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医药板块蒸发千亿 九鼎系、赵丹阳、姜广策被“埋”

2018-07-24 21:05:0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长生生物(11.75 -9.96%,诊股)“疫苗造假事件”,在医药板块正上演“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剧情。资本市场的各方避之唯恐不及,无奈却已经受到这轮次生灾害的波及。

  7月24日一大早,交易所的互动平台上就炸开了锅,多家医药上市公司纷纷声明公司业务与疫苗无关。尽管当日医药板块整体已显出反弹之势,但是危机仍未解除。

  此前一个交易日,除长生生物、长春高新(205.00 -4.30%,诊股)、康泰生物(52.16 -10.01%,诊股)、智飞生物(42.36 -3.95%,诊股)、沃森生物(19.38 +2.43%,诊股)几大疫苗股集体跌停、巨额卖单压顶外,中证医药行业分类中274只个股仅有20只收盘处于上涨状态,数百家医药企业合计千亿市值灰飞烟灭。

  在疯狂下跌的医药股当中,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发现,不乏“九鼎系”、“医药一哥”姜广策旗下西藏德传、“私募教父”赵丹阳旗下赤子之心等机构持仓。

  “九鼎系”持仓市值蒸发近2亿

  如果说“中植系”旗下财富管理公司踩雷长生生物是运气不好,那“九鼎系”一天之内持有的医药股市值蒸发近2亿就似乎显得有些无辜。

  据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不完全统计,仅7月23日,“九鼎系”持仓的医药股全线下跌。其中九典制药(22.18 +0.68%,诊股)(300705.SZ)跌幅最多,达10个百分点;盘龙药业(44.57 +1.07%,诊股)(002864.SZ)尽管跌幅不及九典制药,但由于“九鼎系”在其中合计持仓比例较大,故7月23日,其持仓市值减少8325万元;做医疗器械的欧普康视(38.66 +2.09%,诊股)(300595.SZ)也未能幸免,当日跌幅达5.28%,“九鼎系”持仓市值减少4493万元。

  目前“九鼎系”有两大资本运作平台:一家上市公司九鼎投资(17.10 +1.48%,诊股)(600053.SH),另一家则是国内首家挂牌的PE机构九鼎集团(430719.OC)。

  一直以来,“九鼎系”以擅长医药行业投资所著称。据此前媒体报道,一位PE业内人士称,九鼎在医药并购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全国绝大部分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的药企都被九鼎扫了一遍。

  在此前的医药投资中,“九鼎系”也获得了多个奖项。譬如“投中信息”颁发的2016年度中国医疗及健康服务产业最佳退出案例TOP10(普德药业)、2016年度中国医疗及健康服务产业最佳生物医药领域投资案例TOP10(中和药业)。

  据九鼎投资2017年年报,“九鼎系”专门的医疗产业基金就有4个,专门投资大健康及相关产业。除此之外,昆吾九鼎(北京)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在上述医药个股中,“九鼎系”也是通过这些私募基金公司或有限合伙公司进行持仓。据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观察发现,“九鼎系”并不是用单一的公司进行持仓,而是用多个公司持仓同一家公司。如在九典制药前十大股东中,“九鼎系”就通过四家名称以苏州夏启开头的有限合伙公司合计持仓超6%。

  北京一位私募行业的刘先生告诉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这种持仓方式在私募当中很常见。一方面是为了分散风险、操作灵活,另一方面可能是私募机构并不想在前十大股东中暴露的那么明显。

  对于“九鼎系”未来是否会继续大规模持仓医药股,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曾联系九鼎投资,目前暂未收到对方置评。

  “私募教父”“医药一哥”无一幸免

  除了“九鼎系”外,许多钟情于医药行业的私募大佬在本次医药板块的普跌过程当中也受到波及。

  首当其冲的就是“医药一哥”姜广策。

  据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不完全统计,7月23日,姜广策旗下的西藏德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佛慈制药(10.19 +0.00%,诊股)(002644.SZ)、太安堂(7.26 +1.97%,诊股)(002433.SZ),分别下跌1.92%和1.25%;鹏华资产德传医疗资产管理计划持有新开源(23.08 +10.01%,诊股)(300109.SZ),跌幅更是达到了7.45%之多。

  姜广策在医药界是个妥妥的学霸,他不仅是中山大学有机天然药物博士,还是广东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制药博士后,广东省2007年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

  2010年开始,原本在券商担任分析师的姜广策离职创业,发行了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支二级市场的医药行业基金。

  两年后,他创立了西藏德传,并发行了首支德传医疗基金,专注于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投资。基金成立一年多,管理规模增长逾6倍,累计收益率达到82%,他也获得了“医药一哥”的称号。

  在今年4月,姜广策接受《证券市场红周刊》采访时说,在目前波动的市场背景下,最佳的资金配置策略就是提升对医药板块的配置比例,至于如何配置则必然是要从业绩和基本面上进行优选。

  如果说“医药一哥”姜广策投资医药是科班出身、专业所致,那毕业于厦门大学自动化系的“私募教父”赵丹阳则是钟情于“喝酒吃药”。尽管吃的全是中药,可依然无一例外的受到波及。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赵丹阳的旗下私募赤子之心分别持有三家中药企业股份。7月23日当天,赤子之心所持有的太极集团(13.31 +2.07%,诊股)(600129.SH)、马应龙(17.05 +1.31%,诊股)(600993.SH)、以岭药业(14.25 +2.59%,诊股)(002603.SZ)分别下跌3.19%、0.06%和1.84%。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赵丹阳曾借午餐机会向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股票。巴菲特不经意间的一句“会考虑”,推动该股票连续4个交易日大涨近24%。

  券商曾“强烈推荐” 只看增长不顾风险

  7月23日晚间收盘后,众多市场信息依然扣人心弦。深交所宣布已对长生生物大股东、董监高所持有股份进行限售处理。

  另外,融通、中银、富国等5家基金公司相继下调了另一家疫苗企业康泰生物的估值。康泰生物是“疫苗之王”所涉及到的国产疫苗行业上市公司之一,其董事长杜伟民涉及的疫苗往事被广泛关注。

  据Wind统计,最新披露的基金中报显示,共有89只基金重仓持有康泰生物,持有总市值约36.42亿元,此次估值下调后,预计基金持有康泰生物市值将缩水11.62亿元。还有分析人士称,当前疫苗事件短期对疫苗板块具有重大冲击,建议回避。

  然而,疫苗事件近些年屡屡发生。诸如此类的风险提示,却很少出现在券商分析师的研报中。

  野马财经(微信号:ymcj8686)梳理发现,广证恒生自2017年3月29日首次对长生生物给出“强烈推荐”评级,此后七次评级均维持“强烈推荐”。其中,2017年4月广证恒生密集发布5份研报,称“长生生物公司成功克服行业疫苗事件的影响,保持业绩稳步成长”,“公司的狂苗签发量遥遥领先”。

  事不凑巧,这家企业开始出现疫苗事件。2017年11月6日,长生生物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长春长生生产的百白破联合疫苗在中检院的药品抽样检验中被检出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

  在此之后,广证恒生没有再发布类似观点的研报。然而,方正证券(6.88 +0.00%,诊股)却开始多次对长生生物给出“强烈推荐”评级。

  方正证券研报称,“疫苗量价齐升,经营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高增长”“狂苗市场趋于饱和,预计未来保持10%左右的温和增长”。在风险方面,方正证券更多的是强调“疫苗市场恢复不及预期;有渠道整合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然而,在这些研报的风险提示中,都没有明确揭示2017年长生生物百白破疫苗被中检院查出不合规这一事项及其影响。

  野马财经(微信号:ymcj8686)发现,长生生物疫苗事件爆发以来,仅有川财证券于7月18日发布研报称,长生生物突发狂犬疫苗召回,预计公司将因此减少2018年上半年营收约2亿元,净利润约1.4亿元,并将减少2018年下半年营收约5.4亿元,下调公司评级至“减持”。

  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预计还会发酵,“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轮次生灾害波及众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那么,你是否也跟“私募教父”“医药一哥”、九鼎一样不幸踩雷了吗?经此事件的影响,你又总结了哪些经验和教训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