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首轮融资1.5亿元!前“百度少帅”攻入AI下一城

2018-07-06 18:44:06 信息来源:投中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投中网(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报道:“Everything is bot(机器人(16.75 +1.27%,诊股)),这个时代一定会到来。”

  AI是一场理想主义的马拉松。但在AI落地元年后,理想终于开始照进现实。

  这个落地元年即为2018年。当资本的泡沫褪去,创业者的华洗尽,AI的真实面目被骤然揭晓。什么才是市场所需要的,只有消费者说的算。

  “物灵不想做一家追着资本跑的公司。我们希望,真的有产品落地后,自然而然地被市场所接受、被资本所认同。”物灵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顾嘉唯说道。

  顾嘉唯没有食言。物灵科技成立一年后的今天,其主打绘本机器人产品Luka总销量已突破10万台。同时,顾嘉唯宣布,公司近期已完成1.5亿元Pre-A轮融资。

  据投中网记者了解,新一轮融资将用于打造内容壁垒、加大投入算法等核心技术、新产品品类延展及市场渠道搭建。此外,本轮融资后,物灵科技将完成从东方网力(12.09 +1.34%,诊股)全资子公司向独立商业化运营的转变。

  “百度少帅”的下一城

  李彦宏在人才招揽上,向来毫不吝啬。

  2014年1月,百度IDL推出“百度少帅”人才计划。该计划面向全球招募9名30岁以下的人工智能精英,年薪百万元起步。

  顾嘉唯便是“百度少帅”计划的标志性人物。清华、微软出身的他,履历光鲜、思维敏捷、成竹在胸。

  物灵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顾嘉唯

  “微软是全球人机交互最牛的公司之一。很少有人可以像我们当年一样,把人机交互的多模态多通道所有流程方法和实践都走过一遍。”在投中网的专访中,顾嘉唯说道。

  在微软,顾嘉唯的主研究领域包括可触摸实体交互和手势控制等体感嵌入式交互。而在百度,这位“少帅”领导的人工智能前沿项目包括百度智能眼镜BaiduEye,盲人智能助理DuLight,实时AR变脸APP脸优FaceYou和百度智能自行车DuBike。

  这样复杂的产品与技术,被顾嘉唯精简地概括为“我都是与三种‘Bot’(机器人)打交道。”第一种是交通工具。第二种是家里各种电子产品和家电。第三种是可穿戴设备。

  “所以,Everything is Bot,这个时代一定会到来。”

  让每个电子终端变成Bot,让每个终端都与人交互。顾嘉唯相信,所有消费电子都可以升级为有灵性的机器人产品,并将其定义成“AI消费品”。

  他解释道,交互产品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数据,否则知识图谱与其图谱性价值就无法显现;也正是因为有了交互,才能把数据闭环得以场景化应用,并循环迭代。所以,物灵的重点落在“与人交互”的高频应用,这是“灵性”的基础。

  毕竟,人工智能本不该只停留在一份份科研论文、一个个生僻词汇,其本质应在于感知、理解与决策在场景中的落地。

  人工智能的灵性

  2016年底,正值人工智能浪潮的二落之尾、三起之初,顾嘉唯带领的创业团队在这行业方兴之际,嗅探到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以“万物有灵”作为品牌的理念,创建了物灵科技。

  然而,“万物有灵”的概念,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会造成一些误解——这意味着机器人与人一样,有情感、有同理心、有思考,这几乎等同于超级AI或通用AI。

  但是,“我不是这样理解的。”顾嘉唯坚定地说道,“我们对AI行业的现状不会持这样盲目乐观的态度。”

  “万物有灵时代,每个终端都会具备决策与感知的能力。因此,万物有灵的关键在于终端本体越来越有计算单体能力。”在投中网的专访中,顾嘉唯如是说道。

  在具体的应用层面,“今天AI的技术发展一定是要先解决垂类的行业问题,即收割低垂果实,比如制造业、金融业、安防、医疗、教育等。”在他看来,这些行业中,很多环节的效率可通过AI大大提升。

  “这难道不是AI生命感的体现吗?”顾嘉唯笑着反问道。

  然而,此般“生命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在万物智能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产品没有达到应有的技术高度。”

  以智能音箱为例,虽然巨头争相入局,资本炒得火热,但一方面,在中国多数家庭音箱本身并不是高频使用的产品;另一方面,行业内都明白当下远场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尚未达到当年iPhone问世时触摸屏技术那般成熟。

  因此,久而久之,冷落也好,丧失信心也罢,人们开始对其慢慢疏远,甚至遗忘。

  而智能音箱只是当下智能产品的一个缩影。千千万万的资本宠儿早已悄然在用户家中落上一层层灰尘。

  “这时,我们就要换一个思路,用设计或用灵性来提升体验,满足用户的预期。拉高用户的体验感,将其掉下来的预期再次提升,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编辑:王闪)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准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2.微信平台转载请联系投中网官方公众号进行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