在市场上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往往是需要在连续多次降准以后,成效才会慢慢体现出来。显然,现在实体经济还没有明确反映出降准所产生的效果,而股市本身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自然不可能遇到降准就止跌回升。

  否则的话,今年股市也不会跌这么多了。经常会有人会提到2009年的情景,当时也是在央行连续降准后,股市开始走出反弹行情,并且最后达到了翻番的程度。但当时除了降准以外,还有连续降息,并且有规模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应该说,与其争论,乃至猜测降准几次后股市才会上涨,不如踏踏实实地研究降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何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不管怎么说,在资金面趋于好转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得到改善是没有疑问的,而当这种改善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会作用于股市,到那个时候,股市应该有机会迎来一波真正有力度的上涨行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