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频频下修转股价惹争议

2018-09-30 03:46:33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A股剧烈向下调整,拖累转债市场,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称下修转股价,上市公司股东权益被摊薄,对此,有上市公司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投出反对票。陈绍霞表示,因二级市场下跌就下修转股价过于草率。

  今年以来,A股整体表现不佳,间接拖累了可转债市场。截至9月27日,有接近九成可转债的转股价高于正股价。面对偿债压力,多家上市公司公告称下修转股价,其中下修幅度超过3%的案例有23宗。而转股价下修在利好转债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摊薄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近期宣布下修的蓝色光标(4.70 +1.29%,诊股)、兄弟科技(5.22 +1.36%,诊股)股价均在公告后出现大跌。

  除了选择卖出股票外,上市公司股东也选择在股东大会上投出反对票。今年以来,已有众兴菌业(7.11 +0.28%,诊股)等两家上市公司的下修方案被股东成功狙击,其中小投资人表现“积极”。

  对此,无锡方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霞建议称,如果可转债距到期日尚远,上市公司仅因股价下跌即提议下修则不恰当,既伤害了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也有违公司管理层“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责任,通过回购等正向激励来促进二级市场股价向转股价靠拢,是更为合适的做法。

下调转股价数量创新高,可转债成“必转债”

  可转债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小众品种,经历了去年的全面转债热,再到被投资者“遗弃”,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以中证转债指数为例,从1月底的310点左右下跌至目前的283点,导致转债指数下跌的主要原因是A股深度回调,转债隐含的期权价值缩水。“今年转债下跌的原因主要还是股市下跌。”天风证券(-- --,诊股)固收研究员韩洲枫向《红周刊》记者表示。

  一位可转债投资者向记者解释称,可转债的价值包括债券价值+转股价值。正股下跌,拖累转债价格的同时,却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风险补偿。以集思录数据为标本,目前有9只可转债的年化税前收益率超过5%,其中辉丰转债的到期收益率更是高达9.9%,辉丰转债目前的市价仅76.6元。而据国信证券(8.44 +1.32%,诊股)董德志团队统计,历史上最低价格的普通转债是南山转债,其收盘价最低也不过才跌至82.46元。

  下跌之下,可转债发行机构们祭出了一招“杀手锏”——下修转股价。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51只转债宣布下修转股价,其中下修幅度在3%以上的有23只(假设因分红导致的下修幅度≤3%),下修次数创出历史以来新高。仅8月以来,就有新泉转债、小康转债、蓝标转债、兄弟转债等多只转债的发行公司提出下修转股价。

  上述统计中,以兄弟转债的下调幅度最大,从18.17元下调至5.35元,下调后转股价仅为原价的29%!兄弟转债于去年12月上市,彼时对应正股兄弟科技的股价尚处于10元以上的高位,近期已跌至5元上下。如按照原转股价转股,目前兄弟转债市价为99元,(99÷18.17=5.44元,5.44×5.3=28.83元),意味着转股后亏损达71%;但如按照下修后的转股价执行转股,粗略计算(99÷5.35=18.5,18.5×5.3=98元),即转股后的收入为98元,亏损幅度明显减小。

  “下调转股价,会提升转债的转股价值,对于转债市场利多。”韩洲枫分析称。记者也注意到,中证转债指数自年初跌至6月底的272点后转而反弹,可转债市场早于股市回暖,显示早已有投资者注意到了其投资价值。股东权益被摊薄,股民博弈上市公司

  虽然下修转股价对转债市场构成利好,但却屡屡冲击到正股股价。譬如蓝色光标于9月10日公告将转股价从9.79元下修为5.29元,次日蓝色光标股价盘中大跌。

  对此,韩洲枫认为,“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转债下修转股价会摊薄正股的EPS,因此,如果下修幅度较大,确实会对股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蓝色光标方面向《红周刊》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受到A股市场整体下行的影响,公司股价出现大幅度调整,与原定转股价差距拉大,但下修并非意味着管理层对公司股价没有信心,“今年以来无论从收入、经营性净利润和现金流等指标来看,公司均表现良好”。

  对于摊薄股东权益的疑问,蓝色光标方面解释称,转股摊薄全体股东的权益,不光影响中小投资者,对大股东也有影响,“但如果能促进转股,将减少公司的利息支出,增厚公司的净利润和每股收益,也是一种平衡”。具体来说,如果调整后的转股价5.29元全部转股将增加2.62亿股,较调整前9.79元的转股价全部转股会多增加约1.19亿股,总股本多增加5.45%,而如果能够促进全部转股,将减少公司利息支出0.56亿元,增厚税后净利润超过0.4亿元。

  上市公司因二级市场股价低迷而下修转股价,也引起了股东们的强烈不满,不少股民在股东大会上选择用脚投票。今年以来,已有两宗下修转股价提案被否决(历史上37次下修中仅4次失败),最新的一例是众兴转债。在8月初召开的众兴菌业股东大会上,针对众兴转债的下修提案,有49%的出席股东投了反对票。值得一提的是,众兴菌业的大股东陶军也是众兴转债的最大持有人,一旦下修转股价成功,陶军可能行使转股权,既能套利,还能保证股权不被稀释,可谓一举两得!

  对此,兴证固收团队指出,众兴菌业中报业绩大幅下滑,公司“增收不增利”,而且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高,其接近90%的持股已经质押。由于众兴菌业市值仅30亿,转债余额却有9.20亿元,而下修后进一步增加稀释率。据测算,如下修成功,将新增1.16亿股。如果全部转股,对公司业绩将有不小的稀释;而如果不能转股,增加财务费用约5千万-6千万元,而公司去年利润才不到1.5亿。“无论转债的处境如何,均会对未来公司股价造成压制”。

下修制度亟待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了2017年以来的转债发行大年,目前市场已有99只转债。前述可转债投资人担心,可转债上市后6个月即进入转股期,在经历了去年以来的转债市场大扩容后,未来下修转股价的事件会越来越频繁,上市公司股东和发行方的博弈也会常态化。

  陈绍霞表示,可转债下调转股价以往也曾发生过。“A股历史上因下修引发强烈争议的一个典型事件是2014年民生转债下调事件。”他回忆称,彼时此事遭到了民生银行(6.34 +1.12%,诊股)中小股东的激烈反对,方案仅在股东大会上获得46%的赞成票、未满足参会股东2/3以上的赞成票要求,下修失败。好在随后就是2015年的大牛市,转债持有人依据原始转股价顺利实施了转股。

  “民生银行当时面临的压力是一级资本不足,如果转债转股后,权益资本可以增厚一级资本。”陈绍霞指出,当时民生银行的窘境也存在于当下不少转债发行公司的身上,如果不下调转股价,本息兑付压力会严重恶化企业的现金流。记者通过Wind数据统计(截至中报),在上百家发行转债的上市公司中,尽管大部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高,但有些公司股票质押比例却比较高。譬如近期大幅下修转股价的兄弟科技,其大股东钱志达已累计质押了其总持股的63%,而且大部分质押股份即将在10-11月迎来解质押。

  另据兴证固收团队研究,大股东持有转债数量多、转股价与市价背离严重的那部分转债最有可能下修转股价。集思录数据显示,目前接近九成的转债的正股价低于转股价,其中正股价/转股价≤0.8的转债有52只。差距最悬殊的是辉丰转债,目前ST辉丰(2.24 +0.00%,诊股)股价2.24元,不足转股价7.71元的三成。

  那么,如何判断下修转股价合理与否?陈绍霞认为:“可转债的存续周期较长、通常在5年左右,上市公司一旦因二级市场股价下跌即下修转股价,过于草率。参考民生转债的转股过程,不下修转股价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转股可能,或许一两年后行情好转,出现转股套利空间,也是很有可能的。”他还建议,如果转债确实临近本息兑付日期,而上市公司确实偿债压力较大,迫不得已下调转股价,也应及早、充分地通过信披向股东予以说明。

  进一步分析,他指出,如果二级市场股价的下跌是非理性因素所致,股票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管理层应该采取股票回购等手段,推动股票价格向价值回归,维护全体投资者的利益。如果二级市场股价的下跌确实是对公司业绩不佳、股票价值缩水的反映,那么下修转股价,无异于向本就被股价下跌所困扰的股东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上市公司管理层更需要的是自我反思转债项目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出发,慎重考虑是否需要下修转股价,如果可转债转股失败不危及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企业不宜随意下修转股价格,损害股东利益。

【红刊财经】频频下修转股价惹争议 可转债蹊跷“对标”上市公司股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