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散户的百味人生:有人财务自由 有人血本无归

2018-09-30 22:57:50 信息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像上市,1990年至1991年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如果以后者为起始点,A股至今已经走过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

期间历经十一轮牛熊转换,上证A股从96点攀升至现在的2800点左右,多少股民激荡A股,有人发家致富实现财富自由,亦有股民难逃“韭菜”厄运。

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直以来,散户都是A股的主力,散户的交易额占比高达80%。在散户、机构搏杀的A股战场上,投机炒作氛围一直都很浓重,身处其中的散户往往过分看重股市的“赚钱效应”,而忽略了股票本身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

2015年股市的疯涨让一众股民疯狂,通过配资、两融等融资手法以杠杆资金入市。经济观察报记者曾经接触过的一位北京股民周先生,以杠杆资金入市,而随后股市大跌,周先生和其妻余女士两人账户被强平,原本过亿的账户只剩下580万元。

在2015年5月份前,周先生是以6000万元自有资金驰骋A股的超级散户,他认为自己操盘属于相对稳健。而2015年5、6月份期间,一位中信建投(7.91 +0.51%,诊股)北京望京中环南路证券营业部副总经理向周先生和他妻子余女士推荐申请创新“套现业务”,为其两人的两融账户总计套现融资9000万元。周先生将所有资金都投入股市而后遭遇“股灾”股票被强平,周先生也走上了与中信建投漫漫的诉讼调解之路。这样的案例在2015年并不在少数。

周先生向记者感慨道,“2008年的牛市让我第一次尝到了炒股的魅力,而2015年的股市调整让我心灰意冷。”在记者2017年初见到周先生时,周先生一家从三环附近搬到了五环外,因为大量资金投入股市,周先生也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

2014年下半年,久违的A股牛市启动,多少人配资炒股、甚至卖房炒股,一腔热血冲进股市,而后监管清理配资,股市调整来袭。像周先生这样炒股巨亏的案子诸见报端。上海一位做奢侈品生意的老板,把大部分现金投入股市,后来出现巨亏资金周转不灵,后来无奈以低于市价500万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位于上海的豪宅。

相比之下,拥有数百万元炒股资金的王女士,即便在牛市诱惑之下,出于谨慎投资的理念,并没有使用任何杠杆工具。和周先生一样,王女士也拥有十多年的炒股经验,机缘巧合之下,出于刚需,王女士在2015年上半年及时止盈买房而躲过一劫。在2008年至2014年漫长的熊市期间,王女士选择基本没怎么动过股票账户,到了2015年牛市期间,王女士靠着炒作创业板账户浮盈近两百万,加上一部分自有资金,出于刚需,在北京市区全款买入一套三居室。

与王女士的只盯K线图,并不分析公司基本面的炒股策略不同,以记者接触的刘先生则是“知识分子”股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会花数个月的时间研究一只股票,从技术分析到公司的业绩财报,各项数据都会持续跟踪,并且每周撰写全球及A股走势概况的总结报告。刘先生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不与其他投资者做过多地交流,因为不想其他人干扰。即便在2015年的大行情之下,刘先生也没有随波逐流地大举加仓创业板,虽然错过了“暴富”的机会,但是刘先生这几年的业绩一直都保持稳定。即便在2018年的弱市行情之下,依然保持了正收益。通过多年投资经验的积累,刘先生也于去年和朋友成立自己的私募公司。

和2015年的牛市一样让人记忆深刻的还有2007年的牛市,创下了A股6124点的历史高位。与这一轮牛市追逐乐视、暴风影音等善于讲故事的创业板不同,2008年的上一轮牛市中,资本疯狂追逐大盘股。当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9.17 +0.66%,诊股)顶着“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的光环登陆A股市场,开盘价更是高达48.60元,而这之后十年间,其股价长期在10元以下徘徊。记者认识的一位散户,在高位买入中石油之后,之后只能通过波段操作来减少损失。记者身边不少朋友,在2008年重仓的个股和基金,直到2015年才解套。

除了传统的炒股之外,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地朋友选择公募基金。而随着巴菲特指数投资理念在国内的推广,也有一部分投资者选择定投指数基金获得稳健的收益。北京某大型券商员工告诉记者,其在2017年通过定投50ETF指数基金获得超过50%的收益,同年通过定投港股基金也获得了翻倍的收益。而目前她将目光投向了创业板指数基金,虽然行情一直比较低迷,但是其仍在坚持,坚信定投可以穿越牛熊。

过往,每一轮的牛市,都是一轮财富洗盘,而随后的熊市,都造就了一批“高位接盘侠”。在股市里实现财富自由,亦或是倾家荡产的极端个案只是少数,更多的还是普普通通的A股投资者。对于这些投资者而言,只有对投资心存敬畏之心,充分了解股票是高风险投资,清晰定义自己的收益风险偏好,才更有胜算穿越周期获得稳健的收益。

牛熊轮回

A股里的造富神话依旧令数以亿计的投资者趋之若鹜。回顾A股的风云人物,号称“中国第一股民”的“杨百万”(真名杨怀定)赫然在列。杨怀定1989年踏入股市,买入第一只股票“真空电子”,半年后随着深圳投机客蜂拥而至上海争抢股票,行情大涨,杨怀定也以800元/股以上的价位抛掉真空电子,净赚150多万元,从一位普普通通的工厂工人成为众人眼中的“股神”。

从上交所成立之后至1997年间,A股先后经历了五次牛熊市。第一次牛市从1990年底的96.05点上涨至1992年5月份的1429点,在随后半年的熊市中,跌回386点。在1992年至1997年间,在几百点的熊市和上千点的牛市之间反复震荡。这期间,A股没有涨跌停板的限制,投机属性更强。网上流传的一位老股民回忆起当时炒股的情景:“我在交易大厅外转了一会,100元变成了200元,200元转眼变成了800元。”

沉寂多年之后,A股终于在1999年5月19日迎来波澜壮阔的大行情,史称“5·19”行情。在这轮行情中,在科技股、银行股、绩优股等多个热点板块的炒作之下,几乎超过95%的个股上涨幅度都超过了50%,股民们在这轮行情中亦是赚得盆满钵满。这也是A股历史上的第一次所有个股普涨的牛市行情。而随后A股的两次普涨大牛行情分别在2007年和2015年出现,几乎每隔八年才有一个为期不到一年的牛市。

起起落落之间,A股市场上出现了诸多超级牛散。比如减持重仓金融股的葛卫东、曾钟情于ST股的吴鸣霄、青睐中小创的赵建平等。不过,牛散毕竟屈指可数,以近两年的数据为例,盈利的股民只占了一小部分比例。

2016年,同花顺(34.53 +0.55%,诊股)投资账本显示,盈利的股民占26.8%,人均赚44935元,收益率为28.9%;亏损股民比例高达73.2%,亏损股民人均亏损50345元,收益率为-21.5%。东方财富(11.25 +1.90%,诊股)网2017年的调查显示,今年收益为正的投资者仅占29%,亏损超20%的散户投资者比例高达55.4%,亏损在20%以内的股民也有15.6%。

形形色色的散户,在股市里也难逃二八定律,只有少数的股民在A股里实现盈利。

事实上,这样的现实也更多地被股民接受,可以看到A股市场里机构的话语权在逐渐增强。随着监管严惩坐庄和内幕交易、打击黑嘴、规范上市公司信披、严卡忽悠式重组等一系列整顿资本市场的举措密集出台,A股市场的投机属性也在逐步淡化,包括国内外的机构资金更有意愿参与到一个健康的A股市场当中。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国内随着社保基金加大入市、现在养老金也进入A股,这类长线资金的入场也将促进A股的理性投资。另外一方面,随着沪深港通的开通、QFII额度的提高、A股先后加入MSCI和富时指数等,国际大型机构资金涌入A股。截至2018年6月底,外资持有A股规模已达1.28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已达6.44%,介于公募基金持股比例的8.43%和保险机构持股比例的5.89%之间。A股投资者格局的变化正在重塑市场,促进和加速一个更为理性的投资理念的形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