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上周新兴市场资金大撤离 为何全球基金还在涌入中国

2018-08-15 08:33:16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土耳其里拉暴跌导致悲观情绪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这时候,A股投资者该撤退还是抄底?新兴市场资金动向非常有意思!

  全球跟踪体量最大的基金研究机构EPFR向中国证券报(ID:xhszzb)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的最近一周,资金迅速从新兴市场撤离,但是中国市场却吸引外资资金涌入!

中国获得资金“独家青睐”

  EPFR的监测数据显示,过去一周,5.2亿美元从新兴市场净流出,其中债券市场净流出量为6.8亿美元;过去一个月,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出量为4.6亿美元,其中权益市场的净流出量为14亿美元。二季度的数据显示,新兴市场资金净流出量高达150.94亿美元,其中权益市场的净流出量为183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则呈现完全不同的状况。过去一周,EPFR跟踪的基金中,1.75亿美元净流入中国市场,其中权益基金净流入3.75亿美元;过去一个月,中国市场资金净流入5.4亿美元,其中权益市场净流入5.03亿美元。更长的二季度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净流入37.3亿美元,其中权益市场净流入50亿美元。

新兴市场共同基金、对冲基金资金流向

来抄底?上周新兴市场资金大撤离,为何全球基金还在涌入中国

  数据来源:EPFR (单位:亿美元)

  注:EPFR跟踪基金总体量为34万亿美元

  另一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上周五,证监会发言人高莉在回复“外资持续流出中国资本市场”相关言论时称,今年以来,境外资金通过互联互通等渠道持续流入A股。2018年1-7月,境外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市场1616亿元。6月以来,虽然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但外资投资A股的势头并未减弱。6、7两个月,净流入A股市场的境外资金为498亿元。

  但具体来看,外资动向较为复杂。全球头号对冲基金——桥水的二季度持仓显示,相比一季度,其二季度大幅增持新兴市场代表基金IEMG,增持幅度近18%;不过,其同时大幅减持另一只新兴市场基金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ETF。

外资战略布局中国市场

  外资持续流入A股市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A股市场在全球的重要性提升。

  8月14日凌晨,国际知名指数编制公司MSCI宣布,将实施纳入A股的第二步,把现有A股的纳入系数从2.5%提高至5%,此外,还有10只A股将以5%的纳入因子新加入,使得纳入MSCI的A股股票增加至236只。

中航沈飞(35.68 -1.03%,诊股),中国神华(17.90 +0.00%,诊股),国电电力(2.62 -0.38%,诊股),中国联通(5.42 +0.00%,诊股),国电南瑞(15.51 +1.11%,诊股),恒力股份(16.25 +0.31%,诊股),TCL集团(2.88 +1.77%,诊股),中兴通讯(16.30 +5.91%,诊股),用友网络(28.31 -3.11%,诊股),玲珑轮胎(15.47 +1.38%,诊股)。

  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的10只股票分别是:

  中金公司分析称,此次调整会带来A股所有成份股权重的普遍性提高和相应的资金流入,现有海外中资股成份股权重则进一步摊薄。根据测算,A股纳入系数从2.5%提高至5%,将使得A股在MSCI中国指数中的整体权重从1.3%上升至约2.4%,在MSCI新兴市场中的权重会上升至0.8%左右,进而带来约75亿至1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另外,据中信建投(8.52 +0.12%,诊股)证券测算,长期来看MSCI完全纳入有望带来2.3万亿元人民币增量资金。

  不仅如此,另一家指数提供商富时罗素CEO Mark Makepeace日前也公开表示,如果富时罗素决定下个月(9月)将中国内地股票纳入其旗舰指数,其对中国内地股票的权重可能高于MSCI。

  政策面也是明确鼓励!近日,证监会分别召开党委会和主席办公会,研究了需要重点推进和抓紧抓实的几项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支持A股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提升A股在MSCI指数中的比重。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统一准入标准,放宽准入条件,扩大境外资金投资范围。

“抄底”中国的姿势

  部分外资人士认为当前A股已接近低位,值得“抄底”。

  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股票研究主管兼策略首席分析师佟江桥表示,从估值来看,MSCI中国和沪深300等指数的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保险等行业估值也处于历史低位。政策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近期有宽松迹象,利好经济增长。预计接下来中国经济增长或放缓,但增长质量将提升。因此,建议投资者增持房地产、材料等板块。

  澳洲安保集团动态资产配置部主任Nader Naermi也表示,一有风吹草动,全球投资者都奔向美国。但事实上,美元资产已经变得太拥挤。一旦波动率抬头,这部分投资者可能在劫难逃。Naermi表示,从全球配置角度来看,中国是其最看重的市场。“低通胀、经常账户顺差、充足的外储、巨大内需等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绝佳的投资市场。”其表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公司的负债率。

  新加坡毕盛资产管理创始人王国辉认为,海外投资者最关注两大问题:一是中国的去杠杆进程;二是全球贸易摩擦。海外投资者一般认为去杠杆过程短期难免阵痛,但是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目前其接触的外资投资者认为,政府去杠杆的成效是显著的,影子银行规模增长被遏制。但王国辉认为,去杠杆会持续三年甚至更长时间,银行板块或受其牵连,盈利增长承压。此外,在外围因素影响下,会尽量回避出口依赖程度高的公司。

  被问及外资是否会冲进来抄底,王国辉回答,目前其接触的外资多出于观望状态。毕竟贸易摩擦的前景还不明朗,市场也并非完全吸收其影响。

  行健资产管理CEO颜伟华也表示,海外投资者密切关注中国的去杠杆进程。近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转向更务实。不过,虽然投资者认为眼下A股估值低位,是买入机会,不过多数还在观望中。

  对于A股后市,泰旸资产表示,不乐观,也不悲观,寻找结构性机会。更多聚焦消费、医药等和经济相关性较弱,并且受外围摩擦较小的行业和个股。诚然,近期消费类、医药的跌幅相对较大,但这更多是资金面和情绪的被动选择。在当前时点,配置消费、医药这类受经济影响较小,且长期成长确定性高的行业,才能有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获得绝对回报。

  清和泉资本认为,下半年市场上比较确定的机会,一是估值切换,集中在社会服务和可选消费这两个增长比较稳定的板块;二是市场的过度悲观导致估值压缩,如果在下半年国内外紧张的环境边际改善,可能会存在悲观情绪修复带来的估值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