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百亿市值蒸发!崔永元道歉?传媒板块不买账!
2018-06-04 22:50:42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明星 “阴阳合同”的话题持续刷爆朋友圈,明星们4天就能赚上6000万,实在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事件至今尚无最终结果,影视股却已遭遇一记重锤,华谊兄弟(7.36 -10.02%,诊股)(300027.SZ)跌停,它的“兄弟”,华谊腾讯娱乐(00419.HK)今天盘中一度暴跌超过20%。
剧情反转,崔永元道歉?
6月3日晚,微博名为“火星试验室”认证号自称已跟崔永元取得联系,对目前事件的进展,崔永元表示始料未及,“好像被逼上梁山……一开始只是想跟刘震云、冯小刚讨个清白,4天6000万的片酬合同涉事明星并非范冰冰,涉案金额也远超目前曝光金额的10倍以上。”
文章中称,崔永元在接受火星试验室记者采访时还表示,作为演员,很敬重她们,并向范冰冰、徐帆、刘震云女儿刘雨霖致歉。
不过截至发稿,崔永元并未在微博上公开承认上述消息,目前崔永元的最新微博内容为:
关于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请点击时报君昨日推送的《6000万天价片酬隐情多多》一文。
无论明星是否有通过“阴阳合同”方式签约的事实,其实背后无非是明星天价片酬的老问题。一份用来对外报账,一份用来获取真正收益。
不过,在行业不规范的背后,除了“阴阳合同”,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种操作方式。有媒体报道称不少明星或经纪公司在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地方注册公司(如此前明星扎堆的霍尔果斯),比如要求制作公司承担税费,甚至知名演员还可以参股,以投资方的身份获取更大额度的回报。
A股影视板块市值缩水逾百亿元
明星是否通过大小“阴阳合同”来逃避税务监管,需要等到监管部门的调查认定,但崔永元射出的这枚子弹,不仅炸了娱乐圈,资本市场也受到了牵连。
影视股今日开盘遭遇一记重锤,全线暴跌。首当其冲的A股上市公司华谊兄弟收盘更是跌停,全天成交8.34亿元,已创下最近三个多月天量成交金额。
《手机2》正是引爆此次双方掐战的直接导火索。资料显示,《手机2》是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剧情片。在华谊兄弟2018年3月30日投资者交流会上,王忠磊也重点提及了冯小刚导演的《手机2》。
除了华谊兄弟,唐德影视(14.85 -10.00%,诊股)也遭遇重锤。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范冰冰持有唐德影视644.96万股,为其第六大流通股东,目前持股市值仍超过9000万元。
数据显示,申万影视动漫行业目前包含20多家上市公司,目前合计总市值略超3000亿元,今天的总市值已较上一交易日缩水逾百亿元。
事实上,在此次风波之前,影视行业上市股价已经历了连续3年的调整。在2015年牛市影视行业的估值高峰期,A股影视动漫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一度约6000亿元(当时的上市影视公司数量比目前少很多)。当前该行业总市值已较最高峰缩水近3000亿元,较最高峰接近腰斩。
华谊兄弟从历史上看市值更是缩水严重。2015年6月12日,牛市顶峰时,公司股价一度达到64.45元,市值一度达800亿元,而按目前股价折算,市值已仅200亿元出头,市值已较高峰缩水了600亿元,缩水幅度达3/4。
也有乌龙闹出 华谊腾讯娱乐暴跌超过20%,但“躺枪”的华谊集团(11.43 +1.33%,诊股)股价反涨
港股的华谊腾讯娱乐盘中则一度暴跌超过20%,该公司股价此前多次大涨。该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包括华谊兄弟国际有限公司,与华谊兄弟为关联公司。
除此之外,另一家股票名称中含“华谊”二字的华谊嘉信(5.12 -10.02%,诊股)股票出现跌停,不过该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是名为刘伟的自然人。另据天眼查,华谊嘉信背后股东方所持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与华谊兄弟并无太多关系。
另一家名称中含“华谊”二字华谊集团早盘股价则出现上涨。资料显示,该公司主营化工、轮胎制造等,与影视行业相去甚远。此前崔永元一度将其搞混,并为此致歉。
崔永元的矛头本是指向冯小刚的《手机2》,却无意中暴露了娱乐圈中存在的“阴阳合同”,从而牵动了资本圈,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
不少上市公司今日都发布声明,撇清相关事件对公司的负面影响。
横店影视(33.25 -4.81%,诊股)午后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为院线发行,电影放映机相关衍生业务,范冰冰事件不会对公司造成影响。
慈文传媒(28.10 -6.05%,诊股)对外公布,周末的新闻(“阴阳合同”引起监管调查)对行业肯定是正向作用,合法缴税是大家的共识,慈文传媒与艺人签约都会代扣代缴税,与工作室签约也会约定清楚,如果需要工作室代缴也会把这块的税给他们,公司属于合法合规经营。
一线明星的片酬到底有多高?
据悉,2010年,当年电视剧单集片酬最高的是谢霆锋,大概是30万/集,而到2012年,这一数据就已经上升到100万/集。之后,演员片酬节节攀升,有数据统计,仅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去年,日本单集片酬最高的演员也不过拿到500万日元/集,合人民币29.3万,也就是说,日本电视剧演员的片酬仅相当于中国2010年的水平。
上次因演员薪酬引发热议的是电视剧《如懿传》,两名主演的薪酬高达1.5亿元,过高的片酬也让几大视频网站高呼负担过重。于是,今年4月4日,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三家视频网站联名发出倡议《关于规范影视秩序及净化行业风气的倡议》,公开抵制演员过高片酬、撕番位、乱改剧本、消极怠工等不良风气。
三分之二以上的制作成本都用来给明星付了片酬,那么粗制滥造的问题就很难避免。同时,高片酬带来的“压力传导”,可能会引向“收视率造假”——只有知名演员参与的大制作剧集和综艺才会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只有收视率高了才能得到更多播放,为下一部剧拉来更多资金,形成循环。
畸高的片酬严重损害了我国影视业的健康发展,于是,去年九月,五部委曾联合下发通知,明确提出“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的要求。随后,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等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
《意见》指出,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然而,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这次崔永元所爆料的“大小合同”就是典型的规避政策操作。并非监管部门没有看到这些乱象,而是并没有一个有效政策能够对症下药,这次爆出的“阴阳合同”不过是其中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税收规避手段在游走在娱乐圈。
公众号“侠客岛”报道称,在行业失衡发展的背后,也有金融杠杆过度撬动的影子。以电影为例,其实电影界现在流行的各种术语,比如众筹、私募、基金、完片担保、保底发行,其实都已经是金融资本运作的手法。无论相关各方是否愿意面对和承认,中国电影(16.77 -4.66%,诊股)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金融衍生品,这在当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从前期筹备、拍摄,到后期制作、宣发,一部影片在面世的全过程中所需的全部资金,在当下都可以被打造成标准化的理财或信托产品进行融资,包括饱受非议的P2P模式。
也就是说,在过去,电影只有在影院放映才能收回成本的商业模式,在如今已经几近被淘汰,最极端的情况下,一部影片可能甚至尚未面世,就已经提前收回成本。
这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影视公司的奇葩之处在于,你永远不知道它的涨跌逻辑,往往就是看碟下菜,看到明星传闻就一阵跟风买进卖出。
比如赵薇夫妇收购万家文化导致该股狂涨36%,随后因收购失败遭到证监会处罚,该股迅速暴跌,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股民买单。
范冰冰此前参演《巴清传》男主角高云翔被传出性丑闻,电视剧的制作公司唐德影视瞬间一个跌停。如今女主角又出了事情,唐德影视今天又是股价大跌。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尤其对娱乐圈的明星来讲,任何一个负面都可能成为导致其演艺事业的停滞,大家都在老老实实的交税,没想到娱乐圈的避税手段多的让人咂舌。当这层纸被人捅破,才被众人周知,仔细一想,确有不平衡。
人性总是容易极端,观众习惯于捧神,但也会踩神,只是想不到,这次的众神归位,居然是来自一个多年宿怨的误伤,这次事件的影响,也许会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深远,有可能成为影视传媒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行业的话语权可能会转移,让行业回归到重视作品而不是明星的轨道上来,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