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自动充电巡航,“无人机”颠覆无人机

2018-07-06 18:43:02 信息来源:投中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投中网(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报道:无人机已经过了拼硬件和人的时代,数据和模式才是未来。

  中飞艾维的“龙巢”系统模型

  “看那边的铁塔。”

  北京南六环的公路上,中飞艾维的工作人员提醒投中网,透过车窗可以看到公路旁伫立的数座电力铁塔,其中一座与众不同,在塔的中央“坐”着一个六角形的金属盒子,看起来像是一个机械巢穴,如无人提醒,估计大部分人都会错过这个神秘黑盒。

  “谢谢大家今天冒着酷暑来参加活动,正好也让大家稍微感受一下电力巡检人员工作的辛苦。”曹飞手持话筒,用一个笑话来表达自己的歉意,七月北京的桑拿天让曹飞和在场人士一样汗流浃背。

  参会的人们一边擦汗,一边注视着不远处铁塔上的黑盒子,那才是今天的主角——龙巢(Dronest),全自主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今天,这个六角形盒子孵化的,可能是无人机的一个新未来。

  从直升机到无人机

  不断有人在深蓝色的活动背板上签字,其中不少都是电力系统的负责人,而中飞艾维公司的创始人曹飞也曾经是“电力人”。

  2001年,大学毕业的曹飞进入国家电网,这个电力新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电力网线的巡检,即用人力检查电力线路和铁塔的损害情况。当时的工作人员巡检,都是坐在车中,用望远镜观察电线和铁塔,一旦遇到盆地或者高山,车辆也没法用,巡检员就得“上山下乡”了。环境限制,有时候一个巡检员一天也检查不了两座塔。

  2005年,在外游学两年的曹飞归国后重回电力系统,一并带回来的,还有当时国外流行的空中电力巡检系统。之前巡检是汽车在地上跑,现在则是用直升机载着工作人员在空中观察电力线路的情况。成为“空军”没有了地表的束缚后,巡检效率提升很大。当然,有利有弊,直升机炫酷且效率高,同样高企的还有成本。

  一直对无人机非常感兴趣的曹飞,在当时还被称为“航模”的无人机上,看到了电力巡检的新机会。

  2009年,曹飞成立中飞艾维(Airwing),将无人机引入到电力系统,将电力巡检从直升机过渡到无人机时代。

  从无人机到“无人机”

  呼呼的风声从音箱中传出,会场中充当监视器的液晶电视信号切换到了黑色的“龙巢”上。一阵轻微的金属舱盖开启的声音后,在一片螺旋桨特有的嗡嗡声中,中飞艾维的白色自主巡航无人机如一只巨鸟,从“巢”中腾空而起。

  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一圈后,先下降至铁塔的左肩部进行悬空拍摄,在几个固定点完成拍摄后再次升到空中,越过电力塔,在右边下降,完成同样的拍摄动作。

  “这个在我们行业中叫‘跨塔’,是一个比较难的操作,飞手需要练很久。”曹飞向众人介绍说,他笑着透露自己操控无人机的技术并不高明,比不上手下那些专业“飞手”。而从龙巢中飞出的无人机,是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完全按照编程自主完成的飞行。

  电力塔上的“龙巢”和无人机

  从2009年开始用无人机进行电力巡检,相对于之前的直升机巡检,无人机的效率是以数量级提升的。此前人力巡检一天可能只能巡检两座电力塔,而有了无人机,两个巡检员一天最多能检查超过二十座电力塔。

  虽然效率提升了,但是曹飞还是不满足,因为即便有了无人机,公司还是需要招聘大量操控无人机的飞手,来完成大量的订单业务。有没有可能让无人机自己去巡检,人们只要远程监控就好?

  答案是可能的,由于无人机都有GPS、红外传感器以及计算芯片,是可以用软件通过编程的形式控制无人机的飞行的,无人机“无人化”的痛点一个是空间飞行坐标的定位,另一个就是续航问题。前一个问题比较简单,中飞艾维在多年无人机巡检过程中,非常精心的搜集了每座电力塔的3D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团队就可以通过软件让无人机自己到达铁塔周边需要拍照的坐标点。

  无人机的续航问题,曹飞从一个简单的扫地机器人(16.75 +1.27%,诊股)身上找到了答案——扫地机器人有充电座,无人机也可以有个“充电巢”,无人机可以根据电量来制定自己的巡检路线,一旦电池电量不够时,无人机可以自己回到“龙巢”中充电,完美解决了续航问题。“龙巢”本身有光伏和感应两种去电方式,前者使用“龙巢”侧翼的六块太阳能(3.68 -1.34%,诊股)充电板;后者使用感应器直接从铁塔线路获得电力。

  同时,“龙巢”有着IP67级的防水和很强的防风性能,让无人机能在安然无恙的在“巢”中度过危险的天气和环境。

  “无人机”颠覆无人机

  在大尺寸液晶电视上,电力塔的照片被放大数倍后,依然能清晰的看到结合处的螺丝和线路的线头,无人机携带相机的两千万像素CCD传感器保证了图像的清晰度。“地线比较难检查,遇到雷击等情况通常只会露一个小头。”曹飞看着屏幕上的图像解释说到。

  无人机悬停在空中,曹飞拿出一台手机请众人传阅,手机上显示的是无人机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为了保证数据的实时回传,“龙巢”系统接到了电力线的光纤中,利用光纤进行高速数据回传,以一种令人吃惊的方式解决了通信问题。

  中飞艾维创始人曹飞(中)与嘉宾沟通

  使用“蜂窝复合材料”制作的无人机,续航能达到5公里。在曹飞的设想中,以5公里左右为标准,在电力铁塔上架设数个“龙巢”系统,就可以实现无人机的自主智能巡航了,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能监控相关过程,不用再到现场。“一机多巢,巡检的线路确定后,无人机就可以自动完成任务。”曹飞说到。

  虽然自主研发了无人机和“龙巢”这样的非常“硬”的技术和设备,但是曹飞并不认为中飞艾维是一家无人机硬件或者无人机服务公司,“确切的说,我们是无人机数据运营公司。”曹飞说到。在与国家电网多年的合作中,每次任务无人机带回的数据以TB计算,这些数据从当下人工智能的观点来看,就是石油和黄金

  通过与微软等科技巨头合作,中飞艾维开始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提炼”公司多年积累的大量电力巡检数据。被算法和模型不断分析的大数据,将在未来“开口说话”,为人们提供更有价值的预言。“派无人机检查电路是过去时,我们要做的是能够提醒电力公司,哪些线路在哪天可能会出问题,提前做出预警。”曹飞说到,中飞艾维的这套数据运营平台已经处于试运行阶段。

  在曹飞的设想中,不局限于电力系统,“龙巢”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河道监测等多种用途,或者说,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可以搭建龙巢系统,其成本和效率都要比卫星遥感或者工作人员实地监测要低。

  上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推出铱星计划(Iridium),在太空中发射77颗能够覆盖全球的卫星通讯系统。如果将地图尺寸缩小几个量级,“龙巢”其实可以看成是地面的“铱星”系统,由程序控制的无人机借助系统的力量, 可以实现不简单的监测和控制,真正的“Eyes in the Sky”。而这一切,将不再需要“飞手”的参与。

  当被问到“龙巢”系统接下来会找多少合作方推广时,盯着无人机缓慢“归巢”的曹飞说:“肯定越多越好啊。”

  (编辑:冉一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准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2.微信平台转载请联系投中网官方公众号进行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