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促进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十八条建议

2018-08-25 22:37:55 信息来源:金融投资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期,中国股市熊样依旧,又创调整新低了。有一点需要注意,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几乎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股市中倒数第一了,有关投资价值参考指标竟然远低于美国等西方市场。

  ■牛人说市

  ■陈景庚

  近期,中国股市熊样依旧,又创调整新低了。有一点需要注意,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几乎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股市中倒数第一了,有关投资价值参考指标竟然远低于美国等西方市场。在历经了三年多的诛心折腾,股民在寒冬里熬过了5次以上股灾和一次熔断,眨眼间上证指数已经从5178点一路下杀腰斩至现在的2600多点,大部分股票已经较2015年的高点跌幅达70%甚至更多,甚至连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员工资管计划等都出现了频频爆仓的情况,市场真的惨不忍睹。但尽管二级市场不堪重负、股民损失巨大,可新股还在高歌猛进,结果给股市造成了漫漫熊途。在接连被“割韭菜”后投资者争先恐后离开股市,社会直接融资也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信心比黄金重要,牛市不只属于美国!面对这样疲软熊态的市场,管理层监管调控的艺术更加重要,而核心就在于站在投资者角度,多为投资者考虑,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因此,笔者提出18条建议。

  1、要积极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注重财产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放开市场准入,不搞国进民退,同时积极推进国企改革,以“双百行动”为爆发点,真抓实干地改革,尤其是对于非国计民生的行业可以彻底引进民营资本甚至境外资本,激活企业活力。

  2、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去杠杆要根据市场情况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需要,而不是盲目地一刀切。中国不适合休克疗法,否则后果十分严重,尤其在中美贸易战下,为此还要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及资本市场的需要适度地精准放水,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

  3、降税减负不要总是停留在口号,要切实大幅度加大降税减费的力度。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还有就是降低五险一金等企业负担。

  4、对弄虚作假、欺骗市场、内幕交易加大处罚力度,对因为上市公司作假等造成的退市必须由大股东及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补偿。建立第三方维权机构,在上市募集的资金和每年的利润中按照一定比例备提赔偿基金,专户存储用于对广大股民的赔偿,千万不能把市场的风险全部扔给普通投资者,而大股东则拍拍屁股走人。

  5、推进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分红比例不低于50%,让投资者得实惠,让股市更有投资价值。对不分红、少分红的公司原则上禁止再融资,如果中国的银行业每年分红的年化收益率达8%以上,何愁股民不来投资?

  6、证监会必须誓死坚持三公原则。其实股市搞好、经济发展了就是助力实体经济,千万杜绝类似工业互联、小米等这样的公司插队。股市就是股市,不要赋予太多市场外的功能。

  7、要严格限制已在境外上市的大而胖的已经缺乏成长和想象力的公司回归A股圈钱融资,而要立足从小到大培育国内新的有潜力和核心科创能力的独角兽公司。

  8、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鼓励上市公司对旗下优质成长公司的分拆上市。比如对“科技+资本”模式的600100清华同方旗下的同方威视、同方有云、同方环境、同方知网等等就可以分拆上市,激发创新活力。

  9、中国股市的功能不仅仅是只为了融资,所以IPO要根据市场牛熊情况而推进。不因为人为的妄想注册制而搞去IPO库存的目标数量管理,心理目标也应该去除。切实根据市场情况发行股票、维护股市稳定。

  10、古今中外,任何企业的做强做大不仅仅依靠内生增长,还需要有外延发展,比如对上下游的整合重组甚至跨界重组,这也是国企改革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更是促进市场资源配置的最好方法。为此,证监会要积极的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尽可能的优化重组审批流程,大幅度的缩短资产重组的时间。

  11、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和上市公司回购公司股票,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予以回购质押融资。对因此增加的投资收益,在2年后兑现收益的可以予免税或减半征税。

  12、极大可能的降低股票流通成本。在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股市熊态时应该适当地降低印花税,也是在政策上给予投资者的心里暗示和支持。

  13、努力维护好股市生态,需要适度依法的监管。但监管务必要兼顾历史、中国国情,也要看实质性危害性,不要动不动就进行运动式监管,使得实力个人和投资机构都变成了野蛮人和妖精。对二级市场的正常投资交易要呵护,利用大数据等进行日常监控,而不是顶格处罚的秋后算账。

  14、积极引导社保、养老、企业年金、保险基金等中长线资金入市,依法建立国家级股市平准基金。不要像原先的国家队救市资金短期急于退出,要真正立足股市慢牛,对股指的稳定上行起到积极的稳定调节作用,防止股市大起大落,为国为民严守住股市的系统性风险。

  15、公募基金及券商机构要有大局意识。当前的股市缺少赚钱效应和想象力,市场死气沉沉,股民投资信心丧失殆尽,此时就需要主力机构积极启动一些符合改革方向和成长预期的板块,积极的挖掘出题材热点、改革红利和未来成长预期,形成新的赚钱效应。

  16、管理层应该积极出台优先股的相关配套政策。规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尤其是国有上市企业的大股东所持50%以上股权转为优先股(央企国有股东中建议80%的股权转为优先股),优先股部分不得在二级市场交易减持,以减小对二级市场的抽血冲击,缓解直接融资的压力;同时,为了防止特殊情况下的变现、转让风险,上市公司中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比重不得高于70%。

  17、必须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政策,严禁通过清仓式减持,包括穿透式监控大宗交易。企业上市是为了融资发展而不是大股东的短期兑现,建议只有在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了向二级市场的融资额度时大股东才可以分阶段减持,且大股东减持的最多数量不得高于所持股份的70%(去除优先股后)且不得低于IPO发行价减持;同时要积极引导好PE、VC等风投及股权投资机构的二级市场减持,对发起股东以外的股权投资者原则上可以维持现有的规定,这要有别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减持,以便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资本市场。

  18、尽管大A被纳入了MSCI等,尽管境外资金正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流入,但相对于A股的规模可能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不要总把希望寄托在外资的救市,更不能为了金融开放迎合老外来抄中国股民的底。何况目前我们大多数金融、地产及公用事业股都在净资产价格之下,市盈率有的仅仅5倍左右。我们与其舍近求远还不如善待、关爱一点国内的股民,因为他们才是中国股市的最大贡献者、最大牺牲者,是中国股市的强大后盾。

  笔者认为,3000点以下的中国股市已经遍地黄金,若干股票一年后具有一倍甚至几倍的上涨可能。也许就在某一天、某一刻憋了已久的多方主力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涨百点甚至几百点以上,然后彻底宣告大盘的转势,那将是大家一辈子很难遇到的10年慢牛的开始!当然,这个慢牛的希望也只能寄托于中国的深化改革,需要真的改革!而我们选择相信自己、相信改革、相信中国、相信未来,或许慢牛就在前方,只是需要一点点耐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