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工业富联“翻脸”割韭菜,工业互联网水分脱干净了吗?

2018-06-17 23:56:27 信息来源:投中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投中网(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报道:很多人调侃工业富联(22.58 -3.05%,诊股)来A股割韭菜来了,实际上这不是富士康第一次干这种事了。

  工业富联的真面目原来不是复联,而是灭霸,一个响指就让几百亿元的财富灰飞烟灭。

  最近两个交易日工业富联跌的令人惊心动魄,6月14日一度跌停,最终全天大跌9.45%,6月15日早盘跌超5%,最终报收22.58元,跌幅3.05%。两天之中,工业富联市值蒸发618.58亿元。

  工业富联过去三个交易日贡献了沪市10%的交易额,三天换手率累计超过120%,超过300亿元的股票易手。这场多空大战之中,机构呈集体出逃之势,仅6月14日一天,机构投资者净卖出额就高达10亿元。作为CDR的前奏,工业富联的表现远不如市场预期,上市后只收获了三个涨停板,第五天即逼近跌停,与一些券商给出的6000亿元目标市值相去甚远。

  工业富联目前的股价是高了还是低了,关键在于弄清楚,它自我标榜的“工业互联网”概念,究竟有多少水分?

  代工业务贡献99%收入

  只要把工业富联的业务分解一下,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工业富联在招股书中把自己的业务分成了三大块、八小块。但实际上,这八小块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类,它们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

  一类是电子制造服务,工业富联所生产的网络设备和云计算设备,并非自有品牌的产品,而是为客户代工。这些产品从设计到专利,都不属于工业富联。

  另一类是工业富联的自有产品,拥有专利储备和品牌价值。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工业富联各产品售价和销量,可以得出其2017年销售收入构成:

  工业富联的销售收入构成(数据来源:CVSource)

  从上图可以看出,工业富联的收入99.7%来自于电子加工制造,仅0.3%来自于工业互联网。

  电子制造服务业是一个成熟的红海市场,利润比纸还薄,平均毛利率只有6%。工业富联的平均毛利率超过10%,表明了它的竞争力,但也说明这一比例很难再有所提高。工业富联的低利润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基本特征。另外,随着智能手机销量陷入瓶颈期,服务器市场面临贸易战风险,这一板块的未来增长也并不乐观。

  而自有产品板块的毛利则非常令人振奋,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的毛利率分别为41.46%、47.61%和49.23%。但是这一板块目前规模尚小,对工业富联整体业绩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工业机器人(18.03 +0.17%,诊股)的销售过去三年不仅没有见到增长,反而出现了下滑。

  工业互联网遥遥无期

  承载工业富联“工业互联网”故事的产品是BEACON平台,这个平台对标的对象是通用电气的Predix和西门子的MindSphere。它们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将产品、工厂、机器和系统连接起来,提取并分析真实的性能和应用数据,提高工业的效率。

  通用电气和西门子的年收入都达到100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多元化的工业集团,其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最初都是出于自用的需求,之后再将这一平台开放给其它的制造企业,用平台来赚钱。

  工业富联推出BEACON平台的思路应该也与此类似。

  工业富联从2015年开始研发BEACON,并于2016年1月正式将BEACON平台应用到了自身的生产流程当中,目前已陆续在各制造基地引进。BEACON 平台通过产线上的终端传感器收集生产数据和设备数据,对制造设备及制造过程实现全面监控和瑕疵预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集成、处理、分类和分析。

  考虑到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未来将会成为工业领域的“操作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作为工业大国,未来将是工业互联网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如果能抢占这一市场,郭台铭“富士康股价还能涨100倍”的说法也并非不可能。国内在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公司还有航天科工集团联合各大央企打造的航天云网项目,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与Predix和MindSphere都已经开放给了企业客户不同,工业富联目前还没有将BEACON的对外开放提上日程,仅表示将用这一平台提高生产效率,巩固在电子设备智能制造上的优势,这显然无助于改变工业富联“代工厂”的本质。

  况且,考虑到Predix和MindSphere过去两三年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诸多争议,工业富联要想做成工业互联网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实事求是而论,工业富联的“工业互联网”故事讲的有点早了,在看到实际的成果之前,就按科技公司的模式估值,接下来该如何面对投资者火辣的目光?

  三分之一个富士康

  很多人调侃工业富联来A股割韭菜来了,实际上这不是富士康第一次干这种事了。

  2005年,富士康体系内的另一家公司富智康在香港上市,发行价2.8港元。十三年过去了,富智康目前股价仅剩1.3港元。目前富智康港股市值仅为100亿港元。富智康的主要业务是非苹果手机的组装,服务的客户包括华为、小米、金立等。2017年富智康营收超过120亿美元,但因为业务利润率下降,上市后首次陷入巨亏,亏损额超过5亿美元。

  工业富联的母公司鸿海精密,目前在台股的市值仅3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尚不及其持有的工业富联股份的市值。要知道,鸿海精密2017年营收为1589亿美元,是工业富联三倍。鸿海精密除了拥有工业富联85%的股份之外,还直接持有富士康赖以成名的组装苹果手机的业务,另外还有近年来收购的夏普、富可视、诺基亚等一系列品牌。

  即便是连日大跌之后,工业富联依然以三分之一个鸿海精密,创造了超出鸿海精密三分之一的市值,那么工业富联目前的市值究竟是被低估了,还是水分尚未脱干净?

  (编辑:李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准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2.微信平台转载请联系投中网官方公众号进行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