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独角兽or毒角兽?医院也疯狂

2018-05-12 23:07: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什么叫独角兽?他指的可不是什么传说中的生物,而是投资界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的称谓。2017年12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总数达120家,整体估值总计超3万亿。独角兽企业一般集中在下面三个类型:互联网与生活融合类的企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企业;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核心技术有竞争力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有两类特征:客户流量很大,受投资机构所捧,所以可以短期窜红。

  独角兽企业的出现很吻合当下创业者-尤其是年青的创业者的心态:快速成功+急功近利。就像峨嵋派的掌门的位置,大师姐入门几十年也坐不上,小师妹周芷若倒是小小年纪就超过了大师姐,学会绝世武功,一跃成为掌门人。

  我们的文化,就是喜欢独角兽。

  “互联网+医疗”想象

  远程视界集团2012年起家于一个小小的眼科医疗公司,2015年成立集团,确定了经营模式:以互联网医疗为依托,向一些医疗资源不足的地方医院提供设备,同时还提供远程互联网上的专家会诊、指导和培训、以及给病人提供专业基金扶持。

  如果医院缺设备就提供设备,远程视界会找融资租赁公司作为出借方,而医院则作为名义承租方,租借费用由远程视界担保及垫付,未来医院只需要拿出诊疗收益中四分之一来还设备款,剩余的四分之三由医院、远程、专家医院三家分。并且还完设备款以后的收益就全归地方医院所有;如果医院专业能力不足,远程视界就会找专家给医院提供支持,当然费用也由远程视界垫付的;如果医院缺少病人,远程视界则会提供专业扶持基金,并且以医院的名义发放给病人以此来吸引病人。

  整个服务中所有成本由远程视界支付、所有风险由远程协议兜底!医院只有收益,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哪有不做之理!所以各地医院纷纷加盟。

  远程视界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签约了上千家医院,2017年号称收入已经过50亿,并且还获得了上市公司的青睐,中珠医疗(6.49 停牌,诊股)、银河生物(7.05 +2.17%,诊股)这两家上市公司公告计划全资收购旗下远程金卫肿瘤和远程心界。2015年和2016年,远程视界分别获得了2亿元和8.8亿元A轮和B轮融资,2017年,心血管和肿瘤子公司还分别获得了1亿元和3亿元的独立投资。

  在大众眼里,远程视界貌似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一个迅速崛起的独角兽,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毒角兽”的陨落

  这本该是一段关于“独角兽”的传奇故事,然而,在员工、代理商和公立医院眼中,远程视界却是名副其实的“毒角兽”。

  2017年上半年,众多地方医院通过代理公司与远程视界订立合同,以融资租赁方式向后者采购医疗设备,并由其提供专家诊疗资源,协助发展相关科室。但是当各大医院已经开始按期偿还融资租赁款时,约定的设备却迟迟不见踪影。

  截止2018年3月,越来越多地方医院开始向远程视界讨要说法,代理商要求索还代理费,地方公立医院讨要医疗设备和融资租赁垫付款,甚至远程自己的员工也开始追讨工资,越来越多“债主”浮出水面,与这家行业“龙头”对簿公堂。随着“讨债”人数和金额的增加,其所欠下的资金缺口保守估计都已接近百亿。

  究竟是什么魔力,让名不见经传的远程视界超越众多大型诊疗机构和IT企业,将互联网远程医疗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成功”落地并实现巨额创收?其在众怒声讨中轰然倒下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秘密呢?

  “低进高抛”

  远程视界凭什么短时间内就能做成如此规模呢?通过简单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收入来源主要分为分3个方面:

  一部分是高价卖医疗设备的所得,他们从设备供应商手里低价拿到设备,然后再高价卖给医院,中间通过融资租赁公司做资金通道;一部分是后期医院经营收入后的分成;最后还有一部分就是经销商的加盟费;

  在以上三块的收入中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依靠买卖设备的巨额差价,那么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了:医院怎么会接受那些高价的设备呢?

  现在按照正规的采购流程是完全可以购买到平价的设备,那些医院为什么要冒风险采购高价设备呢?其实真正能打动医院不仅仅是设备,而是后面远程视界专业服务、指导和培训,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远程视界相当于把“设备+服务”这两块业务打包卖了。因此医院认为他们所花的高于市价的那一块实际上是支付的服务采购费,而且还是不用先付钱的。

  那么远程视界是不是真的赚钱呢?那就要看远程视界有没有把互联网服务这一块的成本算上。如果把这块的成本算上,前期他可能并不是赚的,甚至都可能是亏的!那就真的一亏到底了吗?那也不一定!如果医院足够多,规模足够大,当把设备款还清了以后,依靠后期医院的诊疗分成是可以让大家赚钱的。但能不能顺利度之前的这个时期,即所有互联网经营模式中的烧钱期,就变的尤为关键。互联网或互联网+的企业都有这么一个风险极高的时期:烧钱攒流量,在流量没有到达一定规模之前基本都是亏损的,所以这其中需要融资,需要投资者持续不断地输血,至于投资者输血之后能不能有巨额的回报,这就完全取决于这个模式什么时候开始真赚钱了,或者上市解套了也行!

  或许远程视界想的是赚未来的钱,而医院看的是眼前的无本买卖,这样双方一拍即合,可是结果呢?不到两年就崩盘了,绝大多数医院签约之后连设备都没有拿到,更不要说所谓的互联网专家支持和扶持基金了!一分钱没有开始赚,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债倒是实实在在的欠下了,偷鸡不成蚀把米。远程视界作为没有偿还能力的连带责任人,没法对风险兜底,结果“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最后还是想做无本买卖的地方医院给兜了底!

  眼看着远程视界轰然倒下,大家不禁困惑:这到底是经营不善?还是恶意诈骗?这一点我们得看看远程视界在签合同时有没有履行协议的能力和准备,如果在签约时没有履约能力(互联网上的专家指导),并且签约后也没有履约的行为,那就是诈骗了!但也有不少人说这只是单纯的经营风格过于激进而已,现在不就流行空手套白狼吗?有时候,激进与诈骗就一步之遥!

  医院的风险

  在这个案例中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医院最终都与远程视界签约合作,也有部分医院在跟他谈了几轮之后选择了放弃,那是为什么呢?因为设备的价格远高于市场行情,远程视界提出给医院领导回扣时,这些医院断然拒绝了。毕竟高于市价买设备是违规的!国家卫计委也明确规定不得贷款融资买设备。

  深陷债务的地方医院除了以上风险没控住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对方承诺兜底而最后无法兜底,医院方面要不要承担责任?当然要!对方承诺无偿提供专家服务,对方承诺垫资、对方承诺有基金,对方承诺风险全兜底,你考虑过对方的履约能力吗?就好比一个男孩子对女朋友承诺“我会爱你一万年的!”女朋友该不该相信呢?如果相信,我们只能说她的风险意识极差,如果是个一院之长或整个院务会那么容易就轻信,都不做个考察,那就要付法律责任了!

  这也让人联想起不久前的赵薇收购万家文化的闹剧,万家文化发布公告说赵薇要收购万家文化,成为他们的控股股东,结果股票暴涨了之后,双方轻飘飘地来了句:“不好意思,我没钱,不买了,我们双方和平分手!”你们俩分手无所谓,但是在资本市场上乱放假消息,使得中小投资者亏损那是要负责的!

  作为企业的治理层,你在发布消息前有没有考察过赵薇的履约能力?有没有想过万一对方没有钱怎么办?这样一个重要的消息,你不做核实就发布出来,那就是你的风险意识差,就是你的内控有问题,证监会是要处罚的!

  (杨芳系上海立信锐思信息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

分享到: