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CDR第一单为何花落小米?一文教你看懂盈利指标

2018-06-11 23:29:17 信息来源:中国证券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在与BATJ的CDR竞速中,小米“意外”拔得头筹,成为首个被证监会受理的CDR试点申请企业,且有望实现港股IPO和境内CDR同步发行。

  小米集团的《公开发行存托凭证招股说明书》(下称“预披露”)于11日凌晨在证监会网站披露。其实,公司基本面已无需多言,早都被各路媒体扒得差不多了。

  不过讲真,小米的名气不如BATJ,却为何能够一马当先成为CDR试点申请第一单?这个问题值得一问。

  未上市成“估值优势”

  上证报记者综合多方观点,其中最核心的一条是:

  在众多符合CDR试点条件的公司中,有些“大佬”海外估值较高,在发行CDR的估值和价格问题上仍需充分谈判,而未上市的小米集团却因此具有“估值优势”,相对来讲其体量还不算太大,对境内市场来说也更易接纳。

  目前,已在境外上市的互联网巨头们的市值,动辄已达数万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BABA)美国时间6月8日收报205.07美元/股,市值超5260亿美元;港股上市的腾讯控股11日收盘价为419港元/股,总市值为3.98万亿港元;此外,美股百度(BIDU)8日收报263.59美元/股,市值超900亿美元;京东最新市值则将近570亿美元。

  那小米的估值到底是多少呢?目前尚无定论。

  据6月7日晚的媒体报道,有接近小米IPO项目的中介人士称,目前投资人尤其是基石投资者给出的估值普遍在750亿至800亿美元之间,也有一批机构给出超过800亿美元的估值。此前一度也有消息称小米的估值在千亿美元左右。

  此外,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2018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列出了全球20大互联网公司,小米以750亿美元估值排名全球第14位。

  CDR第一单为何花落小米?一文教你看懂盈利指标,到底是巨亏还是赚钱?

  在本次CDR试点估值中,未上市企业的最近三轮融资估值成为重要参考。

  公开资料则显示,小米最近一次的F轮第四次融资的估值为450亿美元,倒数第二次估值金额未披露,倒数第三次2016年6月的D轮融资估值为40亿美元,按最新汇率换算超过250亿元人民币,也高于200亿元人民币的CDR试点估值门槛。

  不过,在小米CDR预披露文件中,尚未披露CDR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仅泛泛表示“发行数量最终以中国证监会核准的CDR发行规模为准。”

  CDR第一单为何花落小米?一文教你看懂盈利指标,到底是巨亏还是赚钱?

  业绩究竟是亏还是赚?

  与5月3日提交的小米港股招股书不同,小米的CDR预披露增加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并且披露了“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下称“扣非归母净利润”)。

  其中,小米2017年营业收入为1146.25亿元,净利润为亏损438.89亿元;不过,公司2017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9.45亿元。至2018年一季度,小米的营业收入为344.12亿元,净利润为亏损70.0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38亿元。

  CDR第一单为何花落小米?一文教你看懂盈利指标,到底是巨亏还是赚钱?

  那么,小米到底赚不赚钱,要看哪个数据才靠谱呢?

  有专家认为,看新经济和互联网公司是否赚钱,不能单纯只看净利润。更重要的是看“经营利润”和“经调整经营净利润”这两个数字,由此可排除财务会计等干扰性因素,从本质上看到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

  给大家划个重点:2017年小米经营利润为122.1亿元(这个数据仅在港股招股书里披露),经调整经营净利润为53.6亿元,归属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9.5亿元。

  尤其是这个“经调整经营净利润”很有说法。在2016年美图上市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其超过60亿的巨额亏损一度引来广泛关注和质疑,其中一大部分亏损数字是优先股公允价值提升带来的。

  有专家介绍,像小米这样的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融资时给投资人发行了不少优先股,如果估值从一开始的几千万美元到了几百亿美元,这些优先股的价值也放大了很多倍,股东的财务浮盈也翻了同样倍数。但这些股东还没退出,所以他们的投资价值的提升,在财务报表里就会被认为是公司对这些股东的“负债”。

  著名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认为:“对这类优先股升值带来的亏损不必担心,反而是越大越好,即越大说明企业发展得越好,股份价值提升得越多。”小米净利润存在大额为负情况主要是由于优先股会计处理造成,公司估值不断上升导致优先股公允价值相应上升,使得2017年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40.7亿元,这并不是小米实际发生的亏损,反而是小米估值急剧增长的体现。

  著名投资人、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介绍,互联网公司通常会有多轮融资,发行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实际上,公司并没有业务亏损发生,对公司实际运营也没有影响,这笔所谓的“负债”数字在上市那一刻就会消失。

  多看点助力小米CDR申请第一单

  除上述有关估值和业绩的热门话题外,小米CDR申请首单还有多个看点值得一读。

  一是手机销量明显增长。小米CDR预披露显示,报告期(近三年加今年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分别为537.15亿元、487.64亿元、805.64亿元和232.39亿元。据IDC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2.9%的情况下,小米手机同比增长87.8%。因为每年一季度都是手机行业的销售淡季,也就是说,预计小米手机全年的表现将会比第一季度更好。

  二是消费物联网市场份额全球领先。预披露显示,报告期内的小米IoT和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分别为86.91亿元、124.15亿元、234.48亿元和76.97亿元。仅2018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就达到了2017年全年的32.8%。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小米盒子2017年的出货量在国内排名第一。

  预披露还显示,同期,小米IoT平台连接了1亿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以联网设备数量口径统计,小米占全球消费物联网市场份额为1.9%,亚马逊和苹果分别为1.2%和1%。根据港股招股书,截至2017年底,小米占全球消费物联网市场份额为1.7%,亚马逊和苹果均为0.9%。小米巩固了对亚马逊和苹果的领先地位。

  三是“小米模式”全球开花,海外收入占比达36%。招股书显示,小米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公司收入持续增长。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07%、13.38%、27.99%和36.24%。小米手机进入了74个国家和地区,在14个海外国家和地区进入了市场前5名。

  近期,小米还正式进入了法国和意大利市场,2018第一季度Canalys调研报告显示,小米欧洲市场增长率超过了999%,不到一年时间销量就成为欧洲第四,小米模式正在全球开花结果。

  四是人工智能月活跃用户破千万。小米及生态链合作伙伴推出了13个垂直领域内的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包括小米MIX 2S、小米电视、小米盒子及小爱音箱,搭载了人工智能助理“小爱同学”。

  根据艾瑞咨询,2017年,小米人工智能音箱出货量在国内排名第一,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爱同学”的安装设备超过2300万台,拥有1300万月活跃用户,能够控制小米平台的118种型号的产品,应用场景涵盖内容、效能工具和其他形式的交互,大量独特的消费和行为数据,为小米带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显著优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