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A股投资者结构悄然生变 “三足鼎立”正在形成

2018-09-16 07:06:5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9月14日,海通证券(8.58 +0.00%,诊股)一份名为《08年以来A股涨幅垫底》的研报,对比了中国和全球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股市情况。报告中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快,但是股市涨幅最小,08年低点至今,中国名义GDP年化增长11.5%,上市企业净利润年化增速13.1%,在全球主要国家/地区中位居第一;同期证综指年化涨幅4.9%,沪深300指数年化涨幅7.5%,在主要国家/地区中涨幅最小。

  今年以来,A股表现尤为“熊冠全球”,各主要股指跌幅均超过18%。严冬之下,市场情绪脆弱,各方资金矛盾心态加剧。

  不过,在此期间,A股投资者的结构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一方面,内地资金面对低迷的市场,大多犹豫、纠结、望而止步,少有机构逆市前行;另一方面,外资却正在加速进入A股市场,与保险、公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一升一降”

  2018年以来,A股市场走出明显调整。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A股估值吸引力提升,外资私募跑步入场、陆股通北上资金加速涌入,A股MSCI占比提升,外资对A股保持了持续而稳定的流入。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却在不断下降。

  根据Wind数据,2016年年底,外国资本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仅为3.05%。一年半以后,这个比例已然翻番,外资成为了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截至2018年6月底,外资持有A股规模已达1.28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已达6.44%,介于公募基金持股比例的8.43%和保险机构持股比例的5.89%之间,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而在2007年9月底,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高达40%,掌握着A股“话语权”,此后便逐年下降至当前的10%以内。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未来5到10年,外资持有A股的比例有望提高到5%至10%,即每年流入A股的资金量有望超过2000亿元。“一升一降”之间,折射出投资者结构悄然改变。

  天风证券(-- --,诊股)表示,在外资规模显著提升后,外资目前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已经今非昔比,一方面外资流入流出会加剧A股市场整体的波动(如二月份美股暴跌时的情况),另一方面外资话语权的提升,将重塑A股市场中长期的选股逻辑和估值方法。

  尽管今年A股外资持股在不断扩张,但绝对比例仍然较低,远远低于日本(2017年数据)、台湾(2017年数据)、韩国(2013数据)市场中外资持股占比的30.1%、27.3%、15.9%。

  外资进场提速

  风格务实、擅长长线投资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今年以来高歌猛进,一路买买买。多位受访基金经理透露,近期部分QFII机构正在火热地逆势加仓。

  私募翼虎投资合伙人陈凯表示,外资属于偏长线的资金,作为短线底部的判断依据不足,但A股估值已经处于长期底部区域,长线确实已经具备左侧布局条件。

  从更早的数据来看,2018年二季度,QFII加仓动作已经很明显,其持股市值达1061.64亿元,比2018年第一季度的1057.51亿元增加了4.13亿元,增加幅度为0.3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分行业来看,QFII偏好白酒、白色家电等板块,其中白酒板块二季度持有总市值高达194.74亿元。

  一位香港的美国投资机构分析师告诉记者,外资目前对A股更有信心,研究员也调研了很多A股上市公司,不少优质个股和板块处于价值洼地,公司在二季度基本以增持为主。

  另外,境外资金借助陆股通进入A股市场,也呈现出加速趋势。从今年年初至9月13日,陆股通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2243.06亿元,其中4-6月为密集流入期。从中报披露的情况来看,陆股通资金二季度以来对A股总体进行了大举增持。1440只陆股通标的中,905只股票二季度以来持股比例提升,占比近2/3,中国石化(6.77 -0.88%,诊股)、分众传媒(7.68 +3.78%,诊股)、民生银行(5.98 -0.33%,诊股)等逾30股增持超1亿股。

  值得一提的是,A股纳入MSCI推动了外资更大规模地进入A股市场。上述增持数量居前的20只股票全部为MSCI标的。

  根据中金公司2017年7月发布的《MSCI纳入A股:国际视角看A股》研究报告测算,MSCI纳入A股带来的短期资金流入规模在150亿-200亿美元左右;随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未来5-10年MSCI将逐步加大对A股纳入的力度,纳入的标的可能从目前的大盘拓展到中盘股和小盘股,纳入比例有望从当前的5% 提升至50%,预计在此过程中每年流入A股的资金规模大概在2000亿-4000亿元。

  中信证券(15.68 -0.19%,诊股)研究认为,关注长期投资、相对收益、风险可控的外资对投资A股还是有两点担忧:一是中国政策上把筹码再押在房地产上,去杠杆半途而废。二是中美贸易战升级:因为大部分的亚洲新兴经济体都“捆绑”在中美贸易这条产业链上。如果上述问题解决好,外资流入A股可能会提速。

  内资踟蹰

  眼下,A股市场正如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说的那般“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相对积极进场的外资而言,内资机构则显信心不足。多位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的公募和私募人士表示,目前的A股市场,极少有逆势加仓的机构。

  对于公募持股市值占比连年下滑的趋势,一位从大型基金公司“奔私”的基金经理认为,这主要是因为A股行情、监管环境、资管行业多元化等外部因素影响,以及公募行业内部短板的制约所致。从今年二季度数据来看,公募主动减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2018年公募基金中报显示,国内公募基金积极减仓,2018年第二季度基金股票仓位整体下降。据海通证券统计,截至2018年7月20日,2018年第二季度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分别为83.3%、79.9%、59.8%,较2018第一季度分别下降2.5、下降3.1、上升1.6个百分点,仓位整体下降。

  深圳一家40亿左右规模的老牌私募表示,公司产品暂时维持原有仓位。“我们判断,未来A股是一个复杂底的构筑过程,行情有反复,不适宜高仓位,所以保持一个合理仓位,进可攻退可守。”

  为了抵御A股市场整体下行造成的损失,有私募干脆把仓位降到3成甚至更低。即便如此,今年以来私募清盘现象依然屡见不鲜。“这和一部分私募持股比较集中有关。持股集中的情况下,今年个股行情的波动幅度较大,很容易达到产品清盘线。”上述私募解释。

  为此,有私募人士甚至笑言“放假业绩可能会更好,至少不会继续亏下去。”

  尽管大多数机构对加仓仍然持有保留态度,但依然有少数机构逆势加仓,如星石投资、朱雀投资等。广东另一家私募总经理认为,目前A股处于底部,许多个股已进入上升通道,是最佳入货时机。投资就是要“莫在顶峰慕名而来,莫在低谷转身而去”。公司目前已满仓操作。

  华南一家公募基金经理表示,面对不确定的环境和低迷的市场,相对看重短期的超额收益的国内机构更愿意减仓应对,等待趋势逆转追高买入,而国外机构更愿意逢低潜伏等待,长时间持股畅享公司发展带来的长期收益。同时,他也指出,中短期内还有不少制约A股“反弹”的因素。例如现在市场外围因素不确定性较高,加上美国正处于缩表周期,新兴市场资金流向上承压。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景气度平淡,大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预计A股三季报盈利不乐观。这些因素都会提升A股风险偏好,从而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持仓比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