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无角兽"IPO申报35天即反馈 即报即审时代来了?

2018-06-28 22:11:0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讲真,今年的IPO市场动荡不小,但即报即审时代真的来了!注意,读懂君这个即报即审说的可是“无角兽”

  5月18日,新三板公司舒华体育(839054.OC)披露招股书,申请主板上市。

  6月22日,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舒华体育已经得到证监会的反馈,此时距离其被受理仅过去35天!

  要知道,舒华体育可不是什么独角兽,它只是一家从事室内健身器材生产销售的企业,长相平平的“无角兽”,这在以前,可真不敢想

  197天过会,缔造新三板公司IPO最快记录的药石科技(61.02 -4.12%,诊股),被受理到反馈还过了49天。新三板公司IPO的最快纪录,可能又快要被打破了?

  从IPO市场的整体数据来看,舒华体育并非个例。5月份申报材料的11家企业,8家都已得到反馈,平均用时35天。

  看来,企业终于不用打破头抢着申报IPO了。可事情绝非表面这般美好。6月份,IPO成功率只有21%,读懂君只能说,够胆你就来!

  / 01 /

  1个月即获反馈成常态,

  即报即审真的来了?

  今年以来,证券市场的冰火两重天让人印象深刻。一面是监管层对传统行业IPO大踩刹车,一面则是市场对“新经济”前所未有的欢迎和拥抱。

  腾笼换鸟,证券市场的“供给侧”改革,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这样的节奏,谁都无可奈何,只能跟上,该来的来,该走的走。

  5月份,共11家企业申报IPO,仅3家目前尚未获得反馈,其中2家是5月20日之后才申报的,距今不足1个月。而北京新兴东方航空(6.52 -3.12%,诊股)装备5月22日被受理,目前已预披露更新,当属个例另看,读懂君不考虑。

  剔除北京新兴东方航空装备后,获得反馈速度最快的是舒华体育。5月18日披露招股书,6月22日证监会披露的审核状态为“已反馈”,从被受理到的到反馈,用时不超过35天。

  舒华体育是一家从事室内健身器材生产销售的企业,行业并不高大上,远不如独角兽sexy。2017年,舒华体育实现11.31亿元的营收,扣非后净利润为1.02亿元,从业绩来看,也够不上独角兽的等级。

  实际上,5月份申报目前已经得到反馈的7家企业中,6家用时不超过35天,只有一家新三板公司车头制药(831920.OC)用时49天。

  某业内人士曾告诉读懂君,“影响反馈时间的原因有很多,不同板块上市、预审员的忙碌程度,包括补年报半年报的速度等。”

  而上述7家得到反馈的企业中,2家申请中小板上市,3家申请创业板上市,反馈时间均在35天内;2家企业申请主板上市,一家用时35天,另一家是49天

  毫无疑问,IPO整体的反馈时间确实是大大缩短了。去年同期申报IPO的企业,从受理到反馈需要70天(中位数)。

  把时间拉长来看,证监会持续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IPO审核周期也已明显缩短。去年11月份获受理的拟IPO企业,目前基本上都已完成预先披露更新,期间只花费六七个月的时间,与动辄三年两载的IPO排队时间相比,好了不知道多少。

  / 02 /

  多亏了IPO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审企业只剩不到274家

  “咬住牙关,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用两三年的时间解决IPO堰塞湖”,这是刘主席曾经下的决心。

  2016年11月下旬,IPO待审企业达665家。这么多企业阻塞在那儿,即报即审怎么看也不现实,这也是注册制最大的障碍这一。

  “要创造条件来实施注册制,前期资本市场存在‘四个不’的问题,包括不成熟的交易者,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适应的监管,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今后还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年初,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

  注册制肯定是要推的,推行的环境是需要去创造的。

  可以看到,新任发审会上任以后,审核思路的明显变化,不少保代抱怨以前是能过就过,现在是能否就否“。加上“主板8000万,创业板5000万”的审核尺度,讲真,IPO市场早已狂风暴雨。

  今年仅过半,撤回IPO材料的企业多达148家,而2016年全年仅61家终止IPO,2017全年也仅116家;与此同时,新申报IPO的企业也少了很多,截至目前仅43家申报,去年同期为152家。想来的不敢来,想留的不敢留。

  大批企业夺门而出的背后,隐现的是独角兽的身影。

  前段时间有人调侃,现在的IPO,不是审核制也不是注册制,而是邀请制!

  大家担心独角兽来了,“无角兽”怎么办?领导放出风来,独角兽不会挤占其他中小创新企业的上市机会和资源,IPO发行保持常态化。

  “无角兽”们从一窝蜂申报到一窝蜂撤回,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受伤不小。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进的少,出的多,堰塞湖的水很快就被抽干了。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待审企业只剩下274家(其中还包括一批已经过会的)。也就是说,不到两年的时间,正常待审的企业数量足足下降了近400家。

  这也是近几年IPO申报企业家数的最低值。照此趋势,堰塞湖的问题很快就要解决了,进入即报即审时代也正常。

  / 03 /

  6月份IPO成功率只有21%,

  够胆你就来!!

  熬了这么久,终于不用打破头抢着申报IPO了。可凡事还是得看两面。

  IPO常态化,审核速度上来了,过会率也逐渐上来了。近几个月,IPO过会率一直稳定在60%左右,与1月份36%的过会率相比,已改善不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过会率大幅提升,是建立在大批企业撤材料的基础上,在算IPO成功率时可不能忽略了它们。

  上周,撤材料的企业多达9家,加上1家被否,IPO失败的企业其实多达10家,只有1家成功,实际成功率还不到10%......

  6月份的IPO成功率只有21%。味道还是那个味道,只不过,换了汤也换了药。

  上周撤材料的9家企业中,有业绩不达标,不符合“主8创5”的企业,但也有一些业绩表现非常不错的企业。

  比如申请创业板上市的思源兴业房地产服务公司,去年净利润达1.26亿元,不过依然终止了IPO。显然,现在的IPO也不全是规模论,行业前景也很重要。

  刚刚被否的波斯科技(830885.OC),去年净利润6900万元,苦等915天换来IPO失败。

  有投资者感叹,若没有三类股东的问题能够早点上会的话,波斯科技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呢?当然,这谁也不好说,毕竟波斯科技也存在毛利率明显高于同行、大客户依赖以及应收帐款过高等问题。

  说来也是,以前过会率高,差不多有90%。辛辛苦苦几年,凑个几千万利润,联络联络感情,IPO大概率也就成了。

  但现在,管什么即报即审的,“无角兽”企业做好自身的业务发展与规范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