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创丰资本 | 数字PCR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08-14 05:28:39 信息来源:投中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投中网(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编者按:伴随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热度,靶向药被推入了大众视野。

  伴随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热度,靶向药被推入了大众视野。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基因精准检测是确保患者能够合理选用最佳靶向药的关键前提。自2012年推出以来,dPCR技术经过不断优化,现已经能够实现精准、快速检出基因突变,方便医生和患者及时选择相关靶向药,从而实现个体化精准抗癌治疗。

  dPCR(数字PCR)技术目前已被行业公认为是支持cfDNA检测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其具有对核酸分子的绝对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等优势,近年来在精准诊疗实践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能,被广泛用于伴随诊断、病毒检测、药物基因组学和无创产检等领域,未来还将在多种临床场景中得到应用。

  创丰资本为国内领先的私募创投机构,目前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在医疗领域以天使期的投资为主,重点关注医疗器械和移动医疗方向,成功投资案例包括:运怡医疗、柏为医疗、爱思唯医疗、万瑞飞鸿、固圣生物、康健德科技等一系列明星项目。

  创丰资本投资经理何嘉勰主要关注分子诊断、基因测序、靶向药物和细胞免疫治疗等前沿医药细分领域,主导医疗领域行研并参与系列医疗项目的调研。今天的创丰研究,就有请何嘉勰为大家深度解析dPCR行业。

  dPCR IVD核酸标准化检测的首选技术

  IVD(In Vitro Diagnosis,即体外诊断)方法主要有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三种方法检测物质不同、功能定位不同、互相补充,共同完成临床体外诊断的需求。

  分子诊断是一种检测核酸的体外诊断方法,除用于广泛临床外,还可用于宠物医疗、犯罪侦破、事故溯源等场景。在分子诊断中,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在体外大量复制特定核酸片段的分子生物技术,通过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使得微量目标核酸扩增几百万倍,从而实现后续的信号捕获。

  dPCR则是在PCR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芯片和荧光检测技术进行核酸绝对定量检测。芯片技术是dPCR的核心工艺,可以使核酸溶液稀释形成“单分子模板PCR扩增”环境,从而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

  dPCR为对核酸分子的绝对定量检测,适用复杂样品检测、不易受PCR抑制物影响,兼容染料法和探针法。尽管目前国内临床上尚未采用dPCR,但其技术原理为绝对定量分析,灵敏度、特异性、精确性更高,未来将用于多种临床检测场景。

  在多数应用场景中,临床需要标准化检测特定个数位点(通常小于8个),而dPCR具备取代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qPCR(荧光定量PCR)的优势。因此,dPCR既是未来临床标准化分子诊断的首选技术,也是IVD核酸标准化检测的发展趋势。

  2021年分子诊断市场将达到129亿元

  我国的分子诊断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4-2017年期间CAGR(CompoundAnnual Growth Rate,即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6.9%。按此速度测算,预计2021年分子诊断市场将达到129亿元。

  一方面,多个政策正加速推动分子诊断的发展。2015年2月,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成立;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并决定在2030年前政府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此外,《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计划”》《国家“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政策皆对分子诊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国家产业政策也在助力国产化替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十三五”医疗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都进一步促进了分子诊断行业的发展。

  目前来看,dPCR相较于NGS(高通量测序)更加符合国产化替代的逻辑。何嘉勰指出,国内公司和国外公司目前都在进行产品注册的申报阶段,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技术进步也给dPCR将带来了新的应用机会:dPCR的高灵敏度使得液体活检成为可能,连续监测的需求上升也在给dPCR新的发展机会。

  但需要注意的是,dPCR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在仪器设计、芯片技术、原材料成本、医院采购流程上都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同时也面临NGS仪器厂商和主打NGS的第三方临检中心(燃石)的竞争和抵制。

  伴随诊断dPCR临床首要应用场景

  在dPCR产业链中,dPCR仪器和dPCR试剂是本报告分析的重点。产业链中上游主要为芯片和dPCR仪器的研发,具有封闭式的特点;产业链下游根据不同渠道分别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应用场景上,dPCR目前主要用于伴随诊断、病毒检测、药物基因组学、和NIPT(无创产检)等场景。伴随诊断是dPCR临床首要应用场景,未来dPCR还将在在病毒检测、药物基因组学和NIPT均具备发展潜力。

  目前,dPCR国内市场处于萌芽状态,根据各应用场景前景预测,2021年dPCR仪器和试剂市场容量综合将达到43.9亿元。

  dPCR在四个场景的应用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药物基因组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尽管在国外已经有较高的认可度,但还未得到国内医院的完全认可;NIPT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市场增速快,竞争市场化程度高;dPCR使NIPT检测实现标准化,便于医院引进;伴随诊断处于快速发展末期,市场接近饱和,但dPCR结合了液体活检技术,创造新的需求并成为了dPCR发展的主要市场;病毒检测市场已经成熟,未来市场增速较小,因此dPCR在病毒检测领域优势不明显。

  芯片和仪器研发——dPCR仪器公司的核心壁垒

  dPCR仪器是封闭式平台,只能适配对应设计的数字芯片,并呈现全自动化发展趋势,具备相应的核心技术壁垒,因此对企业的技术要求也在进一步加强。

  何嘉勰指出,由于仪器平台的封闭式特点,dPCR仪器实际上卖的是“仪器+耗材”。芯片是“耗材”,是试剂生产的核心原料。以dPCR试剂盒1200元/盒、芯片75元/片计算,预计到2021年,dPCR芯片市场将是2.4亿元。

  根据是否自主生产芯片,dPCR仪器厂商可分为自主生产芯片和将芯片生产流程外包两种业务模式;根据仪器的销售方式,可分为与试剂厂商合作销售仪器贴牌给试剂厂商进行销售、仪器经销以及仪器直销三种业务模式。

  国产dPCR仪器尚无上市销售数据,根据访谈何嘉勰认为国产PCR仪器受试剂销售制约,收入预计毛利为67%;另外,进口仪器目前的出厂价约为100-110万元,国产dPCR仪器的出厂价为60万元,仅为进口仪器的57%,因此还具备价格优势。

  dPCR仪器市场有限,假设每台dPCR仪器售价为60-100万元,每个科室至多够买一台仪器即满足检测需求来计算,其总市场容量为30.5亿元。

  dPCR仪器的市场集中在医院病理科、检验科及LDT。检验科的应用场景为病毒检测、药物基因组学及NIPT,总市场容量在17.6亿元左右,占到dPCR仪器市场容量的一半以上。如果2021年前能进入检验科,可覆盖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3.6亿元。

  dPCR试剂技术壁垒低,核心竞争力在于销售能力

  dPCR试剂生产需要注册III类证,III类分子诊断试剂设计目前已实现标准化,因此其难点在于申报费用和申报时长。需注意的是,试剂生产技术壁垒低,厂商生产流程主要包括Mix配方的研制和验证、酶原料的采购、试剂盒的打包和封装,具备小面积的合格生产厂房即可进行dPCR试剂生产。

  芯片是试剂生产的核心原料,dPCR试剂厂商的试剂研发必须根据合作芯片进行调整,因此根据是否进行仪器制造,dPCR试剂厂商可分为只进行试剂生产(如上海汇真)和试剂生产+仪器贴牌制造(如诺禾致源、科维思和泛生子)两种模式。

  何嘉勰指出,dPCR试剂厂商受仪器厂商芯片的约束,在研发和生产环节不具备强壁垒,因此dPCR试剂厂商与上游合作时,需要依靠自身销售能力提升自己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而下游医院话语权强势,dPCR试剂厂商更需要有向下的销售能力方能打开市场。

  由于dPCR试剂领域注重销售能力,因此进入qPCR试剂市场的试剂厂商大多依据自己地方优势展开营销。现阶段dPCR试剂厂商多以以直销为主;随着国家法规对qPCR试剂销售的管理逐步加强,dPCR试剂厂商将转变为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模式。

  据测算,dPCR试剂直销毛利率可达87%、经销毛利率为76%。但毛利中约有40%为临床费用支出(市场早期可能比预估更高),因此实际综合毛利率约为40%。

  预计在2021年,dPCR的试剂市场容量接近40亿元。伴随诊断市场为14.5亿元,NIPT市场为18.6亿元。可以预见的是,伴随诊断和NIPT将成为dPCR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届时,dPCR的试剂潜在市场容量将超过90亿元。

  国内新兴公司涌现,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国外市场中,ABI(APPlied Biosystems)和Bio-Rad是dPCR仪器的两大巨头,ABI生产芯片式dPCR仪器QuantStudio 3D,操作流程全自动;Bio-Rad产生微滴式dPCR仪器QX200和RainDrop,操作流程均半自动。在价格上,RainDrop优于QX200和QuantStudio3D。

  ABI目前已进入中国市场并拥有国内4家代工厂商贴牌,分别为南京科维思、天津诺禾致源、北京泛生子以及一家暂未知企业;而Bio-Rad将以直销模式进入中国市场。

  根据分液的方式不同,可以将dPCR仪器分为芯片式和微滴式,芯片是两种技术流程中的核心工艺;微滴式在技术原理上、通量和液滴数方面均优于芯片式,但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待突破。

  国内OEM企业希望使用ABI仪器开拓和抢占病理科市场,因此现阶段对利润不太敏感。

  国内亦有许多dPCR仪器新兴公司涌现,技术与国外相比落后不多。国内有自主技术的小公司主要集中在微滴式dPCR仪器的研发方向,尽管微滴式技术具备一定领先的趋势,但市场反馈尚无定论。

  何嘉勰认为,在dPCR仪器市场,国内创业企业也处于申报准备或审批阶段,具备较大成长空间;dPCR试剂市场将延续qPCR格局,以艾德生物(53.25 +0.85%,诊股)、凯普生物(17.83 -0.83%,诊股)为代表的龙头将进入dPCR试剂市场。

  而dPCR仪器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包括研发能力、芯片设计能力和产业战略布局;dPCR试剂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在于销售能力。

  (作者何嘉勰: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基础医学博士学位。2016年加入创丰资本,目前担任公司投资经理,主要关注分子诊断、基因测序、靶向药物和细胞免疫治疗等前沿医药细分领域,主导医疗领域行研并参与系列医疗项目的调研。)

  创丰资本重要声明:本报告的作者是基于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本研究报告。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

  (编辑:冉一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